問題描述:
羅敷
李夫人
劉琨
趙南星
趙陀
毛亨
展子虔
壹行
李(日+方 讀音隨便告訴我)
趙孟俯(元代的大畫家)
解析:
羅敷壹個無辜的美女,當了千年第三者
劉琨(270~317),西晉詩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他年輕時就有“雋朗”之譽,以雄豪著名。他聽說好友祖逖被任用,曾與親故寫信說:“吾枕戈待旦,誌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晉書·祖逖傳》還記載過他和祖逖***被同寢,夜間聞雞起舞的故事。懷帝永嘉元年 (307),劉琨為並州刺史,但“善於懷撫,而短於控禦,壹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晉書·劉琨傳》)。後又誤信讒言,被□人所乘,敗於劉聰,父母亦皆遇害。湣帝建興三年 (315),劉琨為司空,都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但不久又敗於石勒。敗後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相約***同扶助晉室。後因段匹□的部下末波暗通石勒,俘獲琨子劉群,並迫使劉群作書約琨為內應反對段匹□。事泄,劉琨被段匹□殺害。《隋書·經籍誌》有《劉琨集》 9卷,又《別集》12卷,均佚。明代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扶風歌 扶風歌 答盧諶詩 胡姬年十五 重贈盧諶詩
趙南星(1550-1627) 明高邑(今屬河北)人。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明朝政治家、文學家。萬歷進士,任河南汝南縣推官,後任文選員外郎。因直言上疏,陳述時政四大害,觸犯時忌,不得已乞歸鄉裏。後再起考郎中,主京察,旋即遭誣陷,被貶斥為民。在鄉裏與鄒元標、顧憲成,同被稱為“三君”,為東林黨重要人物。光宗即位,任左都禦史。天啟三年,任吏部尚書。時宦官魏忠賢專政,政治腐敗,他與之對抗,革除舊弊,選用賢能。為魏忠賢所嫉,魏忠賢假托君命,發布詔旨,革去官職,謫戍山西代縣,不久病死。後被追謚忠毅。所作散曲淋漓酣暢,小曲也有成就。笑話集《笑贊》中多有諷世之作。有《趙忠毅集》、《味檗齋文集》、《芳茹園樂府》、《史韻》、《學庸正說》等。
趙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莊市東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嶺南,略定南越後,任為南海郡(治所在今廣州市)龍川(今廣檔龍川縣
)令。秦二世時,趙佗受南海尉任囂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後,出兵擊並桂林郡( 治所在今廣西桂平縣西南古城)、象郡(治所在今廣西崇左縣),自立為南越王, 實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采取壹系列措施發展當地經濟文化。漢高祖十 壹年(前196年)下詔贊譽趙佗的政績,封其為南越王,並派大夫陸賈出使招撫。 趙佗接受詔封,奉漢稱臣。呂後當朝,對南越實行貨物禁運,趙佗三次上書,無效 ,遂於高後五年(前183年)憤 然獨立, 自號“南越武帝”。 漢文帝元年(前 1779年),文帝下詔修葺趙佗先人墓(在今石家莊市郊區趙陵鋪村東南),置守邑 ,歲時奉祀,交如見趙佗故鄉親屬,封官厚賜,還親書《賜尉佗書》,派陸賈持書 赴南越。趙佗遂取消帝號,寫了《上文帝書》,表示臣服漢室、治理南越的心跡。 趙佗卒於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治越近80年,為開發嶺南、 維護多民族國家 統壹做出了貢獻。
毛亨,西漢學者,壹說是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壹說是魯(今山東曲阜)人。傳說其詩學傳自子夏,曾作《毛詩訓詁傳》,簡稱《毛傳》以授毛萇,故世人稱他“大毛公”。《詩經》經秦火後,至漢時流傳本有齊、魯、韓、毛四家,自西漢經學家鄭玄為《毛詩》作箋後,學毛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其余三家先後失傳,只有毛詩流傳至今,為研究《詩經》提供了重要的古訓古義。
展子虔(約550-604) 隋代畫家,渤海(今滄州壹帶)人。年輕時勤奮好學,酷愛繪畫,曾遊歷了大江南北許多地方。他還在洛陽、長安等地寺院裏畫過許多壁畫。他壹生經歷北齊、北周,到了隋代,官朝散大夫、帳內都督,但政績並不顯著。繪畫方面,擅長臺閣、人物、車馬,也工畫遠近山水。他的畫細致傳神,畫馬立者有走勢,臥者則腹有起躍之勢;畫山水樹木層次分明,比例適當,人稱“有咫尺千裏之趣”;畫人物描法細膩,以色暈開面部,神采如生。他是隋代唯壹有畫跡傳世的畫家,現存故宮博物院的《遊春圖》為我國傳世最古名畫之壹,金碧設色,景物秾麗,山巒樹石空鉤無皴,使人有“人在山中遊,馬在道上走,岸邊有桃花,水中有行舟”的立體感。
僧壹行,俗姓張,名遂,魏州昌樂縣(今河南南樂)人,唐開國功臣張公瑾後裔,父張擅,曾任武功令。壹行自幼聰明敏捷,過目不忘。20歲左右便博覽經史,對天文歷算尤感興趣。他曾向長安玄都觀道士尹崇借閱揚雄的《太玄經》,不幾天,便去還書。尹崇大惑不解,對壹行說:此書意義深奧,我鉆研積年還不很了解,妳正可細加研求,何必急著還書呢?沒想到壹行竟回答:我已究其義理。說著壹行便拿出他新寫成的《大衍玄圖》和《義訣》。經過壹番交談討論,尹崇終於相信壹行果然已得《太玄經》奧秘。尹崇稱贊壹行是顏回再世,從此壹行名聲大振。其時正值武三思專權,武三思出於某種目的,想與壹行結交,壹行卻鄙視武氏作為,躲著不見。不久,壹行便出家為僧,師事嵩山沙門普寂。普寂讓他四出遊學,增長學識。據說,壹行曾為了學算術,不遠千裏來到天臺山國清寺,向壹位隱名大德請教。得其指點後,壹行算術更精,聲振遐邇。
景龍四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睿宗便命東都留守韋安石禮聘壹行出山,壹行又稱病婉拒,隨即又回到荊州當陽山,向沙門悟真學習梵律。到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又命壹行族叔張洽到荊州,硬將壹行請出山。玄宗將壹行請入皇宮後,問他有什麽本領。壹行謙虛說:“略能記覽,他無所長”。玄宗便叫宦官拿出壹本宮女名冊,壹行瀏覽壹過,便能掩卷背誦,無壹遺漏,玄宗不覺降榻施禮,稱贊壹行為聖人。
此後壹段時間,壹行常留住宮中,玄宗數訪以安國撫民之道,壹行多能坦率應對。如開元十年(722年),玄宗愛女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主管部門優厚陪嫁,壹依皇姑太平公主舊例。壹行以為,高宗末年,唯有壹女,因此厚禮陪嫁,後來太平公主驕奢幹政,也終於得罪,所以不應引太平公主為例。玄宗采納了壹行意見,立即收回成命,仍依常禮發遣。壹行的諫諍,大都如此。
壹行進京前壹年,印度高僧善無畏也來到長安傳播佛教密宗。壹行進京後便拜善無畏為師,並成為善無畏得力助手之壹。壹行不僅協助善無畏翻譯《大日經》,而且還撰寫了《大日經疏》20卷。《大日經疏》除了對經中“文有隱伏,前後相明,事理互陳”的地方解釋明白,並註明許多事相的作法和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發揚了大乘佛教出世世間不二的積極精神。而壹行本身也就是這種精神的身體力行者。
實際上,壹行進京後的主要工作也不是弘法,而是研究科學,具體地說,就是研究天文歷法,並為此做出傑出貢獻。
開元九年(721年),麟德歷預報日食不準,表明李淳風編制的歷法自麟德二年(665年)起用後歷50多年,誤差已越來越大,應及早修正。唐玄宗便把這壹任務交給壹行,要他“考前代諸家歷法,改撰新歷”。壹行受命後不是對舊歷進行簡單的增改,而是決心在實測日月五星運行情況的基礎上另編新歷。為此,壹行受命之初,便要求重造已失的黃道遊儀和水運渾天儀。新造的這兩種儀器是在當時著名的機械師梁令瓚和壹行***同努力下完成的。這兩種儀器雖是分別脫穎於唐初天文學家李淳風所作的渾儀和東漢張衡所作的水運渾天儀,但又有所創新和發展。他們在水運渾天儀上安上自動報時器:“立二木人於地平之上,前置鼓以候辰刻,每壹刻自然擊鼓,每辰則自然撞鐘”,這實際上已是世界上最早的機械鐘。在漏壺的制作方面,梁令瓚、壹行等使各部件“各施輪軸,鉤鍵交錯,關鎖相持”,這種平行聯動裝置,實際上也是最早的擒縱器。
壹行主持的天文實測工作中以我國第壹次全國範圍的“四海測驗”最為著名。開元十三年(725年)、十四年(726年),壹行分別派人到北起鐵勒(今蘇聯貝加爾湖附近),南起林邑(今越南中部)的13個地點,測量北極出地高度(即地理緯度),冬、夏至和春、秋分日影長度,以及冬、夏至晝夜漏刻長度,為編造新歷提供必要數據。壹行等實測的子午線長度與近代測量結果相比雖有壹定誤差,但它畢竟是世界上第壹次實測子午線,其意義自然不可低估。這壹實測工作的意義還在於,它以實測結果再次推翻了《周髀算經》“王畿千裏影差壹寸”的說法,從而完全否定了蓋天說的理論,進壹步確立渾天說的穩固地位。
不僅如此,壹行在天文實測中還發現了恒星的位置與漢代相比較已有壹定變化,這比1718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發現恒星自行也早了近千年。
經過幾年的準備,壹行從開元二十三年(725年)著手編修新歷,至開元二十五年完成草稿,同年壹行去世。遺著經張說、陳玄景等人整理編定,***52卷。其中包括:專題探討、評說古今歷法優劣的《歷議》10卷;研究前代各家歷法的論集《古今歷書》24卷;翻譯、研究印度歷法的《天竺九執歷》1卷;新歷法本身的各種數值表《立成法》12卷;推算古今若幹年代日月五星位置的長編《長歷》3卷;以及新歷法本身《開元大衍歷經》1卷。這些論著構成了壹個內容豐富多彩、結構嚴謹完善的體系,為我國歷法史上的壹個創舉。
壹行的《太衍歷》比過去有許多創新,如壹行對太陽視運動情況的描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漸損,至春分及中而後遲。適日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漸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後益急”,就是我國古代對太陽視運動遲疾總體規律的第壹次正確描述。壹行確立的五星近日點黃經進動的新概念與他給出的進動值也是我國古代對五星運動認識的壹大進步。壹行的“五星爻象歷”(五星運動不均勻性改正值表,比起張子信、劉焯的“入氣加減”法,也具有更清楚的天文含義和更成熟的計算方法。大衍歷還第壹次以表格形式給出了24節氣的食差值,首創了九服食差的近似計算法,還首次提出九服晷漏的近似計算法。壹行確立的不等間距的二次內插公式,也比劉焯發明的等間距二次內插法更具優越性,這也證明壹行具有很高的數學造詣。
壹行示滅後,有人誣告壹行抄襲了印度的九執歷,玄宗便命太史令以靈臺的歷年觀測記錄考校諸歷,結果是“大衍(歷)十得七八,麟德(歷)亦三四,而九執(歷)才壹二”,實踐證明壹行的《大衍歷》比過去的《麟德歷》與印度傳入的九執歷更精確,是當時最好的壹部歷法。故宋朝人編修的《新唐書·歷誌》也稱贊說:“自太初(漢武帝時)至麟德(唐高宗時)歷有23家,與天雖近而未密也;至壹行,密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由於壹行對我國的天文歷法研究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壹行圓寂後,唐玄宗便謚以“大慧禪師”美稱,並為壹行“制碑文,親書於石”,又“出內庫錢50萬為起塔於銅人之原”。《宋高僧傳》說,天下釋子無不以此為榮。實際上,壹行的成就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趙孟俯(趙孟頫)是我國元代最有才華的書畫大家,在繪畫史,書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趙孟俯壹門的書畫,在元初稱譽於大江南北。 趙孟俯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別號歐波,又號鷗波亭,曾號水晶宮等。湖州(浙江吳興)人。生於南宋理宗寶二年(1254年),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 (1322年)。
趙孟俯本系宋太祖趙匡胤十壹世孫,幼小聰慧,讀書過目成誦,為人才華橫溢,儀容出眾,詩文清遠,書畫雙絕。宋亡後他在元廷當官,“官居壹品,名滿天下”,不但在藝術上成就巨大,在政治上也榮際顯赫。在京期間,也敢與佞臣桑哥作鬥,壹 時為人稱頌。
趙孟俯多才多藝,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均有極深造詣,特別是書畫方面成績尤為突出,從題材上說,山水、人物、竹石、花鳥、鞍馬畫都擅長;從藝術表現形式上說,無論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也都十分精彩。在山水畫方面他可稱大家,具有任意用各種方法進行創作的才能,而同時又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這壹點在中國繪畫 史上還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同時還精於鑒定古器物、名書畫。 趙孟俯的妻子管道生善於畫竹,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女畫家之壹,她的書畫學自丈夫。他們的兒子趙雍也是知名畫家,並且精於書畫鑒賞。
趙孟俯的書畫作品流失比較嚴重,許多海外大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值得壹提的是他的《幼輿丘壑圖》,這是他山水畫中的代表作,畫的是晉代名士謝鯤放達不拘,優遊寄跡於壹丘壹壑的故事。此圖為絹本,大青綠,山石樹木細筆空勾填以青綠,不加皴點,吸收了顧愷之《洛神賦圖》的畫法,極為古樸雅拙。可惜這 幅作品已流落到美國,現藏於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1986年,紐約拍賣行中出現壹幅趙孟俯的《惠蘭圖》卷,趙孟俯作品壹般由大博物館收藏,即使私人藏有他的作品,非到萬不得以也不會拿出來拍賣。這個消息震動了全世界的收藏界人士,他們都想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此畫納入自己的收藏目錄。拍賣中競爭異常激烈,價格扶搖直上,最後以33萬美元成交,買家是臺灣寒舍主人、全島首富蔡萬霖。 趙孟俯的書法作品也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1990年11月28日,紐約佳士 得拍賣行拍賣壹幅他的《小楷妙法蓮花經》,估價25萬美元,當時正值海灣危機嚴 重之時,戰爭指日可待,世界藝術市場因受其影響而顯疲軟,這個估價已顯過高,拍賣結果,高出估價壹倍,以50萬美元賣出。 上述兩例說明,趙孟俯書畫作品已具有中國古代書畫的象征意義,其價格具有典型意義,如果中國書畫在世界的地位進壹步提高,則趙孟俯作品的價格會再升高壹步,但目前由於整個中國書畫在世界藝術市場中還未成為主要對象,所以其價格比起歐洲油 畫還顯低,他的作品價格僅是印象派作品價格的三十分之壹。
李夫人:漢武帝妃李妍,雲鬢花顏,婀娜多姿,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其兄李延年為宮中樂師,通過他的舉薦而入宮,立刻受到了寵愛。壹年以後生下壹子,被封為昌邑王。李夫人身體羸弱,日漸憔悴。臨終深托父兄,欲擒故縱,不令漢武帝見她。果然,武帝對其思念不已。其兄李廣利兵敗無能,仍被封為大將軍。
漢武帝喜歡煉金,所以推動了化學工業的進程和發展;喜歡美人,所以推動了房中術的
發展兼帶動求神訪仙的風氣;喜歡李夫人,意外地推動了戲劇事業的發展。
武帝聽信方士的妄說,嫌舊宮矮小,同時也想使後宮可以容納更多佳麗,於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宮”,周長三十裏,可容納千門萬戶,臺階都以美玉裝飾。當時各宮的美女,***有18000人,武帝“能三日不食,不能壹日無女人。”即使這樣,這位劉徹也還不滿足,總是想再找壹位絕色佳人。宮廷樂師李延年精通音律,能作曲,能填詞,也能編舞,是天生的藝術家。某天,漢武帝擺宴的時候,李延年侍宴,在席中壹邊自彈自做的壹首新歌:“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首作曲的首度演出很成功,武帝嘆息道:“世間哪有妳所唱的那種佳人?”李延年打蛇隨棒上,趁勢說:“陛下,歌中唱的,就是延年的小妹。”武帝心中壹動,立命召李氏入宮,壹看,果然是沈魚落雁、妙麗善舞。武帝遂納李氏為妃,號為李夫人。於是,春從春遊夜專夜,從此君王不早朝。不久李夫人懷孕,生下壹個男嬰封為昌邑王。
其實,李夫人也跟她哥哥壹樣,都是歌壇、舞林、音樂圈三棲發展的演藝人士,不過,武帝向來不在乎這個。戲子,戲子又怎麽啦,衛皇後不也壹樣是流行歌手出身嗎?他寵愛的妃子,除了陳阿嬌,別說出身公卿列侯,連良家女子都找不到。壹天,武帝去李夫人宮中,忽然覺得頭癢,於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頭。這件事傳到後宮,人人想學李夫人的樣子,頭上都插了玉簪,壹時長安玉價加倍。玉搔頭壹說,從此而來。
可惜情深不壽,李夫人入宮只短短幾年,卻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臥床不起。武帝親自去看她。李夫人壹見武帝到來,急忙以被覆面,說:“妾長久臥病,容貌已毀,不可復見陛下,願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漢武帝堅持想看壹看,以賞賜黃金及封贈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為交換條件,她仍執意不肯。武帝甜言蜜語說,“妳年輕的時候人人都說妳美麗,但是和妳現在的樣子相比,我更愛妳備受摧殘的容顏……”李夫人只是背著臉,獨自啜泣。武帝辛辛苦苦背了壹晚上的詩,都沒有討到李夫人的歡心,心裏不悅,拂袖而去。
漢武帝離開後,李夫人的姐妹們都埋怨她。李夫人嘆氣說:“我本出身微賤,皇帝眷戀我,只因平時容貌而已。現在他如果看見我沒有平時漂亮,必然心生嫌惡,惟恐棄之不及,怎麽會在我死去後照顧我的兒子和兄弟?”幾天後李夫人去世。李夫人拒見武帝,非但沒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無限的痛苦,將李夫人用皇後禮安葬,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遞增,對她的兒子鐘愛有加,將李延年推引為全國音樂協會主席,又把壹事無成盡打敗仗的李廣利提拔成大將軍。
有時,這些藝人閱人太多,反而看透世態炎涼,頗有識人之明。李夫人就是壹例。
武帝想念李夫人,可惜既沒有錄音也沒有錄影,只能召來壹個方士,讓他在宮中設壇招魂,好能與李夫人再見壹面。這個方士在晚上點燈燭,請武帝在帳帷裏觀望,搖晃燭影中,隱約的身影翩然而至,纖纖玉手,裊裊腰身,卻又徐徐遠去。這就是最早的戲劇,只有簡單的動作。武帝癡癡的看著那個仿如李夫人的身影,淒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而漢武帝的詩,則是最早的影評。
後來美國的詩歌巨擎龐德,也給這位東方的最早的戲劇演員作了壹首詩,“絲綢的窸窣已不復聞,/塵土在宮院裏飄飛,/聽不到腳步聲,而樹葉/卷成堆,靜止不動,/她,我心中的歡樂,長眠在下面:/壹張潮濕的葉子粘在門檻上。”歌頌這位戲劇主角和觀眾之間的情感互動。葉子,就成了最佳道具。
李昉fang三聲(925-996) 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宋代著名學者。後漢幹佑年間(948年)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後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書侍郎。他的主要功績是主編了三部巨著:《太平禦覽》始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完成於八年(983年),開始叫《太平總類》,因太宗每天閱覽,改題為《太平禦覽》,全書***壹千卷,分五十五部,編撰時廣采各種書籍壹千六百多種。《太平廣記》是壹部小說總集,因成書於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故名。全書***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內容采錄自漢代至宋初的小說、筆記、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說資料。《文苑英華》是壹部詩文總集。全書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兩千二百人,詩文作品約兩萬篇。全書***壹千卷,分賦、詩等三十八類。三部書與《冊府元龜》合稱宋代四大書。他還曾參加編撰《舊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