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也並非沒有外號,只是沒有打過像孫權那麽窩囊的仗,而且劉備是贏到最後的人,古人常道,成王敗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以壹個人的特征或是長相,甚至是名字作為攻擊點給對方起外號,有的外號賞心悅目,有的外號讓人怒發沖冠,我們甚至認為起外號真的現象僅限於現代生活中,其實在三國時期早就有了起外號這樣的現象,但當時起外號只是以壹種嘲諷的態度,孫權就曾被起外號為孫10萬。
壹、孫權的外號說到張遼,我們就不得不提壹下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他曾在合肥以7000人抵擋孫權的十萬大軍,最後還能以少剩多,打的孫權落花流水,這樣兵力懸殊的較量還能讓張遼以少勝多,可見張遼的實力有多恐怖。公元208年,曹操赤壁之戰打了敗仗之後心中記恨孫權,早就想著如何報復壹番。公元214年,孫權和曹操再次相遇,在合肥這個重要地帶以10萬精兵與曹操相對,因為他知道現在正是進攻合肥的最佳時機,壹旦成功他的天下就動搖了,可惜他的兵書沒有曹操和張遼讀的熟,最後以十萬大軍的龐大數目慘敗,不僅如此,還失去了多名大將,後來他的東吳老百姓也常常笑話他,稱他為孫十萬。
二、劉備的外號不管是在真實的三國歷史,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甚至是遊戲中,我們看到的劉備都是壹個明君的形象,受到千萬人的信任,但是畢竟人無完人,即使是這樣優秀的領導人也會受到別人的苛責。但是由於劉備有壹個異於常人的特點,使得別人常常拿他開玩笑,甚至是諷刺他,呂布在臨死之前大罵劉備是大耳賊,那是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的耳朵比常人大許多,據說耳垂都快挨到肩膀,後來大耳賊這個稱號就成了劉備的專屬外號。
其實真實的歷史中並非劉備沒有外號,只是我們對於三國時代的了解大多數源自於羅貫中先生所著的《三國演義》,而羅貫中先生正是蜀漢的大粉絲,對於劉備的那些負面消息也盡可能的壓低,這才使得我們看不到關於劉備太多的負面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