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好,現在國稅地稅已經合並成稅務局了,作為利益相關人,簡單談壹下體驗。
首先,談壹下各級稅務部門的繁忙程度:
稅務系統四個層級中, 總局與省局 以政策制定為主,辦公室和業務科室很忙、很累。
市局 負責上傳下達,不太涉及政策制定,又不直接與納稅人溝通,相對來說最清閑。
縣局 以執行為主,直接接觸納稅人,比市局累,但和省局的累法又完全不壹樣。
然後,縣級局的各個部門體驗也完全不同:
1、辦稅服務廳 :與納稅人直接溝通,登記註銷、發票代開、申報納稅、社保業務等非常繁雜,非常考驗人。如果遇上難以溝通的辦稅人員,光是交流協調就讓人心累,所以,壹般沒有人喜歡呆在大廳。
因此,大部分地區的窗口人員都是編制外人員(協稅員)。
2、稅務所(分局) 。最多的就是管理員(也有叫專管員的,都是公務員),與企業日常接觸,掌握企業的日常辦稅業務, 社會 地位比較高,大型企業的配合程度也挺高。
但是,國地稅合並後,各種督查內審、執法檢查、納稅人滿意度調查等等,會讓管理員精疲力盡;目前的減稅降費、疫情政策等等,也讓人焦頭爛額。
另外,管理員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容易出問題。加上各種業務最終都由管理員落實,也是挺忙的。
3、業務科室 。各個科室忙閑不勻,辦公室和稅政股最忙,其它業務科室(如社保非稅股、信息中心等)還是相對清閑的。
稅務局目前還有壹個問題,就是合並後領導職數超編,基本沒有晉升空間,加上垂直管理無法交流,大部分人終其壹生就是壹個科員,跟地方公務員沒法比較。
歡迎關註@瑛傑小豬,壹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
2018年征管體制改革,原國稅局、地稅局合並成立稅務局。在現在的稅務局,大多數參加工作時間較長的人都會有 疲沓、失意,無所適從 的感覺。
首先,經費難保障 。稅務局經費實行中央財政保障和地方財政分級保障相結合的方式。省級稅務局由中央和省財政保障,市級稅務局由中央和市財政保障,縣級稅務局由中央和縣財政保障。中央保障部分當然沒問題,可分級的地方財政保障卻問題多多,特別是績效,精神文明獎均由地方財政保障,很多地方的稅務局不能足額及時發放。受地方經濟影響,不同地區的稅務局,幹部待遇橫向不平衡問題也很突出。與過去相對來說較好的福利待遇相比,很多人心理不平衡。
晉升無空間 。本來垂直部門晉升渠道就少。國地稅合並後正轉副全國稅務系統統計是3萬人。消化這麽多正轉副需要多長時間?副職提拔正職,壹般幹部提拔副職,近幾年想都別想。沒有晉升空間的單位就會是壹潭死水。
工作無所謂 。現在稅務局的工作壹切圍著績效轉。績效考核成績好,優秀、先進都有戲,績效考核成績差,啥想法也別有,啥條件也別提。稅務局就哪些工作,各地做法大同小異,工作成效相差無幾,提升績效靠什麽?靠宣傳、靠領導批示。另外,稅務局工作不像工廠流水線作業,績效考核體現工作成效,工作性質不同,工作量不同的內部科室,績效也要分個三六九等,導致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想方設法提高績效分數上來,而本職工作反而無所謂了。
2018年10月份,國地稅正式合並為稅務局,全國稅務系統上下,統壹擡頭為“國家稅務總局 稅務局”。
比如,新疆烏魯木齊某區的稅務局,全稱就是“國家稅務總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稅務局”。名字是不是特別拖沓?為什麽要取這麽長的名字呢?總局的出發點就是 為了突出稅務系統的垂直管理屬性。
垂直管理的稅務系統與地方的交流比較少,人事權、財政權都不直接關聯。稅務幹部在垂直的系統裏工作,是不歸地方管轄的,通俗的說就是派駐地方的單位。所以我們稅務幹部的工作相對比較單純,不會像地方政府壹樣,特別是像鄉鎮那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吃喝拉撒,下雨打雷全部都要管。
但是因為垂直管理的原因,稅務局的幹部也沒有辦法交流到系統外去,所以個人升遷通道就比較狹窄。縣壹級的稅務局局長只不過是壹個正科級幹部,相當於壹個鄉(鎮)長。壹個稅務局兩三百號人能當上局長的,是屈指可數。當不上局長的人當中,工作二三十年,還是普通幹部的不在少數。
所以如果在稅務局工作就不要太過於註重所謂的“仕途發展”,這並不是個人努力就能夠實現的。
從年輕幹部進來之後的發展路徑來說,壹般肯定是到辦稅大廳鍛煉1~2年,然後根據各個崗位的需要和幹部自身的特點、個人意願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安排到分級管理崗,或者是局機關的壹些科室。
壹般在工作了5~6年之後,就有機會參與中層幹部副職的競聘,成為中層副職之後,如果順利的話,再經過3~5年左右就可以參加中層正職的選拔。
作為中層正職之後,壹般年齡也到了35歲以上了。如果經歷了幾個不同崗位的中層正職鍛煉,碰到好的機遇,就有機會成為局班子成員。但是這個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
總體來說,與同等條件下地方政府年輕幹部相比,稅務系統裏個人的職務晉升了慢多了。
同樣是二十四五歲,剛剛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之後,壹個進入稅務局,另外壹個進入鄉鎮工作。5年之後,稅務局這個幹部可能也就是壹個副股級的中層,而進入鄉鎮的這個幹部很可能已經是副科級幹部了,這相當於稅務局的副局長。鄉鎮幹部5~6年就走完的路,稅務幹部至少要10到15年,而且還算速度快的。
國地稅合並以後,工作越來越繁忙,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基層幹部感覺也非常累。2016年營改增之後,有壹句玩笑話,“減負力度最大的行業是地稅局,負擔變得最重的行業是國稅局。”
全行業營改增之後,所有流轉環節都征收增值稅,2016年營改增前後,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無數的文件,基層國稅幹部學都學不過來。
到了2018年國地稅正式合並,本以為人多了,平攤到每個幹部頭上的事情應該會少壹點。哪曾想,合並之後要求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忙。
就拿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來說吧,政策是2019年1月中下旬出臺的,但是卻把政策享受期追溯到1月初,造成壹大批納稅人在1月份征進來的稅款,要全部退出去,而且上面的口徑是不惜成本,壹分錢也要退。
由於稅務征管系統對納稅人的基礎信息掌握不準確,不完整,為了把這壹毛錢、幾塊錢稅款都退給納稅人,基層稅務幹部不得不逐個打電話跟納稅人核實,詢問納稅人的賬戶,很多情況下被納稅人當成了騙子。上面卻要求100%退到位,可能嗎?到最後還不是壹地雞毛,有些納稅人被退了兩次稅,被打了n個電話,然後又要求把誤退的稅補回來……
現在有壹個非常不好的觀念,很多稅收優惠政策壹出臺,從總局到省局都要求宣傳覆蓋面、優惠覆蓋面達到百分之百。如果通過督查暗訪發現納稅人不知道或者沒有享受到的,就要對基層進行問責,這是什麽邏輯?
出臺優惠政策出發點當然是為了納稅人好,但是每個納稅人利益訴求是不壹致的,有些納稅人出於某些原因不願意享受,但是為了這個100%,基層稅務機關不得不強制要求人家享受。
在稅務局工作,當然也有好的地方。比較適合希望在財稅專業上鉆研的人或者女孩子,平平淡淡過日子,穩穩的幸福。
至於說收入方面,只能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跟公安、財政等強勢部門相比,肯定是比不上了。
我是國地稅合並壹年後調到地方政府部門的資深稅務幹部,在稅務局工作時除了沒當過壹把手局長其他崗位基本都幹過,如今離開稅務局也快壹年了,經過對比,內心深處是無比懷念在稅務局工作的日子,工作環境好,業務單純給有誌於走 財經 專業的人豐富的實踐空間,綜合收入高於地方同級公務員,是專業執法部門受地方政府幹預少。。。總之,是個性價比非常好的公務員崗位,抓緊了壹定要珍惜!
三年了,人是合了,事是合了,心卻沒很好合壹起,力合則打了折扣,稅總領導應當好好管壹管這個事兒,找個良方帶好這支隊伍
稅務機關目前從上到下的理念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納稅人滿意度。在稅務局上班,尤其是在辦稅服務廳工作,首先要把自己定位為壹個服務員,而不是執法人員。
我們每天工作會面對大量的納稅人,有素質好的,也有素質很差的,自己啥也不懂還對我們窗口小姑娘大吼大叫的,遇到過業務能力很強也很有禮貌的會計、還遇到過壹問三不知的混日子的會計,壹點業務也不學,經常來辦業務每次都問相同的問題,我們工作人員只好耐心解答。
經常遇到因為為他解決了難題,第二天送來感謝信的好人,我自己也收到過壹封。也同樣遇到過辦理完業務還客客氣氣笑著離開,回頭就打電話投訴的人。
總的來說,好人比不講理的人多,只要我們耐心服務,絕大多數人都會做出非常滿意的評價。
關於待遇,稅務局收的錢是多,但都直接打入國庫,而不是稅務局的賬戶,因此有些人說的稅務局錢多用不完,都是主觀臆斷。稅務局公務員和屬地政府公務員收入基本持平。
稅務局是窗口單位,雖然周壹到周五忙,但周六周日會休息,加班比較少,雙休日節假日公休基本能落實,這是最大的優勢。
稅務局人多,架子小,老同誌多,年輕人進步難,這是最大的劣勢。
反腐敗
在稅務局工作是壹種怎麽樣的體驗?真心的沒有感覺!有人覺得在稅務局工作屬於公務員工資待遇壹定很高,其實並不!
本人從事稅務工作已經6年了,現在每個月3200,先後在稅務大廳、政策法規科(稅政科)、基層稅務分局、法制科等部門工作過。歷經了金稅三期上線,國地稅大廳互派人員聯合辦稅,排汙費改環保稅,2018年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等。
從事稅務工作主要看是做行政類還是業務類,因為本人壹開始就是接觸業務類工作,所以大部分工作是與稅收相關。
個人覺得稅務局最鍛煉人的崗位就是基層稅務分局,因為要管戶,必須面對面接觸納稅人,在基層分局要求稅收業務知識紮實,能解決納稅人提出的各種業務問題。
本人並不喜歡去行政科室,給人壹種感覺太機械,沒有活力。
不過作為公務員不管在哪個單位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牛逼!在稅務系統要時刻記得“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的宗旨,堅持為人民服務!
我身邊也有朋友在稅務局工作,我看他們生活得瀟瀟灑灑,沒覺得有壹點點苦楚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