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
屈原被放逐之後,在江湖間遊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麽會落到這種地步?”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 *** 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齷齪,您為什麽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沈醉不醒,您為什麽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麽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壹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壹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壹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裏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汙濁的外物?我寧願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裏,哪裏能讓玉壹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微微壹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2. 請問有沒有成語或者古文裏有帶"斯"這個字的朝斯夕斯zhāo sī xī sī〖解釋〗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
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恒心。〖出處〗《三字經》:“朝於斯,夕於斯。”
耳鬢斯磨ěr bìn sī mó〖解釋〗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多指小兒女)。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寶玉思及當時姊妹耳鬢斯磨,從今壹別,縱得相逢,比不得似先前這等親熱了。”負乘斯奪fù chéng sī duó〖解釋〗指才德不稱其職會招致禍患。
〖出處〗語出《易·系辭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歌於斯,哭於斯gē yǘ sī,kū yú sī〖解釋〗歌唱在這裏,哭泣在這裏。
指安居的家宅。〖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
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歌於斯,哭於斯。’”豁然確斯huò rán què sī〖解釋〗指明白透徹。
赫斯之威hè sī zhī wēi〖解釋〗赫:顯耀。斯:語氣助詞。
威:威嚴。指帝王或顯耀人物威武奮發貌。
極口項斯jí kǒu xiàng sī〖解釋〗指滿口贊譽。項斯、唐代詩人,為楊敬之所器重,敬之贈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
慢騰斯禮màn téng sī lǐ〖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
同“慢條斯理”。慢條斯理màn tiáo sī lǐ〖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
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如應斯響rú yìng sī xiǎng〖解釋〗形容反響極快。三復斯言sān fù sī yán〖解釋〗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
反復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出處〗《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朱熹註:“《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南容壹日三復此言。”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解釋〗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壹去不返。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三復斯言sān fù sī yán〖解釋〗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
反復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出處〗《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朱熹註:“《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南容壹日三復此言。”斯事體大ī shì tǐ dà〖解釋〗斯:此;體:體制,規模。
這件事性質重要,關系重大。〖出處〗漢·班固《典引》:“茲事體大而允,寤寐次於聖心。”
斯斯文文sī sī wén wén〖解釋〗形容舉目文雅。〖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慣了,乍見了妳這破落戶,還被人笑話死了呢斯文掃地sī wén sǎo dì〖解釋〗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出處〗《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清·徐坷《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壹步登天;監生作監臨,斯文掃地。”壹至於斯yī zhì yú sī〖解釋〗竟到如此地步。
同“壹至於此”。〖出處〗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家國之事,壹至於斯。
非臣之尤,誰任其咎!”億萬斯年yì wàn sī nián〖解釋〗斯:語助詞,無義。億萬年。
形容長遠的年代。舊時多用於祝國運綿長。
〖出處〗《詩經·大雅·下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螽斯衍慶zhōng sī yǎn qìng〖解釋〗螽斯:昆蟲名,產卵極多;衍:延續;慶:喜慶。
舊時用於祝頌子孫眾多。浞訾栗斯zhuó zī lì sī〖解釋〗指妄自尊大。
3. 求薛綜傳文言文翻譯 拜托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從劉熙學。士燮既附孫權,召綜為五官中郎(將),除合浦、交址太守。
時交土始開,刺史呂岱率師討伐,綜與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畢還都,守遏者仆射。
西使張奉於權前列尚書闞澤姓名以嘲澤,澤不能答。綜下行酒,因勸酒曰:"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茍身,蟲入其腹。
"奉曰:"不當復列君吳邪?"綜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於是眾坐喜笑,而奉無以對。
其樞機敏捷,皆此類也。呂岱從交州召出,綜懼繼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於蒼梧。
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則四國之內屬也,有自來矣。趙佗起番禺,懷服百越之君,珠宮之南是也。
漢武帝誅呂嘉,開九郡,設交址刺史以鎮監之。山川長遠,習俗不齊,言語同異,重譯乃通。
民如禽獸,長幼無別,椎結徒跣,貫頭左衽,長吏之設,雖有若無。自斯以來,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
及後錫光為交址,任延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為設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學校,導之經義。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頗有似類。
自臣昔客始至之時,珠崖除州縣嫁娶,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址糜泠、九真都龐二縣,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為俗,長吏恣聽,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倮體,不以為羞。由此言之,可謂蟲豸,有靦面目耳。
然而土廣人眾,阻險毒害,易以為亂,難使從治。縣官羈縻,示令威服,田戶之租賦,裁取供辦,貴致遠珍名珠、香藥、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鸚鵡、翡翠、孔雀、奇物,充備寶玩,不必仰其賦入,以益中國也。
然在九甸之外,長吏之選,類不精核。漢時法寬,多自放恣,故數反違法。
珠崖之廢,起於長吏睹其好發,髠取為髲。及臣所見,南海黃蓋為日南太守,下車以供設不豐,撾殺主薄,仍見驅逐。
九真太守儋萌為妻父周京作主人,並請大吏,酒酣作樂。功曹番歆起舞屬京,京不肯起,歆猶迫強,萌忿杖歆,亡於郡內。
歆弟苗帥眾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址太守士燮遣兵致討,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會稽朱符,多以鄉人虞褒、劉彥之徒分作長吏,侵虐百姓,強賦於民,黃魚壹枚收稻壹斛,百姓怨叛,山賊並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離喪亡。
次得南陽張津,與荊州牧劉表為隙,兵弱敵強,歲歲興軍,諸將厭患,去留自在。津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
後得零陵賴恭,先輩仁謹,不曉時事。表又遣長沙吳巨為蒼梧太守。
巨武夫輕悍,不為恭服。(所取)(輒)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騭。
是時津故將夷廖、錢博之徒尚多,騭以次鋤治,綱紀適定,會仍召出。呂岱既至,有士氏之變。
越軍南征,平討之日,改置長吏,章明王綱,威加萬裏,大小承風。由此言之,綏邊撫裔,實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禍福尤甚。今日交州雖名粗定,尚有高涼宿賊;其南海、蒼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綏,依作寇盜,專為亡叛逋逃之藪。
若岱不復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檢攝八郡,方略智計,能稍稍以漸(能)治高涼者,假其威寵,借之形勢,責其成效,庶幾可補復。如但中人。
近守常法,無奇數異術者,則群惡日滋,久遠成害。故國之安危,在於所任,不可不察也。
竊懼朝廷忽輕其選,故敢竭愚情,以廣聖思。" 黃龍三年,建昌侯慮為鎮軍大將軍,屯半州,以綜為長史,外掌眾事,內授書籍。
慮卒,入守賊曹尚書,遷尚書仆射。時公孫淵降而復叛,權盛怒,欲自親征。
綜上疏諫曰:"夫帝王者,萬國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則重門擊柝以戒不虞,行則清道案節以養威嚴,蓋所以存萬安之福,鎮四海之心。
昔孔子疾時,托乘桴浮海之語,季由斯喜,拒以無所取才。漢元帝欲禦樓船,薛廣德請刎頸以血染車。
何則?水火之險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況萬乘之尊乎?今遼東戎貊小國,無城池之固,備禦之術,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誠如明詔。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習鞍馬,轉徙無常。
卒聞大軍之至,自度不敵,鳥驚獸駭,長驅奔竄,壹人匹馬,不可得見。雖獲空地,守之無益,此不可壹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難,海行無常,風波難免,倏忽之間,人船異勢。
雖有堯、舜之德,智無所施,賁、育之勇,力不得設,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霧冥其上,鹹水蒸其下,善生流腫,轉相洿染,凡行海者,稀無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聖,顯以符瑞,當乘平喪亂,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內垂定,逆虜兇虐,滅亡在近。
中國壹平,遼東自斃,但當拱手以待耳。今乃違必然之圖,尋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壹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計,又開辟以來所未嘗有,斯誠群僚所以傾身側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者也。
"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橋之安,遠履冰之險,則臣子賴祉,天下幸甚。"時群臣多諫,權遂不行。
正月乙未,權敕綜祝祖不得用常文,綜承詔,卒造文義,信辭粲爛。權曰:"復為兩頭。
使滿三也。"綜復再祝,辭令皆新,眾鹹稱善。
赤烏三年,徙選曹尚書。五年,為太。
4. 翻譯這段文言文今天看到壹個評論,對文言的精選,在古時候的紙短墨缺乏,可惜在物具而成。這句話所迷惑了嗎!原來夫人的存在於天地啊,毛沒有禦寒,指甲不敵野獸,是壹群居住在壹起生活,以互相幫助扶持。情的想表,語言產生了;要記住事情的,草繩子結下了。到鳥的足跡代替繩子,文章開始煥發。誇藻敷彩,文漸漸勝過實質。由粗到精,從簡單到豐富,本創造的壹般規律。又茹毛飲血,他想起了樸;殷物明文,他的感情就深。難怪前的約後的廣泛的。
興詩抒 *** 懷,心的欲望啊,抑制而不能。只有那些想生而準備,他有削足就到鞋?如果古代人的好文章啊,雖然連篇累犢,不能阻止這壹天連綴千文,汗牛充棟。所以現在得到書籍浩漫,文章沒有邊際的。那怎麽珍惜在物用而羞於讓筆嗎!所以我要對文字的精煉的,沒有別的,騎著大象形狀的妙利,集人傑的智慧是的。
希望能幫到妳
5. 翻譯古文譯文:張平,青州臨朐人。二十歲時寄居在單州,依附刺史羅金山。羅金山調任滁州,委任張平為馬步都虞候。太宗做京兆尹時,把張平安置在家裏辦事。等到秦王廷美兼任貴州府職務時,張平又被任命為親吏。以後幾年,有人上告張平藏匿府中的錢物,秦王報告太宗審問了他,沒有證據。秦王漸漸地不喜歡他了,於是讓他離開了。太宗憐憫他並沒有犯罪,把他托付給徐帥高繼沖,繼沖任命他做了鎮將。張平感嘆說:“我的命運雖然不順,但以後未必沒有福份。”
太宗做了皇帝後,征召張平補任右班殿直,監管秦、隴木材交易。張平全換了新的制度,設立都務,計算水陸運輸費用,在春秋兩季的時候連接大型竹筏,把木材從渭河運抵黃河,經過砥柱山匯集到京城。壹年之間,上等的木材像山壹樣堆積起來了。太宗嘉獎他的功勞,將他升任為供奉官,監理陽平都木材事務,還兼管造船場。原來的官員造好船只後,因為河流湍急兇悍,為防備船只漂失,每壹只船要調派三戶人守護,每年有幾千戶人家被役使。張平就挖池引水,把船系在池中,就不用再調用民力了。有壹個叫陽拔華的盜賊,在關輔壹帶活動,為患許多年了。朝廷命內侍率領數州的兵力討伐,沒有消滅。張平派人去用好話勸說他,於是盜匪就歸附了。張平改任崇儀副使,依舊兼任原職。任職總***九年,計算下來節省官錢八十萬緡。
張平喜歡史傳,地位卑微的時候,如果找到奇特的書籍,就整天玩味,有時候脫下衣服換書。等到顯貴時,收集了幾千卷書。在彭門的時候,有幾個侮辱張平的郡吏,後來全都獲罪發配到京窯做苦工。張平的兒子從式剛好去督察這裏的工役,發現了他們,就把這事告訴了張平。張平把他們召來府第,為他們設宴安慰他們,說:“妳們不幸啊,突然遭遇這種禍患,千萬不要把原來的事情放在心上。”還拿錢送給他們,並且告戒從式好好的對待他們。沒多久,這些人就得到赦免回到原來的地方,當時的人稱贊張平寬恕厚道。
(作者)議論:太宗還沒有顯要的時候,身邊必然要尋求忠厚能幹的人才。等到即位後,提拔原來身邊有功的人,陳從信、張平等六人,都被充分的任用,還把軍需這樣重要的托付全交給他們,因而每個人都振作努力於自己的工作,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啊。但張平不計較過去的怨仇,該是(差不多)超出了士大夫的胸襟吧。陳從信進獻的歪門邪道,用方術欺騙迷惑皇上,還是跟皇上近侍常有的態度差不多的啊!
6. 求文言文《華佗》的原文《華佗傳》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壹名旉。
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舍去輒愈。
若當灸,不過壹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壹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
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壹月之間,即平復矣。 府吏兄尋、李延***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
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佗行道,見壹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 *** ,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壹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
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壹升,斯須盡眼之。
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
依期果發動,對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
佗針鬲,隨手而差。……佗之絕技,凡此。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
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
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
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茍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壹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
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
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
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吾有壹術,名五禽之戲,壹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壹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
凡醫鹹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壹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
漆葉屑壹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余歲。
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7. 求文言文翻譯承慶嘗謂人所以擾濁浮躁,本之於心,乃著《靈臺賦》。
韋承慶經常告訴別人說,人之所以困擾驚慌,輕浮急躁,根源都是在於自己的內心不安定,於是寫下了《靈臺賦》。
若亟毀而敗,則是庇朽木、乘膠船也。
如果這麽快就遭到破壞,那就是在腐爛的樹木下庇蔭,乘著膠船去遊行了。
朽木和膠船是兩個典故。
《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莊子·齊物論》:“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史記》卷四: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雲:“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遊振得王,周人諱之。”
《靈臺賦》
歲已殫,夜向闌。風威勁,霜氣寒。月斜臨於棟首,河半落於檐端。心耿耿而不寐,魂煢煢而未安。乃振衣危坐,隱幾太息。繹思於今古之津,佇懷於天地之域。粵若天分地開,古往今來。物之播焉成萬品,人之生也配三才。伊生人之為貴,鹹賦職於靈臺。
彼靈臺者,含粹而起,惟神所止。想四大之樞機,執五成之端揆,統精靈之往復,括性命之終始。坎憑慧而宣聽,離假明而暢視。六儀竦而承尊,百骸運而為使。若眾星之拱璿極,猶列國之宗玉扆。夫其鼓動陶甄,範圍涵育。質微用廣,如土圭之準盈縮;精靈器要,譬灰琯之調涼燠。撫二儀之幹運,必用此而休復;閱庶類之區分,亦俟茲而大畜。奧室資明於洞戶,飛軒寄轉於輕軸。靈筠挺防露之篁,孤穎秀捎雲之木。
其高也,巍乎峻峙,傑爾孤標,上幹日月,迥冠雲霄。其深也,如海之渟,如淵之邃,窅萬仞兮沈以清,潛九重兮隱而閟;其平也,周道如砥,君子之夷局;其險也,蜀門若劍,小人之跂躅。彌性場而極覽,溥情囿而環矚,鮮開曠而閑凝,多郁堙而窘促,萌壹緒而千變,兆片機而萬觸。無半刻而恬想,乃終年而汨欲。
大木百圍而窾竅,長河九支而屈曲。怒則烈火扇於沖飈,喜則春露融於朝旭。懼驚懷其若墜,憂結念其如束。或漫漫而川浮,或迢迢而山屬。繁襟霧合而煙聚,單思針懸而縷續。其騖時也,似飛蛾淩亂而投明燭;其趨利也,若饑烏聯翩而爭場粟。力方躓而猶騁,量已傾而未足。吹劍首而聒虞韶,握砆碔而銜荊玉。纖埃不讓於山阜,巨海見排於井谷;沈浮兮靡定,去就兮多途。乍排下而進上,忽出有而入無。轉息而延緣萬古,回瞬而周流八區。形寥寥於衽席,慮渺渺於燕娛。乃榮乃華,如馳如驅。甚飛猱之蹻喬木,遇奔兕之逸修衢。雖杼軸而無已,吾未知其所圖。
爾其清濁兩資,臧否兼司。有縵者而密者,幾附之而益之。勇怯於焉競爽,明晦所以相欺。或外靜而中躁,或情慍而顏怡,或趣睽而跡偶,或言信而誠疑。眉睫兩連而相對,山河萬重而在茲。莫睹其深沈之實抱,徒見其俯僂之虛姿。類陰陽之不測,匹神鬼之難期。不可審之以權量,不可蔔之以著龜。爭度長而自我,各守勝而為師;設皇綱而懸帝制,張地絡而舉天維。雖眾條之所檢轄,在斯軔而不能持。
徵善惡於遙祀,訪賢愚於群冊。軒昊用之而司契,堯舜守之而光宅,湯武任之以為王,桓文仗之而作伯。宏聖道者謂之周、孔,肆兇德者攝為桀、跖,體仁成曾、史之行,毓智舉良、平之策。六國起爭交之端,三方構鼎峙之跡。政焚書而騁暴,巨誦典而崇僻,嚭讒胥而獲誅,靳譖原而受斥。軻發匣而揮匕,如睨楹而抗璧。蕭、朱始諧而末釁,餘、耳初好而終隙。寵包詐而眤躬,牢蘊邪而附石。究回穴於今古,郁繽紛於載籍。匪外物之所嬰,諒乃心之攸敵。
若乃無損無益,不盈不沖。湛虛明其若鏡,坦宏量其如空,靜凝神而合道,動應物而收功。得至無於象外,垂妙有於寰中。既吻合而懸解,且兼忘而大同。象罔之珠易索,橐龠之用無窮。入窅冥而超宇宙,翔寥廓而矯樊籠。斯上聖之神理,邈先幾而感通。諒凡情之靡得,徒仰止於余衷。
至於宅義依仁,棲貞履順。崇禮讓之扃闥,聳溫恭之墻仞,赴(左角右是)壑而全忠,處龍鄉而執信。情居損而能酌,時處遯而無慍(註:壹作道在恒而不振),遊書圃而摭芳,挹文河而澡潤,循雅度而成則,服嘉言而遣吝。乃懿士之清規,實吾人之所徇;持弱操而知勉,飭微躬而底慎。思不忮而不求,絕相靡而相刃。慨投筆而長想,聊綴音於末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