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人贏了》曾經有壹道留學生的選擇題:“大連實德隊經過90分鐘激戰獲得冠軍。”問:下面哪個句子最符合課文的意思?a北京現代隊戰勝大連實德隊,B北京現代隊戰勝大連實德隊,C大連實德隊戰勝北京現代隊。雖然正確答案是C,但是考前模擬考試已經反復強調,很多考生在考場上還是選擇了B。
這個話題源於壹個真實的故事:1983年,中國女排與美國女排在小組賽中相遇,賽後《中國報》上出現了“中國戰勝美國”的大標題。幾天後,中美再次在決賽中相遇,爭奪冠軍。《中國報》的標題改為“中國大敗美國”。壹個叫Christr的美國學生看了報紙後非常高興,認為美國贏了。他在中國留學生中誇他的國家隊,開了個大玩笑。據說直到畢業離開中國,克裏斯特對遇到的每壹個人都憤憤不平地說,中國人就是這麽奇怪,中國人打勝仗,為什麽還要競爭?也許在北京奧運會上,許多外國朋友會再次感到困惑。
第二,“親愛的阿姨”在中文裏,“娘”和“媽”都是指母親。壹個第壹次來中國學習中文的英國學生在校園裏看中了壹個漂亮的中國女孩。於是他給她寫了壹封求愛信,但是壹瞬間忘記了“娘”怎麽寫,於是聰明的把“娘——”“親愛的阿姨”換成了“媽媽”。
第三,“我們壹起上床吧”“上”“氣”有時候意思是壹樣的,但是如果分開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比如“上床”和“起床”是兩回事,“上床”也意味著壹起做愛。壹個美國女孩和她臨時教她中文的中國男鄰居應邀參加朋友聚會。因為太晚了,她又喝多了,就留了下來。休息前,美國女孩遞給中國男鄰居壹張紙條——“我們壹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壹起起身離開,卻讓中國的男鄰居胡思亂想了半個晚上。
第四,“避孕套”的帽子戴在頭上,有時候外國朋友會搞不清楚。壹個中國老師講了壹個發生在他在北京教的壹個留學生身上的故事——那個留學生告訴老師,他經常騎摩托車出門。老師提醒他,北京的車太多了,要小心。他回答說:“沒關系,我會戴避孕套的。”
5.“妳我都不是東西”這個笑話,曾經是南京師範大學中文專業的壹位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壹位自稱中文專家的美國教授給他的學生教中文。在談到準確理解“物”的含義時,他作了如下表述:在漢語中,“物”不僅表示方向,更多的時候是指物體,如桌椅、電視、眼鏡等,都可以稱之為物。"
六、“方便的時候不能來”有壹次,幾個中國留學生請剛來中國學漢語的外國男生吃飯。中間壹個中國留學生出去“休息壹下”。外國留學生不懂什麽意思,大家告訴他們這是去廁所排泄。這位學生記得有壹天,壹個女生想在他方便的時候去拜訪他,這位留學生立刻揮了揮手,“妳隨時都可以來,但是妳不能在我方便的時候來。”服務行業的常用語“為顧客提供便利”也被理解為給顧客提供如廁服務,壹時成為笑談。
因為對“邊”字不太了解,我還開了另壹個玩笑——中國人待人接物壹般都很客氣,酒席明顯很豐盛,對客人也叫“壹頓便餐”。有壹次,壹位外賓看到中國的主人準備了這麽壹頓便餐,豎起大拇指稱贊道——“這是壹頓屎飯!”此言壹出,全桌中國人頓時沒了味道。
7.“中國農民越來越貴”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壹個美國學生分不清“富”和“貴”,在他的句子裏寫道:“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農民越來越貴了。”
八、“哪裏哪裏”和“哪裏”壹起表示自我謙虛,這在中國是眾所周知的常用語。但是W先生,壹個剛接觸中文的外國人,不理解。有壹次W先生參加壹個年輕華僑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稱贊新娘很漂亮。壹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謝,“哪裏?”W先生覺得很尷尬,以為他會先用生硬的中文說出來,然後才談到那個地方——“頭發、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很美!”
九、《笑在酒泉》語文課,老師想了解壹下最近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然後問:“妳能說壹個成語形容壹個人很快樂嗎?”臺下很快出現了“笑”“興高采烈”“跳舞”等回答。老師接著說:“這個成語最好包含數字,比如壹、二、三、四……”有壹個留學生反應很快——“笑逐九泉”。
十、“妳,牛逼!”這是壹個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講的故事:2005年的聖誕節,我去中國的壹個朋友家吃飯。他們都來自中國。盡管他們慶祝外國節日,他們仍然在中國吃餃子。還有壹個美國女孩壹起吃飯。吃完飯,她要先走,我送她回家。我壹邊包餃子,壹邊禮貌地問:"妳今晚吃得好嗎?"自然,她對我的手藝贊不絕口。就在她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似乎還沒有誇夠,她對我豎了個大拇指——“妳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