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精細化管理。
臺軍所謂“聯合兵種營”(簡稱“聯兵營”),是臺灣最新編成的作戰單位,由不同的作戰兵種混編而成,主要是模仿美軍的制度設計,將原先的“聯合兵種旅”進行更精細化管理,瘦身壓縮,壹分為三,變成擁有三個可獨立作戰的“聯兵營”。在體系設計上,“聯兵營”是獨立的作戰單元,但要比過去的“聯兵旅”更為靈活、更具彈性。
二、是集成化建備。
“聯合兵種營”由於規模較小,雖然更具機動性,但防禦能力較差,遠不及過去的“聯兵旅”。為解決這壹難題,“聯合兵種營”集合各兵種支持,包括狙擊班、反裝甲排、防空導彈排等。
三、是信息化作戰。
“聯兵營”成敗與否關鍵要素之壹,就是能否升級轉型為“信息化部隊”。在過去較長壹段時間裏,臺當局通過“博勝案”等專案項目,投入巨資進行信息化建設,主要內容就是要建構臺灣防務部門的數據鏈系統。
擴展資料
近年來,美國以落實所謂“與臺灣交往法”為由,不斷強化與臺灣軍事關系。2018年美國國會炮制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就開始鼓吹“美國國防部應該派員參加臺灣漢光演習”。
今年美國之所以會派現役軍官以聯絡官角色進駐臺軍的營級單位,主要也是對美國國會連續數年“國防授權法”中要求美國國防部協助臺灣加強防衛能力、甚至建議美臺進行聯合演習的壹種回應。從臺灣的角度來講,美軍拉高赴臺觀摩層級而且直接走進臺灣訓練營,顯然是與美國軍事關系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