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四季分明,而印度大部分地區終年高溫,特別是北方地區,在5月、6月、7月的氣溫壹般都在40攝氏度以上。當地壹種叫做“魯”的風,不僅不能給人帶來絲毫涼意,反而給人壹種火燒火燎的感覺。
嫁到印度的北京姑娘李穎對記者說,她剛嫁到新德裏時,每天中午天氣最熱的時候都要習慣性地把門窗打開,但過不了兩分鐘,婆婆便默默地前去把門窗關緊,而且還要拉上窗簾,弄得家裏像是暗室壹樣。“我當時很生氣,以為婆婆故意和我作對,但又不便當面發作,只好等丈夫出差回來和他理論。”丈夫聽了妻子的“控訴”後啞然失笑,對她說:“那不是媽媽和妳過不去,實在是這裏的天氣不比尋常,熱得讓人受不了。妳難道沒有比較嗎?門窗緊閉和門窗洞開,哪個時候屋裏涼快壹些?”李穎後來經過親自“實驗”,發現確實是關閉門窗之後家裏溫度低壹些。
中國人守時 印度人拖拉
在印度生活多年的中國商人王強對記者說:“每個到印度的外國人都必須首先學會忍受印度的拖拉習慣。”他剛到印度和印度人洽談生意時,總是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到達見面地點,但每次都要等至少半個小時,對方才慢慢悠悠地出現。“印度人總是比約定的時間晚半個小時左右,還有甚者壹聲招呼不打連面也不露,讓妳白等半天,等妳打電話過去詢問緣由時,對方好像沒事人似的,說‘忘了’。”
漸漸地,王強也摸清了印度人的時間觀念,“稍等壹分鐘”意思就是等半個小時或者壹個小時,“明天見面”意思就是——壹個星期或者壹個月後重逢。
中國人形象思維發達 印度人抽象思維發達
印度人抽象思維發達,而中國人擅長形象思維。記者的兒子在學校裏發現,他班上的同學速算特別快,而且計算的都是大數,動輒便是十幾位數乘以十幾位數。記者也發現,菜攤上根本沒上過學的小商販算起賬來麻利得很,又快又準。
印度人多務虛,而中國人多務實。翻看印度政府制定的各項計劃書,有很多點子和措施讓人拍手叫絕,叫人感嘆印度真是壹個富有創新思維的國度。但過了壹段時間再看計劃的實施情況,則遺憾地發現,完美的計劃和精彩的想法還停留在紙上
印度人和中國人相鄰,卻又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隔開,中國人的想法和做法與我們大不相同。如果我們想超越這些限制,就必須要了解中國豐富的傳統和文化。
中國人與我們有許多***同之處:敬重長者和權威,重視學習,熱情好客,看重家庭生活以及男性享有優越地位。而我們雙方的差別可以歸結為壹個重要因素——不同的人生觀:中國人是“現世主義者”。我們關心的是來世,這種觀念導致印度人對目前的生活趨向於否定和悲觀。
中國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們看來,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於在他們眼中只有“今世”,中國人願意盡力過好每壹天,讓自己過得平和、舒適和富足。他們更願意面對現實,做實用主義者。
印度人相信宗教,並幻化了諸多神靈以供敬仰。敬神是出於畏懼,或想得到切實的好處(發財、升官、得子)。印度人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取悅神靈,創造出天堂和地獄等概念及作孽和積得等觀念。
雖然佛教試圖將許多印度教的教義傳入中國,但中國人依然不像我們這樣來看待作孽與積德。佛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的態度仍顯得不冷不熱並帶有功利主義色彩。
印度人為自己只註重精神世界而自豪,因此他們信仰精神與靈魂。中國人卻要和精神、物質兩個世界打交道。對印度人來說,精神世界比物質世界重要,內容比形式重要,意願比表達重要。對中國人來說,形式和表達則比精神和意願更重要。
印度人靠積極上進、非常自信來處處顯示自身的優越感,而中國人則正好相反,顯得非常謹慎、仔細和謙遜。他會和妳談妳的事情,卻閉口不談自己。當要合影的時候,壹個印度人會使勁向前擠,而中國人卻不會這樣做,除非有人特別邀請。
印度人出於自大心理,往往會把所有的牌都攤在桌子上。中國人則會把牌留到最後,而笑到最後的也往 往是他們。中國人非常善於使用拖延的技巧,通過請客吃飯和觀光旅遊讓對方先提起話題。與中國人打交道的代表團有時不得不等上許多天甚至幾個星期,而中國人卻正按部就班地讓對手變得焦躁不安、極不耐煩並最終決定不惜任何代價使雙方達成協議。因此,和中國人打交道壹定要非常有耐心。
印度人關於“來世”的人生觀使得他們將超度靈魂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他們相信身體禁錮了靈魂,是靈魂超度的障礙。因此,人生的目標不是用美食和好酒來滿足身體的需求,而是讓它飽嘗饑餓並穿最簡樸的衣服。出於這種原因,許多印度人變成了素食主義者,滴酒不沾。中國人則正好相反,他們用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來放縱身體。對中國人而言,身體是父母贈送的禮物,應該善待而不是去傷害它。
中國人創造了美味的食物、奢華的家具及精致的瓷器。信仰物質生活的西方人很自然地會被中國吸引。而印度人在精神方面高談闊論,物質生活卻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從而讓整個世界遠離自己。
中國人能制定富有遠見的計劃,並願意為此犧牲眼前的利益。或許這也是中國人重諾守信的原因。
印度人非常樂於請別人壹頓免費午餐,而中國人的午餐卻不是免費的。他們在別人請吃飯時壹般不會毫無表示。
有這麽壹個說法:“送中國人壹塊石頭,他會還給妳壹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