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如何對待上下級關系

如何對待上下級關系

探討領導者對上級交際,在壹些人的眼睛裏,似乎不可思議,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領導者都有自己的上級,連長上面有營長,營長上面有團長,團長上面有師長:鄉長上面有縣長,縣長上面有省長;科長上面有處長,處長上面有局長,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尤其是現代社會,位至極尊的領導者屬鳳毛麟角。就是選舉的國家元首,也受到國會、議會、選民的制約。因此,有必要研究領導者的對上交際藝術。在社會上經常可以碰到壹些這樣的領導者,他們具有領導才能和良好的領導品質,在部屬中也具有較高的威信,同事也能友好相處,但是卻和上級處理不好關系。這其中除了上級的原因之外,如果從自身找毛病,角色行為不當也是非常突出的原因。對上級交際不當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壹是絕對服從型。這種人對上級的意見不管正確與否都唯命是從,很像趙樹理筆下的那個農會主席張得貴對待老村長閻恒元的態度;“張得貴,真好漢,跟著恒元舌頭轉,恒元說個‘長’,得貴說‘不短’,恒元說個‘方’,得貴說‘不圓’,恒元說‘沙鍋能搗蒜’,得貴就說‘打不爛’,恒元說‘公雞能下蛋’,得貴就說‘親眼見’”。二是投其所好型。這種人對上司察言觀色,專門會仰上級鼻息出氣。上級說是“鹿”,他絕不說是“馬”。隋煬帝的禦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裴蘊辦案看主子的態度,“若欲罪者,則屈法順情,鍛成其罪,所欲宥者,則附從輕典,因而釋之。”虞世基因為“帝惡聞賊盜”,他就報喜不報憂,明明下面是火急報警,他卻奏稱,“鼠竊狗盜”行將除盡,“願陛下勿以介懷”。五是遇事對抗型。這種人與上級產生了抵觸情緒,因此對上級采取排斥、抗拒行為,不管上級對與錯,都尋機向上級“發難”,拒不執行上級的指示、命令,和上級經常發生矛盾沖突。六是評頭晶足型。有的人對上級的指示雖然也執行,但不管指示是否正確,總愛挑三揀四,評頭品足。這種晶評雖然有時在理,但經常采取此種行為,不僅會使上級產生厭煩心理,而且會在下級中引起不良傾向,使本單位出現壹批“評論員”,減少組織內的實幹家。這樣對組織的發展是沒有多大益處的。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征,進行正常的心理溝通。與上級交往同與其他人交往壹樣,都需要進行心理溝通。上級也是人,同樣存在七情六欲,不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達不到情感的壹致性。上級與下級的工作關系,不能完全拋開情感關系。上下級之間雙方心理上接近與相互幫促,會減少互相之間的摩擦事件和沖突,反之,情感差異很大,就免不了要發生心理碰撞,影響工作關系。《戰國策》中“觸礱說趙太後”壹段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趙太後剛剛當政時,秦國發兵進犯,形勢危急。趙國向齊國求救,而齊國卻要趙太後最疼愛的小兒子長安君作人質,才肯出兵。太後舍不得讓長安君去,大臣們紛紛勸太後以國事為重,結果君臣關系鬧翻了。太後說:“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君臣關系形成了僵局。這時候,左師求見,他避而不談長安君之事,先從飲食起居等有關老年人健康的問題談起,來緩解緊張氣氛,繼托太後關心壹下他的小兒子舒棋,引起太後感情上的***鳴。太後不僅應允,而且破顏為笑,主動談起了憐子問題,君臣關系變得和諧、融洽起來。這時,觸礱因勢利導,指出君侯的子孫如果“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是很危險的,太後如果真疼愛長安君,應該讓他到齊國作人質,以解趙國之危,為國立功,只有這樣,日後長安君才能在趙國自立。這番人情人理的勸導使太後幡然醒悟,終於同意長安君人齊為質。試想,觸礱不掌握太後憐子的心理,勸說不僅不能夠成功,還真有可能受“唾其面”之辱。了解、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征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工作關系,不應當懷有個人動機,投其所好,以達到取悅上級之目的。領導者的工作需要得到上級的支持和幫助,為了組織的***同目標對上級有時要進行建議和規勸,這些離開良好的心理溝通是無法奏效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交往頻率對建立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對上級不交往,采取回避態度,很難和上級的認識取得壹致,沒有壹致的認識,相互之間的支持、協調、配合都將大受影響。服從上級的領導,不要對上級采取抗拒、排斥態度。下級服從上級是起碼的組織原則。壹般情況下,上級領導的決策、計劃不可能全是錯誤的,即使有時上級從全局考慮出發,與小單位利益發生了矛盾,也應服從大局需要,不應抗拒不辦。更何況有的人因為與上級產生了矛盾,明知上級是對的,也采取抗拒、排斥態度,那更是不應該的。感情不能代替理智,領導者處理工作關系,不僅有情感因素,更要求理智地處理問題。頂牛、抗拒、排斥不是改善上下級關系的有效途徑。下級與上級產生矛盾後,最好能找上級進行溝通,就是上級的工作有失誤,也不要抓住上級的缺點不放。及時地進行心理溝通,會增加心理相容,采取諒解、支持和友誼的態度。敢於指出和彌補上級的失誤,但不壹定用逆耳之言。上級作決策、訂計劃、實施指揮,囿於各種限制,難免會出現失誤。發現領導失誤之後,不能為討上級歡心,按其所好,助其蔓延,也不能害怕上級不高興,沈默不語,而應當及時指出,使失誤盡快得到糾正。這樣才能減少損失,否則,錯誤的決策、計劃蔓延發展,總有壹天不僅要禍及組織,而且會禍及自身。當然,指出上級的錯誤不壹定非要用逆耳之言。有些人認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是他們不知道,如果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忠言不逆耳、良藥不苦口豈不是更好。指出上級的失誤,不壹定開口就大講其弊,開口就說人家錯了,有時上級心理不壹定承受得了,不妨采取點“以迂為直”的戰術,走走迂回路線,這樣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觸礱說趙太後,通篇沒有逆耳之言,沒用激烈的言詞,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成功地幫助太後糾正了失誤。他的批評方法值得借鑒。指出上級失誤不能是竹筒倒豆子,傾完拉倒,要考慮怎樣才能讓上級接受。否則,批評完了,或者發了壹通牢騷,不僅不起任何積極作用,而且還會增加摩擦和沖突。對上級的失誤,還應該提倡“補臺”精神,幫助上級彌補缺陷,不能站在旁邊看笑話,甚至諷刺。這種消極的交往態度會使上下級關系緊張和冷漠。對上級工作如果有什麽好的建議,要及時提出來,提建議時要防止使用脅迫性的口氣和方式,脅迫上級接受往往會適得其反。要設身處地從上級角度想問題,不要強上級所難。上級要關心、幫助、支持下級,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對上級交際中,下級經常會發生非感情移人心理障礙,即不設身處地考慮上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脫離現實主客觀條件對上級提出要求,如果達不到,則進行“發難”。上級工作也有上級的難處,作為領導者,如果能經常想想自己也不能事事滿足下級要求,就會理解上級的困難,體諒上級的苦衷,不給上級增加無法解決的難題。交往要有耐性,要經受得起挫折和反復。下級不可避免地要向上級提工作建議,向上級提建議時要有耐性。壹般說來,上級要比下級高明壹些,但是客觀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在某些問題上,下級的認識高於上級的認識是正常的。範進中舉時寫的文章,主考官要看幾遍才“解其中味”,這類事例在工作中有時也會發生。當下級的認識高於上級時,要取得上級的支持,必須有不怕挫折、不怕反復的精神,要反復地向上級說明自己的觀點,逐步使上級了解新建議的內容與好處,從而達到說服上級、取得上級支持的目的。有時,由於上級不理解,還可能招致指責和批評,這時千萬不能氣餒,應該勇敢接受挫折、誤會和指責,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