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電視劇《包青天》中的插曲,唱出了北宋名臣包拯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的品性。包拯除了在仕途上的作為流傳千古外,他還是壹名大孝子。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在1027年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包拯考慮到父母已經年邁,為了照顧父母方便,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上級也體量到包拯的難處,批準了他的請求,他遂被改授和州監稅。但是父母不想讓他離開,包拯於是決定辭官,專門回家贍養父母。
在幾年以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父母墓旁築起草廬為其守喪。直到守喪期滿,他都不忍離去,父老鄉鄰多次來勸慰勉勵,之後包拯才重新出去做官。
做人如此,做事自然不會差,包拯做官後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成為中國 歷史 上壹代名臣,流傳千古。
1918年,包拯的第29代孫包玉剛出生在寧波,也就是後來世界聞名的壹代“船王”。包玉剛的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這主要取決於他個人的才華和品質。而他那超人的才華和品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離不開他父親的教誨。
包玉剛的父親叫包兆龍,待人和藹可親,辦事公道,秉性剛正不阿,不愧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後人,而包玉剛的個性與父親很像。
在包玉剛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再三告誡他們:“壹個人的聲譽和信用,是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東西。人活在世上,不義之財絕不可取。”為此,父親多次給他們講關於包玉剛曾祖父的故事。
包玉剛的曾祖父早年行醫,養活壹家人。後來,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又轉型做起了絲綢買賣的生意。有壹次外出做生意住在壹家旅店,第二天就同雇來的挑夫挑著行李壹同趕路,直到當晚在另壹家旅店住宿,他才發現有壹包行李不是自己的。
於是,他連忙問挑夫:“妳怎麽把別人的行李挑來了呢?”挑夫趕忙解釋:“我哪知道這不是您的,當時客房裏只剩下這壹擔行李了。”
包玉剛的曾祖父為了找到丟失行李的主人,打開行李查看,發現裏面有五千兩白銀的匯票,還有二百兩銀子,但是並未發現地址。為了歸還失主,他決定返回原來的旅店,可是在那裏壹連等了三天也不見有人來領。於是,只好在旅店的墻上留下招領啟事,並留下領取失物的地址,這才離開。
到了第二年,當初那位失主再次入住那家旅店,發現了墻上的招領啟事,有些難以置信,但還是決定派人去調查壹下,結果還真找到了丟失的行李。失主在上門領取的時候,拿出兩百兩銀子作為酬謝,結果被包玉剛的曾祖父謝絕了。
他回絕道:“這些都不是我的東西,我當然不能拿,這是做人的根本。怎麽能重謝呢。”
看到對方如此的正直和信守諾言,這位失主被對方感動了。這位失主是做木材生意的,規模還做得比較大,當他看到包家並不富裕時,就邀請包玉剛的曾祖父壹起經營木材生意。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包家也逐漸變得富裕起來,並建造了新的房子,而包玉剛就出生在這座新房子裏。
父親包兆龍向包玉剛講述曾祖父清白做人做事的故事,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父親對他在成長路上的教誨,更令其終身難忘。
包玉剛的父親包兆龍從事經商,家庭條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包玉剛也能接受比較好的教育。在包玉剛13歲時,父親送他去上海求學,從小就對大海充滿濃厚興趣的他選擇進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學習。
抗戰爆發後,他輾轉來到重慶,並進入壹家銀行工作。由於他在工作中勤奮努力,從普通的小職員做到重慶分行的經理。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不到30歲就當上上海銀行業務經理,之後又晉升為副總經理。
這段從事金融行業的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金融知識,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商業手法,這對他日後的事業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1949年初,解放戰爭的炮火逼近上海,上海的很多有錢人收拾細軟,向海外和港臺轉移。包玉剛也辭去了銀行副總經理的職務,然後跟父親壹起懷揣著積攢的10萬元到香港闖天下。
父子倆經過壹番謀劃,租了壹間辦公室做起了進出口貿易,從事內地的土特產品貿易,生意還算過得去。1955年,進出口貿易受阻,包兆龍準備向房地產轉型發展,但包玉剛與父親有著不同的想法。
小時候,父親經常帶著包玉剛到海邊看海,海上來來往往的商船給包玉剛留下很深的印象。從那時起,包玉剛就立誌長大後從事航運業。而包玉剛13歲去上海求學,選擇的就是船舶業,這與兒時的夢想不謀而合。
包玉剛選擇從事海運事業,壹開始家人都不理解,因為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而且包玉剛是個門外漢,對航運業知之甚少。包玉剛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壹邊說服家人,壹邊四處收集和了解船舶和航運的相關情況,認真研讀有關航運方面和船舶方面的書籍。
之後,他取得了父親的支持,在朋友的協助下,籌集了70萬美元的資金,專程從英國買回壹艘燒煤炭的二手貨船,他的環球航運公司由此起航。
雖然買回的這艘舊船已有28年 歷史 ,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但他登上這艘船的甲板時,心裏高興極了,他東摸摸,西看看,就像壹位父親看待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壹樣。而就在這時,他已在心中暗下決心:壹定要當壹個真正的世界船王。
當時世界上和香港的船王們大多采取短租模式,這樣不但收費高,而且還可以隨時提高租金價格。而包玉剛選擇了壹條與他們不同的方式,那就是進行長租,他與使用船只的壹方簽訂3年、5年或更長的租期,租方按月繳納租金。這樣雖然租金價格較低,但是可以鎖定長期訂單。
在包玉剛看來,要想穩定發展,壹是要降低風險,二是要建立在行業裏的信譽。將船出租給航運公司運營,自己每月穩定收入,這無疑將自己的風險降到了最低。而通過長租,在行業裏逐漸樹立了信譽,這樣客戶就會越來越多。
在包玉剛涉足航運業第二年,由於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被關閉,導致航運運費暴漲。在此後的壹段時間,他購買的那艘二手船為其掙到了購買7艘新船的錢。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包玉剛敏銳地觀察到,隨著中東地區油田的開發,石油運輸業將在全球航運業中占據重要地位。於是,他迅速投資資金建造大型油輪,由於先人壹步,這又使其大賺壹筆。
1977年,包玉剛的船隊規模已經達到1347萬噸,比排名第二的日本船王三光多了753萬噸,比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多了近1000萬噸。而到了80年代初,包玉剛的船隊規模達到2000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
當包玉剛坐穩“世界船王”的寶座後,他敏銳地觀察到世界航運業即將陷入衰退,於是他做出壹個令很多人十分意外的決定,那就是賣掉大部分船只,開始棄舟登陸,向其他行業轉型。
包玉剛第壹戰拿下英資企業“九龍倉”49%的股權,第二戰又以25億港元獲得英資會德豐34%的股權,1986年又收購渣打銀行14.5%的股份。通過收購上述資產之後,包玉剛在香港和國際商界的影響力可以說用呼風喚雨來形容不為過。
雖然包玉剛在香港坐擁億萬資產,但他沒有忘記父親的教誨:“葉落歸根,要關心家鄉的事業。”他對父親很孝順,對於父親的囑托自然也不敢怠慢,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讓包玉剛看到了報效祖國和家鄉的機會。
於是,他給內地有關部門寫了壹封信,表示要回來探親,因為他得知自己的表親盧緒章擔任國家 旅遊 局局長,這樣就有了探親的由頭。這封信很快被送到鄧小平手上,鄧小平立即授意廖承誌發出邀請電報:歡迎包玉剛夫婦回來探親。
1978年11月,離開內地30年的包玉剛終於回來了,想看看這三十年來祖國有多大的變化。當他們到達北京之後遇到壹個尷尬的事情,那就是沒有找到壹家像樣的酒店。於是,包玉剛當即決定,要向祖國捐款1000萬美元,修建壹座現代化的 旅遊 酒店,並引進國際先進的酒店管理方式。
他將這壹意願向時任國家 旅遊 局局長的表親盧緒章說了,並表示,建成後這座酒店的產權和運營權都歸國家所有。他只有壹個要求,那就是將這座酒店以父親的名字來命名——兆龍飯店。
包玉剛之所以將其命名為兆龍飯店,這也是為父親盡孝道。我們知道包拯是壹個非常孝順父母的人,為了贍養父母寧可辭官,而包玉剛作為包拯的第29代孫,自然也繼承了包家的優良品質。
不過,以前都是我們援助其他國家,壹般不接受“外援”,對於這1000萬美元的援助資金,壹時不知如何處理。於是盧緒章向鄧小平請示後,鄧小平決定親自接收這筆捐款,並在北京東三環的長虹橋畔修建兆龍飯店。
令包玉剛非常意外的是,兆龍飯店落成之日,鄧小平親自出席了開業典禮,並題寫了店名。
包玉剛自從第壹次回來探親,對內地和家鄉的捐款非常慷慨,除了捐贈兆龍飯店外,還捐贈1000萬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學建造壹座規模宏大、設施先進的兆龍圖書館。
1984年,鄧小平作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這深深地打動了包括包玉剛在內的壹批海外“寧波幫”人士,這更激發了他們回來支援家鄉建設的熱情。
1984年10月28日,包玉剛壹家人回到闊別30多年的家鄉寧波,當他得知寧波還沒有壹所大學時表示:“寧波的面積是香港的10倍,人口也跟香港差不多,但還沒有壹所綜合性大學,在全國向四化進軍中怎麽行呢?”於是,他當即決定捐款2000萬美元,創建寧波大學。
在包玉剛等人的帶動下,壹大批海外“寧波幫”人士回來建設家鄉,帶動了寧波的發展。
包玉剛除了投資家鄉建設以外,還積極促進香港回歸。包玉剛不僅與內地高層接觸頻繁,而且還與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保持著良好的個人關系,每次到倫敦期間,都會與這位鐵娘子***進午餐及會談。
1981年,包玉剛再次偕家人來到了唐寧街10號,拜訪撒切爾夫人,並為撒切爾夫人帶來兩份神秘的禮物:壹份是壹個跳繩,用於拉近兩人的關系,當撒切爾夫人打開這份禮物時還真被逗樂了;另壹份禮物是包玉剛在英國造船廠訂購了兩艘船,這對於當時不景氣的英國造船業來說可謂是好消息,這無疑向撒切爾夫人表達了自己的誠意。
包玉剛順勢誠摯地提出,希望撒切爾夫人能夠參加這艘船以及另壹艘在上海建造的姊妹船的剪裁,以非官方的形式走近中國,感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之後,包玉剛把這個消息迅速傳遞給中方,中方向撒切爾夫人發出正式邀請,就這樣促成了兩國之間的正式接觸。此後,包玉剛經常在香港和北京之間奔波,為香港的順利回歸立下了汗馬功勞。
1987年,白玉剛宣布退休,把旗下的公司分別交給四個女婿來管理,自己則抽出更多的時間關心內地的建設。可是,正當他準備為祖國做更多事情的時候,卻在1991年9月23日因腦溢血突然去世,終年73歲。
作為包拯29代孫,包玉剛不但繼承了包拯的剛正不阿、大公無私、孝敬父母等優良品行,也將這些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他不愧是令人敬佩的世界船王和中華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