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元卿《愚子售藥》白話釋義:
有壹個剛開藥鋪的人,有壹天,他因外出,讓他的兒子打理藥鋪。有壹個買藥的人來買牛膝和雞爪黃連,他的兒子愚笨不認識藥物,在藥箱中找了半天沒有發現,於是割了自己家裏耕牛的壹條腿,斬了壹只雞的兩只腳,賣給了買藥人。
他的父親回來後問他兒子賣了什麽藥,知道了之前的事情,大笑並發嘆說:“如果客人要買知母,貝母,妳豈不要連母親都賣了?”
原文:
人有初開藥肆者。壹日他出,令其子守鋪。遇客買牛膝並雞爪黃蓮,子愚不識藥,遍索笥中無所有,乃割已耕牛壹足,斫二雞腳售之。
父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大笑發嘆曰:“客若要知母貝母④時,豈不連汝母親擡去了!"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劉元卿出生於文風頗盛江西吉安府的安福縣西鄉(現屬於萍鄉市蓮花縣),從小發奮讀書,隆慶四年(1570年)在江西鄉試中奪魁,後來在他人的推薦下,帶著向朝廷的上書和文卷參加會試,但因“五策傷時,懺張居正”,未獲取錄,還險遭殺身之禍。
隆慶六年(1572年)他創立復禮書院。萬歷二年(1574年)再次參加會試,又沒有被取錄,於是絕意功名,回到家鄉,研究理學,收徒講學。
萬歷七年(1579年)神宗詔毀書院,全國大多數書院被迫停辦,而劉元卿把復禮書院改名為“五谷神祠”,仍聚眾講學如故。後來學禁解除,復禮書院又恢復原名,此後名聲更大,“道日益隆,譽日益廣”。
復禮書院有嚴密的學規,且教育質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誌之士都不遠千裏來此求學,海內學者對劉元卿的學識非常欽佩,譽他為“泰山北鬥”。
劉元卿還創辦了識仁、中道、壹德等書院,至此,他與當時省內名流吳康齋、鄧潛谷、章本清齊名,被人們稱為“江右四君子”。
隨著知名度擴大,不少官員多次上書朝廷,推薦劉元卿,稱劉元卿為“負邁俗之誌節,蘊濟世之經綸”。
皇帝非常重視,授他為“國子博士”、“階承德郎”銜,特別下旨叫劉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劉元卿悉心講學,不肯去做官。後來皇帝又再次派員催他赴任,劉元卿再三推辭不掉,只好 *** 入京。不久,即升禮部主事。
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許多有利於封建王朝的舉措,在《請舉朝講疏》、《節制貢吏疏》、《直陳禦倭第壹要務疏》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對於革除弊政、安定邊陲、抵禦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
可惜劉元卿的這些政治主張,得不到皇帝的采納,於是他稱病辭歸,告老還鄉。劉元卿人稱“正學先生”,從弱冠至暮年,壹生孜孜於理學。
據《明儒學案》載:“先生初遊青原山,聞之與人曰:青原詩書之地也,自兩鄒公子(鄒守益的兒子汝梅、汝先)來後,此風遂絕矣。先生契其言。
兩鄒與之談學,遂有憤悱之意。因而考索於先儒語錄,未之有得也。”從此誘發了劉元卿從事王守仁理學研究的興趣。
他開始在當地求學,但所得不深,於是離鄉背井,遠遊從師。他先後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為師,經過自己努力求索,成為該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劉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長,又能堅持自己的見解。他以“存守本體,隨事躬行”作為壹生的言行準則,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
正如他在《小引自贊》裏說的:“不禮釋迦,不羨王喬,此瀘瀟之所以為瀘瀟,亦瀘瀟之所以止於瀘瀟也。”
劉元卿的理學思想,在江右王門學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劉元卿逝世後,《明史》為他立了傳,明朝名流鄒元標為他撰寫墓誌銘,贊其“流風余韻,百世猶師”。
2. 《愚子售藥》翻譯明·劉元卿《愚子售藥》白話釋義: 有壹個剛開藥鋪的人,有壹天,他因外出,讓他的兒子打理藥鋪。
有壹個買藥的人來買牛膝和雞爪黃連,他的兒子愚笨不認識藥物,在藥箱中找了半天沒有發現,於是割了自己家裏耕牛的壹條腿,斬了壹只雞的兩只腳,賣給了買藥人。 他的父親回來後問他兒子賣了什麽藥,知道了之前的事情,大笑並發嘆說:“如果客人要買知母,貝母,妳豈不要連母親都賣了?” 原文: 人有初開藥肆者。
壹日他出,令其子守鋪。遇客買牛膝並雞爪黃蓮,子愚不識藥,遍索笥中無所有,乃割已耕牛壹足,斫二雞腳售之。
父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大笑發嘆曰:“客若要知母貝母④時,豈不連汝母親擡去了!"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劉元卿出生於文風頗盛江西吉安府的安福縣西鄉(現屬於萍鄉市蓮花縣),從小發奮讀書,隆慶四年(1570年)在江西鄉試中奪魁,後來在他人的推薦下,帶著向朝廷的上書和文卷參加會試,但因“五策傷時,懺張居正”,未獲取錄,還險遭殺身之禍。 隆慶六年(1572年)他創立復禮書院。
萬歷二年(1574年)再次參加會試,又沒有被取錄,於是絕意功名,回到家鄉,研究理學,收徒講學。 萬歷七年(1579年)神宗詔毀書院,全國大多數書院被迫停辦,而劉元卿把復禮書院改名為“五谷神祠”,仍聚眾講學如故。
後來學禁解除,復禮書院又恢復原名,此後名聲更大,“道日益隆,譽日益廣”。 復禮書院有嚴密的學規,且教育質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誌之士都不遠千裏來此求學,海內學者對劉元卿的學識非常欽佩,譽他為“泰山北鬥”。
劉元卿還創辦了識仁、中道、壹德等書院,至此,他與當時省內名流吳康齋、鄧潛谷、章本清齊名,被人們稱為“江右四君子”。 隨著知名度擴大,不少官員多次上書朝廷,推薦劉元卿,稱劉元卿為“負邁俗之誌節,蘊濟世之經綸”。
皇帝非常重視,授他為“國子博士”、“階承德郎”銜,特別下旨叫劉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劉元卿悉心講學,不肯去做官。
後來皇帝又再次派員催他赴任,劉元卿再三推辭不掉,只好 *** 入京。不久,即升禮部主事。
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許多有利於封建王朝的舉措,在《請舉朝講疏》、《節制貢吏疏》、《直陳禦倭第壹要務疏》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對於革除弊政、安定邊陲、抵禦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 可惜劉元卿的這些政治主張,得不到皇帝的采納,於是他稱病辭歸,告老還鄉。
劉元卿人稱“正學先生”,從弱冠至暮年,壹生孜孜於理學。 據《明儒學案》載:“先生初遊青原山,聞之與人曰:青原詩書之地也,自兩鄒公子(鄒守益的兒子汝梅、汝先)來後,此風遂絕矣。
先生契其言。 兩鄒與之談學,遂有憤悱之意。
因而考索於先儒語錄,未之有得也。”從此誘發了劉元卿從事王守仁理學研究的興趣。
他開始在當地求學,但所得不深,於是離鄉背井,遠遊從師。他先後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為師,經過自己努力求索,成為該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劉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長,又能堅持自己的見解。他以“存守本體,隨事躬行”作為壹生的言行準則,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
正如他在《小引自贊》裏說的:“不禮釋迦,不羨王喬,此瀘瀟之所以為瀘瀟,亦瀘瀟之所以止於瀘瀟也。” 劉元卿的理學思想,在江右王門學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劉元卿逝世後,《明史》為他立了傳,明朝名流鄒元標為他撰寫墓誌銘,贊其“流風余韻,百世猶師”。
3. 愚子售藥譯文《愚子售藥》的譯文:
有壹個剛開藥鋪的人,有壹天,他因外出,讓他的兒子打理藥鋪。有壹個買藥的人來買牛膝和雞爪黃連,他的兒子愚笨不認識藥物,在藥箱中找了半天沒有發現,於是割了自己家裏耕牛的壹條腿,斬了壹只雞的兩只腳,賣給了買藥人。
他的父親回來後問他兒子賣了什麽藥,知道了之前的事情,大笑並發嘆說:“如果客人要買知母,貝母,妳豈不要連母親都賣了?”
原文:
人有初開藥肆者。壹日他出,令其子守鋪。遇客買牛膝並雞爪黃蓮,子愚不識藥,遍索笥中無所有,乃割已耕牛壹足,斫二雞腳售之。父歸問賣何藥,詢知前事,大笑發嘆曰:“客若要知母貝母時,豈不連汝母親擡去了!"
擴展資料:
《愚子售藥》出自於明代馮夢龍的《廣笑府》,這個故事是在諷刺不懂裝懂、望文生義、不虛心請教的人。
創作背景:
明代中後期,上層統治者學信道教,當時有許多重大事件都與道教有壹定的聯系。也以至於當時道士、方士到處招搖撞騙風氣的盛行。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萌芽,商品經濟意識漸濃,人與人的關系也趨向功利化,金錢在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無比的威力,從而產生了很多吝嗇鬼,愛錢如命的人。
《廣笑府》正是聯系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因素,所創作出來的笑話集。
作者簡介: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出身士大夫家庭。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