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匯滔不是安慶人,他是壽縣人,早年受孫中山先生影響,回家鄉從事革命。在壽州光復的過程中,由於不服王慶雲當淮上軍總司令,於是和河南新蔡人閻子固壹起另組“淮上軍”,自封總司令,讓閻子固為副司令(見《任芝銘存稿》,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23頁)攻占了河南商城縣和固始縣,準備進攻新蔡縣時,被北洋軍姜桂題部的毅軍阻擋在洪河入汝河處(新蔡縣南)。他讓閻子固獨自阻擊毅軍,自己卻跑到潁上縣,占據縣城,搜刮勒索老百姓的武器、金銀珠寶、糧食牲畜,鬧得“怨聲載道”(見民國《潁上縣誌·大事記》);後來,潁州(今阜陽)革命黨人、潁州光復的領袖程恩普(他們是戰友,曾經受孫中山之命策劃南京起義,因同誌被捕而不果)到潁上迎接張匯滔,而張匯滔派出的探子、壽縣人徐國柱告訴張匯滔,說潁州非常富裕,遠比潁上強,於是張匯滔遂率部進軍潁州,滯留18天,搶掠官府(此時已屬於程恩普部革命軍)財物,敲詐勒索當地士紳、富戶,程恩普勸他西征奪取京漢鐵路以支援南方革命,他根本不聽(見民國《阜陽縣誌續編》)。直到1911年12月11日,被河南布政使、河南軍務幫辦、北洋軍武衛右軍左翼翼長倪嗣沖率部包圍阜陽,幾乎全殲,張匯滔只帶了數十人縋城逃出阜陽。他逃到河南固始縣的三河尖,聚攏殘部,回到壽縣,王慶雲他們根本不承認張匯滔的淮上軍是革命軍(見李良玉著《倪嗣沖年譜》黃山書社2010年版,33頁),他只好丟下部眾,孤身前往上海。在那裏他大肆吹噓自己率軍出征皖北,“光復”了皖北23(壹說22)州縣,南方革命派的報紙不知真假,都按他說的刊發出來,於是現在的史料中都認為張匯滔是光復皖北的革命英雄。
後來淮上軍內部分裂,許多高級軍官向王慶雲索要軍餉,甚至拿槍逼著王慶雲,王慶雲覺得實在沒辦法呆下去,就借口到南京求援,丟下部隊跑了,副司令李誘然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張匯滔得知消息後,從南京回到壽州,趕走了李誘然,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淮上軍總司令。但是,後來在第壹次北伐時,他隨皖軍盧鏡寰部進攻盤踞在阜陽的倪嗣沖,結果以明顯的優勢又敗給了倪嗣沖。後來,南北議和成功,張匯滔部淮上軍成為皖軍的壹部分。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指使軍咨使(國防部長,全國武裝力量總司令)段祺瑞裁撤南方革命軍,安徽在都督柏文蔚的領導下也進行了裁軍,史稱“安徽裁軍”,“其中張匯滔的淮上軍壹旅被指‘軍紀太壞’全部撤裁”(季宇:《鐵血雄風——辛亥革命在安徽》,安徽文學期刊《清明》2011,5)。但是,張匯滔雖然沒了部隊,卻跑到孫中山先生身邊,當了軍事參謀,後來國民黨改組,他竟然受孫中山重用,指示讓他負責沿江七省黨務。就在他春風得意,事業走到頂峰的時候,被倪嗣沖派他的兒子倪道明刺殺,幾天後不治身亡。
張匯滔不是壽州光復的主要領導者,光復後也不是淮上軍總司令,是副司令兼參謀長。但到後來王慶雲離開淮上軍後,他趕走了李誘然,自任總司令,就向外界吹噓自己壹直是淮上軍總司令,光復皖北的英雄。外界不察,幫助吹噓,遂使其謊言散布兩淮,把阜陽等地的國民革命軍的功勞都歸到他的名下,可笑這些竟然都成了“史實”,這也是現在的許多歷史學者不知辨偽,只會抄襲陳說,“如太倉之粟,陳陳相因”,隱去了歷史真相的結果。唉,當代還有沒有真正懂得歷史,幫我們還原歷史真相的學者啊?
史實俱在,誌書上寫得非常清楚,希望有識者明察!
總結張匯滔的壹生,他就是個政治騙子!安慶人之所以要給他立碑,是因為他被倪嗣沖派人暗殺。安慶當時是安徽省的省會,現在安慶人想繼續省會夢,所以由市政協提議給張匯滔立碑招魂。但是他對國民革命真沒有什麽功勞,尤其是在阜陽,只起到破壞程恩普革命成果的作用,在潁上縣的“革命”成果就是趕走當地的滿清官吏,然後把潁上縣城勒索壹空。現在還在給這個騙子立碑、造墓、成立研究會、建園紀念,真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