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原因:其壹,後晉面對的敵人比較強大;其二,後晉的國力不如曹魏。所以在面對外敵的時候,後晉只能割地稱兒,成了當時天大的笑話。
首先,後晉當時面對的蠻族是契丹,契丹十分地強大,契丹的實力能夠跟中原壹較高下,這不是之前的蠻族可以比的。後晉雖說是壹統中原,但朝廷內部卻是分崩離析的,每個人都各懷鬼胎。劉知遠隨時都能夠取代後晉,讓後晉消失。而且地方還有其他壹些分裂勢力,後晉的國力實在是不行。
後晉能夠壹統中原,也有契丹的功勞,所以當時很多跟契丹有血緣關系的後晉官員,都對契丹比較友好,沒有想要去討伐契丹的沖動。這也是後晉割地的原因之壹,契丹在當時可不是壹個蠻荒小國,那是壹個有自己獨特文明的大國。
契丹雖然是遊牧民族出身,但是他們能夠擯棄草原壹些低級的社會形態,發展出屬於他們的文明,國家意識形態十分完整。他們不再依靠遊牧民族那壹套為生,而是學習其他的方式,這樣的契丹足以讓人十分忌憚。
其實也不能說後晉不是契丹的對手,雖然後晉的政權比較不安定,但是仍然可以憑借強大的底蘊扳倒契丹,只不過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拼死反擊的後果就是要俯首稱臣,而像唐朝壹樣反擊突厥則能保百年太平。曹魏能打敗蠻夷,是因為魏國實力雄厚,而且當時的蠻族並沒有後晉的契丹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