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壹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壹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裏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即使跟人家壹道學習,他的成績也壹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工之僑獻琴 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壹琴哉?莫不然矣。”
譯文:
工之僑得到壹塊好的桐木,砍來作成壹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美的琴聲好象金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官讓國內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說:“(這琴)不古老。”便把琴退還回來。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過了壹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壹張琴嗎?整個世風無不如此啊。”
道理:判定壹個事物的好壞,應該從本質上進行鑒定,而不是從浮華的外表來下結論。只有本質上是好的東西,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否則,再華麗的外表也只能作為擺設,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學會變通地適應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具備生存的基本條件。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寫給兒子諸葛喬(壹說諸葛瞻)的。
語譯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誌,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誌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誌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悲傷嘆息,還有什麽用呢?
楚人學舟
原文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翻譯
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膠柱鼓瑟
原文
齊人就趙學瑟,因之先調,膠柱而歸。三年不成壹曲,齊人怪之。有從趙來者,問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翻譯
有個齊國人跟趙國人學彈瑟,由趙國人先調好了弦,(齊人)就將調弦的柱子用膠粘住了回家。三年彈不成壹首曲子,那齊人埋怨趙國人。有個跟趙國人學藝的人來到他這裏,詢問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這(齊)人這麽蠢。
詩畫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詩人
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壹字兼金;章敦、京、卞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壹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譯文我曾經說過詩文書畫都是因為人的品德才變得貴重起來,蘇軾、黃庭堅的墨跡流傳到今天,壹個字就值得上上兩的黃金(壹字兼金的意思不明,猜的);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難道寫得不好嗎,,但是後世的人都把他們的字當成糞土壹樣,壹錢不值。歐陽修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古時候的人的字都是寫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潔賢能的人的字才能夠流傳久遠,就算顏魯公(顏真卿)的字寫得不好,後世的人見了也會把他的字當成寶貝壹樣,並不單單是因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壞。詩與文章之類都是這個道理。
楊布打狗
[古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註釋:
緇(zī):黑色。
評註: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話就像楊布那樣:壹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識他。
翻譯
楊朱有個弟弟叫楊布,穿著白色的衣服出門。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脫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換了衣服,汪汪叫著撲過來。楊布怒氣沖沖地就要打這條狗,楊朱對他說:“妳別打它啦,妳也可能犯它這種錯誤。要是妳的狗出去時是白色,回來時卻變成了黑色,妳會不覺得奇怪嗎?”
善呼者
[原文]公孫龍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遊。”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籍。”後數日,往說燕王。至於河上,而航在壹汜。使善呼者呼之,壹呼而航者來。
[譯文]公孫龍在趙國的時候,對門客說:“沒什麽能力的人不能跟我們壹塊出門”。
壹天,有個穿褐衣的人找上了門,對他說:“我嗓門大!”於是公孫龍問他的門客:“妳們中間有大嗓門麼?”下面回答說沒有。於是公孫龍就把這個大嗓門的人收做門客。
過了幾天,公孫龍要去遊說燕王,不料走到河邊這邊的岸上沒有船,於是他讓大嗓門往對岸喊話要船,就喊了壹下,那邊就有船家聽到開船過來了
紀昌學射
[原文]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
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
昌以牦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譯文]甘蠅,是古代善於射箭的人。(只要)把弓拉滿就會獸伏鳥落。他的弟子叫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技術,技能超過了他的老師。紀昌,又向飛衛學習射箭技術,飛衛說:“妳先學會不眨眼,然後就可以談論射箭的事了。”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古時鄭國有壹個人想買壹雙鞋,就在家裏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裏,看好了壹雙鞋,正準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裏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旁邊的人問他,妳給自己買鞋,為啥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幹啥?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壹定準確。後來人們就用“鄭人買履”來形容和譏笑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搞教條主義的人。
後來,那個鄭國的人聽說人們都在議論他,取笑他。他就想聲明當時自己是怎麽想的,並不是象人們傳說的那樣,那麽癡傻呆板。他說,當時他想買壹雙鞋倒是真事,其實,他並沒有在家裏量好什麽尺寸,那天,當他看到壹雙很好看的鞋的時候,鞋店裏的好幾個人在那裏邊拿著鞋子邊說著大話,有的人在大聲地說,這鞋太好了,穿上它走路快如風,而且還有按摩保健作用,夏天防蚊子,冬天防虱子,且冬暖夏涼。還有壹個人在說,這鞋價格便宜,質量又好,穿十年,鞋幫不打折,鞋底磨不薄,越穿越結實,還具有護膚養顏,平火息燥,去痰止咳,活血化瘀的作用。當他聽到這些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已經試穿過幾雙鞋了,本來都要交錢了,可是越聽越覺得那些呼三喝四的人說的話不著邊兒了,心想這肯定是店主雇來的壹些托兒,要不怎麽光吆喝不見有人買呢?還有妳看櫃臺後站著的那個黑大漢,那架勢隨時就象動武的樣子,誰只要進來試了鞋而不買,很可能他就不會讓妳走。因此,他只好靈機壹動謊說量好的尺寸忘在家裏了,不然怎麽脫身啊?誰成想,那些不明就裏的人倒說鄭人買履怎麽怎麽樣,反倒被人諷諷笑話,真是豈有此理。當有人聽到他這麽說的時候,才恍然大悟,不禁伸出大拇指稱贊說:“高,高,實在是高。原來是這麽回事呀!真是知其壹不知其二呢,還說人家教條主義,這都哪和哪呀,嘁!”
歧 路 亡 羊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壹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楊子的鄰居掉了壹只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壹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壹只羊罷了,為什麽要這麽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麽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壹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楚人隱型
[原文]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鬥歸,壹壹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不見”。嘿然大喜,賫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譯文]有個楚國人,過著貧窮的日子,壹次讀《淮南方》這本書,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蔽自己的身體,可以用這種方法隱蔽自己的形體”,於是就在樹下仰起身子摘取樹葉──就是螳螂窺伺蟬時使著隱身的那片樹葉,來摘取它。這片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片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壹片壹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妳看得見我不?”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整整過了壹天,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欺騙他說“看不見了”。楚人內心暗自高興,攜帶著對葉進入集市,當著面拿取人家的貨物。於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裏。
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與太陽競跑,壹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揠苗助長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有壹個擔憂自己田裏的禾苗總不長,就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他筋疲力盡地回到家,對佳人說:“今天我可累壞了,是為了幫禾苗長高。”他的趕緊走到田裏去看,田裏的禾苗全都幹枯了。
何待來年
[原文]今有人。曰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提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壹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譯文]現在有壹個人,天天都偷鄰居的壹只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正道人的行為。” 他說:“好吧,我以後減少壹些,每月偷壹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既然知道不對,就應該立刻改正,為什麽要等到明年呢?
亡羊補牢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壹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譯文]楊子的鄰居掉了壹只羊,於是帶著他的人,又請楊子的兒子壹起去追趕羊。楊子說:“哈哈,掉了壹只羊罷了,為什麽要這麽多人去找尋呢?鄰人說:“有許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們回來了。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人回答道:“逃跑了。”楊子說:“怎麽會逃跑了呢?”鄰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壹條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來了。”
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牌,會怎麽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塞 翁 失 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壹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壹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麽就不會是壹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麽就不能是壹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麽就不能變為壹件福事呢?”過了壹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壹同保全了性命。
精衛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裏,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註於河。
[譯文]北走二百裏,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壹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壹次,女娃去東海遊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註入黃河。
濫竽充數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壹個“廣”字頭,裏面是稟的字,意思是糧食倉庫)食以數百人。宣王死,(左邊壹個三點水旁,右邊壹個“緡”字的右邊部分,這個字是壹個古代皇帝的稱號)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壹起吹)。南郭,壹個普通的知識分子請求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把倉庫裏的糧食給吹竽的幾百人。(後來,)齊宣王死了,齊(左邊壹個三點水旁,右邊壹個“緡”字的右邊部分,)王立王登基。((左邊壹個三點水旁,右邊壹個“緡”字的右邊部分)王立 王聽人吹竽是)喜歡壹個壹個地聽。南郭逃走了。
薛譚學謳《列子》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效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完全學會,就認為全部學到手了,於是辭別了秦青回家。秦青不阻止,在城外大路旁為他餞行,並且邊彈琴邊高聲歌唱。歌聲振動樹林,響徹雲霄,使天空中飄動的雲也止住了。薛譚這才賠禮道歉請求返回,終生都不敢說要回去的話了。
關尹子教射
列子學射,中(射中了靶子)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相當於“的”,這裏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對曰:“弗知(不知道)也。”關尹子曰:“未可(不行。意思是還不能算學會射箭)。”退(告辭回去)而習之(學習射箭)。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遵守,依照)而勿失(丟失,違背)也。”
塞翁失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日,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壹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譯文]邊塞上有壹人善於算卦,知道他的馬無緣無故走失了,跑到北邊少數民族住的地方。人們安慰老翁。他說:“這怎麽不是好事呢?”過了幾個月,他的馬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好馬回來。人們恭喜老翁,他說:“這怎麽不是壞事呢?”家裏的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卻墮馬而折斷了股骨。人們安慰老翁,他說:“這怎麽不是好事呢?”過了壹年,外族人入侵,青壯年加入戰鬥中。參加戰鬥的人,十個死了九個。惟有老翁的兒子因為腿腳有毛病,不能參加戰鬥,父子壹起活了下來。
養獼猴的人
[原文]宋有狙公(養獼猴的人。狙:獼猴)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懂得)公之心。損(減少)其家口(家中口糧),充(滿足)狙之欲(要求)。俄而匱(缺乏)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順服)於己(狙公自己)也,先誑(欺騙)之曰:“與(給)若(妳們)芧(xù,橡實),朝三而暮四,足(夠)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譯文]寧國—有個狙公,喜愛獼猴,養了壹大群。(他)能了解獼猴的心意,獼猴也懂得狙公的話語。(狙公)減少家中的口糧,用來滿足獼猴的要求。不久,(家裏的口糧)不夠了,(狙公)想限制獼猴的食量,卻又擔心這些獼猴不順服,於是先欺騙它們說:“以後給妳們橡實吃,早上三粒,晚上四粒,夠了吧?”這些猴猴都直立起來,發著怒。(狙公)馬上改口說:“給妳們橡實,早上四粒,晚上三粒,夠了吧?”(這時,)所有的獼猴都趴在地上,顯得十分高興。
齊大饑
[原文]齊大饑(饑荒很嚴重)。黔敖為食(設食攤)於路,以待餓者而食(給……吃)之。有餓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臉;)輯屨(拖著鞋子)貿貿然(昏昏沈沈的樣子)來。黔敖左奉(捧著)食,右執飲(端著湯),曰:“嗟(餵)!來食(來吃)!”揚其目(指餓者瞪著眼)而視之,曰:“予唯(正因為)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這個地步)也。”從(指黔敖趕上去)而謝(道歉)焉。終(到底)不食而死。
[譯文]齊國發生了大災荒。富人黔敖在路邊熬了粥,等待饑餓的人來了,就施舍給他們吃。有個餓得發慌的人,用衣袖蒙著頭,用繩子綁著鞋,昏昏沈沈地走過來,黔敖見了,左手捧起食物,右手端著湯,叱喝道:“餵!來吃吧!”那人聽了,翻起眼睛,瞪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這種吆喝著施舍的食物,才餓到這種地步啊!”(黔敖)隨即向他表示歉意。那人始終不肯吃,便餓死了。
葉公好龍
[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衣服上的帶鉤)以寫(畫)龍,鑿(同“爵”,酒器)以寫龍,屋室雕文(雕刻的花紋)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下降到葉公住地),窺(探望)頭於牗(yǒu,窗戶),施(延伸)尾於堂。葉公見之(龍),棄而還走(掉頭就跑。還,通“旋”。),失其(他的)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那個)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器上刻著龍,房屋臥室凡是雕畫花紋的地方全都刻畫著龍。於是天上的真龍聽到這件事,就降落到葉公的住所,把頭伸到窗戶裏來探看,尾巴拖到廳堂裏。葉公看見了掉頭就跑,嚇得魂飛魄散,臉部變色,驚恐萬狀。可見,這個葉公並不是喜愛龍,而是喜愛那種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