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何種境況下,甚至是性命攸關的緊急關頭,蘇東坡都保持著及其樂觀的心態,康震先生稱其為“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這樣的樂觀,造就了壹個有趣的蘇東坡。
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所涉“烏臺詩案”案發,欽差奉命去湖州捉拿其歸案。當時,蘇軾這位湖州知州如雞犬壹般被拉出城外,拖上官船。蘇軾的妻兒老小急忙追趕出來,哭天搶地緊隨其後。在這當口,蘇軾雖然也慌亂難過,但竟想起壹個笑話來:當年宋真宗招攬賢才,有人推薦詩人楊樸。真宗立即召見,讓楊樸作詩。楊樸說不會,真宗問:“妳臨走的時候有人作詩送行嗎?”楊樸說:“沒有,只有我老婆寫了壹首絕句,說‘且休落魄貪杯酒,更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裏去,這回斷送老頭皮。’”宋真宗聽了哈哈大笑,就把楊樸放回家了。
這個故事蘇夫人也聽過。這會兒蘇軾回頭安慰夫人說:“別難過了,妳能不能想楊樸的妻子壹樣,些首詩送我?”蘇夫人不禁含淚失笑。
這種被欽差捉拿的緊急時刻,壹般人能不兩股戰戰就不錯了,蘇大人竟能還顧得上安慰夫人,還直接講笑話逗得夫人哭笑不得。想必跟這樣的人生活在壹起,平常的日子也過得有趣得很。
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州)時已年近花甲。北宋時期的惠州,在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中原地區落後,生活條件很是艱苦。惠州地區市井寥落,每天只能殺壹只羊。蘇軾每次買羊脊骨,用水煮熟,再趁熱浸在米酒中,撒薄鹽,烤到微焦,啃食半天,只為享受著由骨頭縫兒裏所剔出的壹星半點羊肉。在給弟弟蘇轍的信中,他還不無自嘲地寫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壹食,甚覺有補。……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啃羊蠍子,無肉,也能被他想象成啃大閘蟹,自己吃得津津有味,惹得家中眾狗不悅。多麽有畫面感,壹個樂天知命,苦中作樂的老頭兒形象立時出現在眼前。
屢屢遭貶,兄弟被放逐,家人分離,再加上“衣食漸窘”,心情必然郁結。但蘇軾卻有這種苦中作樂的本事,把苦日子也過得津津有味。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六月,蘇軾離開最後的貶謫之地海南。其時他已重病。
壹天,他忽然腹瀉不止,消化系統紊亂,胃部悶脹不堪,完全沒有食欲,身體難以平臥,晚上都睡不著。在與米芾的信中,他是這樣描述的:“某食則脹,不食則羸甚,昨夜通宵不交睫,端坐飽蚊子耳。不知今夕如何度。”
被病痛折磨,無法安睡,他還能以詼諧的語氣說,就坐著餵蚊子罷了,其樂觀天性真的是“不可救藥”了。
其實,五十多天後他便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