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昭和天皇的爭議很多,有人認為他是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也有人認為他只是軍部的傀儡,並無實權。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他對軍部的日益壯大視至不見,而且他是有權力去制裁不聽指示的軍人的,但他並沒有去做,而是樂觀其成。
裕仁有壹句名言:“問題不在我們幹了什麽,而在於全世界對我們所幹的事情有什麽反應”,表示他最顧及的是自己的名聲和責任。
日本投降後,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都將裕仁列為日本頭號戰犯。英國首相艾德禮、蘇聯統帥斯大林分別致電麥克阿瑟,要求嚴懲戰爭罪犯裕仁天皇,建議經公審後絞死。
麥克阿瑟考慮到為了在遠東扶植與蘇聯進行冷戰的盟友,壹個因審判處決天皇而陷入混亂的日本不利於美國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勢力的作用,因此麥克阿瑟本人支持放棄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就此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急電報告:
“日本國民……對日本天皇崇敬備至,已達百餘年之久。在太平洋戰爭中,少數軍國主義分子曾以此作為煽動民族主義的狂熱手段,號召為天皇而自我犧牲。而戰後日本國民對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無減,視如國神。我認為,如果對裕仁天皇公審處決,必將使全日本國民信仰的支柱徹底崩潰,甚至在日本全國引起反對盟國的瘋狂騷亂和暴動。處決裕仁為日本舉國所不容,我們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則不堪設想,結果可能是歷史的悲劇。
因而,我本人作為盟國駐日本國的全權代表,出於對日本國未來命運的考慮,決定對裕仁天皇免予戰爭責任的起訴。
如果盟國決定逮捕和作為戰犯處決天皇,那麽駐日盟軍統帥部將需要增援100萬作戰部隊……”
華盛頓很快回電同意麥克阿瑟的意見,於是麥克阿瑟頒布了盟軍總司令部第壹號令:"出於對日本前途和國民信仰的考慮,盟國決定對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發動戰爭的責任,不予起訴和逮捕。今後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應與其他日本國民同樣受到憲法的保護。" 二戰後日本國內對天皇戰爭責任的反思
日本立教大學的訪問學者保阪正康認為天皇有戰爭責任:“即使天皇僅是壹枚橡皮圖章,但他是唯壹處在對軍隊有發言權地位的人。而且在現實中,許多人都是高喊著‘天皇萬歲’才敢於獻出生命的。”
日本亞洲史檔案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牟田昌平認為,日本國內如今對如何看待侵略歷史存在分歧的部分原因在於昭和天皇的戰時責任在戰後沒有被清算:“德國有希特勒。意大利有莫索裏尼。但日本缺少壹個與之匹配的人物”,“這可能部分是因為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人習慣於避免把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明確化。”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等7人組織的九條會發起者之壹,日本左翼作家加藤周壹說:“我看到以愛國主義之名犧牲如此多的價值,特別是人的生命——個人被要求在戰爭中為了天皇而犧牲自己。真是太可惡了!”
天皇日記副本被發現
已故的昭和天皇侍從小倉庫次,其後擔任東京都立大學法經系主任,他在二次大戰時期所寫的長達600頁的日記副本被發現,並刊登在《文藝春秋》4月號上。文中記載了裕仁自1939年至1945年期間,未曾對公眾發表的言論,包括他曾說“滿洲事變令人飽嘗痛苦”。 日軍1937年全面侵華。3年後,日皇已經開始暗地埋怨,低估了中國的軍力:“每個人都對戰爭判斷錯誤,特別是陸軍的專責部門應盡快結束戰事,並在未來10年重整國防軍力。”1941年,裕仁甚至暗自批評當時首相近衛文麿:“大東亞戰爭開始前我已十分憂心,近衛在任時,好像毫無準備便帶領我們進入戰爭,東條英機接任後我們才真的準備好。”
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