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部充滿溫情並帶有科幻色彩的喜劇動作片
公元2008年元月30日,周星馳作品《長江7號》全國公映。
公元2008年,這是壹個人們每天都在笑,從心底渴望笑卻又難從心底施舍會心壹笑的年代,故我們稱其為“後喜劇時代”。
在這樣壹個時代裏,全民開始掀起解構運動,各種各樣的幽默充斥於我們生活中的每壹個細節。傳統上的詩歌早已作古成為史學家文學家等用來考古的文物,有智慧的人不再願意用壹種表面看似冷靜的態度去理解這個荒謬的世界。傳統上的幽默已經不再是幽默,甚至連短暫繁榮過的冷幽默,人們也開始拿來解構。表面看似冷靜的表達形式(如詩歌)正在變成壹種接近笑話的東西,冷幽默成為幽默,而傳統上的幽默甚至過期掉的冷幽默人們開始不知道怎樣對待,就像《長江7號》片尾那樣,周星馳演的父親向孩子的老師講了壹個笑話(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過期了的冷幽默),老師聽後先是感到尷尬,然後更加尷尬的說了壹句:“妳說的好好笑哦。”整部影片刻意制造的笑料屈指可數,片尾周星馳先生這樣別有用心的壹筆,無異於向大家坦白,他對如今這樣壹個後喜劇時代近乎宣布全面妥協。
然而周星馳畢竟是周星馳,他為了維持自己應當維持的品味去選擇了妥協,並沒有白費力氣的去營造壹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像如今春晚小品那樣的幽默而招致自己晚節不保。
由於這部電影我只看了壹遍,下面我從4個主要人物出發,試著盡可能全的把我記憶中的感受寫出來。
1. 女主角
非常克制的說,女主角給人感覺極度蒼白空洞,幾乎沒有任何從內部散發出來的人物性格或者說演員自帶的性格魅力。父親死後,老師到家安慰孩子那場戲本應是全片重點煽情的部分之壹,然而女主角的表演卻極其無力,感覺周星馳先生是想營造壹***簡單且直接的感動,但女主角基本沒有領會其精神,導致這場戲失敗。說到這裏就要說接下來父親復活和孩子團聚那場戲,周星馳先生似乎還是想營造那種簡單直接的感動,但效果十分壹般,讓人覺得缺乏精心的設計導致無法徹底從心的感動,孩子直接撲到了父親懷裏大哭,動作設計得過於赤裸裸,令觀眾不願放下自己的智商去施舍自己的感動。
縱觀《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7號》這四部影片中的四位女主角,《喜劇之王》裏的張柏芝和《少林足球》裏的趙薇,戲份偏多,人物性格飽滿,且兩位演員均自帶了壹些演員自身的性格魅力在其中,可謂比較成功。《功夫》裏的黃聖依雖然戲分最少,但將角色還原的十分精準,黃聖依後來演的戲都流於平庸,從中更能看出周星馳對開發女演員的獨到之處。而《長江7號》中的女老師,戲分適中,臺詞較多,且人物貫穿於整個情節之中,其實演員有較大的表演空間,但如前面所說的原因,導致最後連周星馳扮演的那個可愛的父親角色喜歡上這個女老師,都讓觀眾感到些許的莫名其妙,或者說難以認可。
2. 孩子
孩子的角色定位與具體刻畫上出現些許偏差。影片是想塑造壹個最真實的孩子的形象,他是壹個最普通的小孩子,有著小孩子們都可能會有的小毛病:在玩具店懶著不走非要讓貧窮的父親去買昂貴的玩具;貧窮的父親回到家就吵鬧著讓父親去做飯,不會考慮到幹了壹天活的父親有多麽辛苦;當得到外星來的七仔後,想著去用它幫著自己考試得到100分,去教訓那幫欺負過自己的同學,去學校裏大顯神威;而壹旦七仔不能幫助自己,他就會去狠狠的教訓七仔甚至把它丟到垃圾桶裏,隨後他又馬上後悔了等等。
周星馳先生就是想塑造這樣壹個真實的孩子,因為他知道真實的東西才會是可愛的。然而孩子這個角色在具體刻畫上卻欠缺細膩,導致孩子的可愛無法深入人心。細膩不等於不直接不簡單,而是指缺乏層次感。
簡單說說周星馳先生對孩子的感受,周星馳在壹次訪談中曾說:“不要低估青少年朋友的理解能力。”《長江7號》中周星馳再壹次表達了他的這種看法,最後幾個小同學被罰站和好後,那個老大(小演員拿捏得十分到位)對大家說:“我們才不去管大人們的事情呢。”
大人?孩子?到底誰才能更通透的理解世界,理論上的大人是否是壹群被規則洗腦後的弱智,周星馳先生拋給了我們壹個尖銳且值得探討的話題。
3. 外星七仔
影片塑造的近乎完美的壹個角色,電腦特效也十分精美到位。恐怕唯有電腦設計才能確保萬無壹失的接近完整的還原周星馳先生腦子裏想的東西。
深得李小龍真傳的可愛小七仔,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同學們罰站時玩七仔的那場戲,讓它笑便笑,讓它發怒就發怒,直接簡單生動,引人發笑,這不正是壹個最純粹的人所爆發的最純粹的行動嗎?周星馳先生又壹次告訴我們:純粹就是力量,不要遺失那種最原始的樂趣。
4. 父親
之所以把父親這個角色放在影片4位主人公的最後來說,因為父親有壹條完整且獨立又不跳出影片大情節的故事線。關於父親艱辛的民工生活,影片雖然著墨不多,但十分出彩,相信很多觀眾和我壹樣,看周星馳演的民工與大胖子工頭在工地的戲沒有看過癮,但周星馳先生就像我們不願意對影片最後的煽情部分施舍自己的眼淚壹樣,沒有更多的施舍他那種相對於自己沒有突破但依然具有品味的幽默。周星馳通過父親這個角色說出了許多自己想說的話,不論是對孩子重復多次的那段“窮人要怎樣怎樣……”還是和孩子蹲在大街上看電視利用特寫和全景的切換對內地《新聞聯播》隱晦的調侃,以及憑他本人僅有的對生活在內地的下層人士(民工)地了解,揭露出的他們的種種生活狀態,都基本達到了預定的效果。周星馳先生還利用父親這個角色向我們展示了他精湛且從未展示過的演技:影片開頭,父親給孩子補鞋,手部特寫,狀態節奏均恰到好處,讓我想起了“壹個好演員肩膀都帶戲”的那句話。
5. 其他角色
同學裏的老大:成功。
小演員表演十分成熟,誇張但不造作,基本領會了周星馳無厘頭的精神。
體育(跳高)老師:成功
戲份極少,但極其出彩,“同學們,我說的只有壹個字:“#¥#%#¥……¥%…………%#說了壹堆……”
這是整部影片最讓我會心大笑的情節之壹。
監考(眼睛)老師:失敗
戲份明顯多於體育老師,但是,用後喜劇時代的話來說。他壹出場壹說話,就讓人感到非常冷,嚴重破壞影片整體氣氛的壹個角色。
兩個大胖子同學:中規中矩。
縱觀整部影片,依然沒有出現《大話西遊》那樣復雜巧妙的結構與引起發燒學者研究討論的海量內容,《長江7號》雖然細節頗多,但關註的內容的廣度十分有限,恐怕會讓那些周星星的狂熱發燒友們失望了。
從影片多次出現的紅綠燈不難看出 (《功夫》裏也出現過紅綠燈,周星馳扮演的角色在十字路口的有指示方向作用的紅綠燈燈箱裏感到人生極度迷茫,憤怒的擊打燈箱四周上的鐵壁,其中含義不言而預) 周星馳確實難以突破自己了。但周星馳畢竟是周星馳,他沒有放下自己又壹次提高了卻還沒有找到合理表達途徑的品位與趣味,再繼續壹味走自己的老路,(所謂的無厘頭)(其實走起來很容易,比如加大工地的戲份。)而是像影片最後與老師講笑話那樣,周星馳直接的告訴了我們他至少現在不行了,他無法突破自己,或者說他無法在這個後喜劇時代中追求並摸索出壹條新的道路,這似乎是周星馳先生與如今這個時代的壹種可愛而略帶調侃的妥協。
如果說《功夫》是周星馳先生的作品從香港娛樂片向好萊塢式的嚴謹娛樂片的成功過度,那麽《長江7號》我們恐怕只是看到了周星馳先生對特技的成功運用,解構雖然依舊縝密嚴謹,但這些周星馳先生已經在《功夫》向我們證明了,我們最關註的所謂無厘頭式喜劇,周星馳先生沒有突破而且可愛的選擇了妥協。
從《少林足球》到《功夫》再到昨天公映的《長江7號》,滿頭花白的周星馳(Q吧)以大約三年磨壹部的非典型港片速度,完成了他從壹個演員到壹個導演的“三部曲”轉身,“周星馳作品”不僅是銀幕上的壹行文字,也鑄就了“九七後”香港電影的壹個顯著招牌。
可是,這塊招牌爛了,而且爛得很真誠。
1999年,“喜劇之王”星爺對著大海壹聲狂吼:“努力!奮鬥!”雖然腋下夾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論演員的修養》,可是該片的導演李力持已經無法駕馭這樣壹個演員了,或者說,周星馳逐漸將李力持淪為執行導演,所以,後來李力持抗不住周星馳的控制欲不得不揮手而去———而在李力持之前決裂的,有周星馳的恩師李修賢、合作最多的王晶;在李力持之後分手的,有吳孟達、洪金寶等,更別提那些通常會歸入緋聞標題的星女郎們……
年逾不惑的周星馳,華發早生,可見他思慮過甚,認真成癖,他想做壹個導演。
周星馳是有很多情結的,周星馳也是玩解構的高手———當然是別人命名的。《少林足球》是李小龍附體,有誌青年懲惡揚善;《功夫》是將鐘愛的粵語片從九龍城寨到如來神掌有機拼貼,小偷修成正果。在短短89分鐘的科幻片《長江7號》裏,他也不厭其煩地壹壹呈現,樂此不疲。自己離異家庭無父成長的經歷,他彌補給了影片裏女扮男裝的兒子小狄,在擊打蟑螂小強的遊戲中表演出誇張的溫情;而對斯皮爾伯格E.T.的喜愛,變身為壹只叫做“七仔”看上去更像雞的外星狗,CG特技水平仿佛停留在E.T.時代;為了致敬卓別林,民工周鐵片末會試圖去泡短裝旗袍的老師張雨綺,唯壹壹處經典的星式“哈哈”笑聲,驟停後則拼命追問,“最近我發覺我自己好英俊啊,妳不覺得麽”;當然,還有以往星式影片中的成人角色,在“CJ7”中也有了孩子形象的微縮模型,連小狄都上演了壹出《功夫》裏的阿星那樣騰空見鷹,發出壹記如來神掌———《長江7號》,壹句話形容就是民工之子遇仙記+E.T.之外星狗狗版+周星馳無厘頭雜碎小兒科,背景是現在的房產重鎮、工地林立的寧波———周星馳的故鄉。
周星馳的表演應該說相當感人,難得已經是億萬富翁的他,將壹個胡子拉碴黑瘦早衰的農民工父親表現得如此真誠,為兒子縫補破鞋子的手法如此笨拙,工地上推車砸樓如此的熟練……可是,作為壹個導演,他的表演無法挽回影片的“爛”———何況為了當這個導演,他不過是該兒童片的壹個大大的成人配角。我以為,寫實得不可信還是科幻得不夠強,不是評點影片的關鍵,甚至是周星馳不再那麽好笑而是讓人哭得太累,也不要緊,只是作為導演,如果就會在“拿來主義”的漩渦中不斷地抄襲和自我抄襲,那麽或者是不自知,或者就是過於自我膨脹。
周星馳同學,如今妳是壹個導演了麽?難道不是麽?妳真的是了麽?
周星馳的<長江7號>對影迷來說,具有某種不可替代性。不僅因為他是華語影圈碩果僅存的靠譜的笑聲制造機,更重要是他電影裏標牌式的來自底層的勵誌故事,以及樂觀向上的低下層心態。當所有的人是物非和物是人非讓我們猝不及防之後,當達爾文主義主導的去道德化的暴力敘事大行其道之後,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從快節奏的現實壓力裏遁逃出來,進到影院擁抱星爺!
壹切的改變其實都源於星爺在片中首次出演了壹位在工地上搏命以微薄收入供兒上貴族小學的民工父親。不再是無牽無掛的底層青年,單親家庭裏望子成龍的父親的責任感必然地取代了從前我們已習慣的無厘頭的不羈形象;不再是港式類型奇想世界,前所未有親近的迫人的內地底層生存現實讓我們壹進入就難以輕松。父子倆相依為命,居住在壹個巨大的工業廢墟之中踽踽獨立的狹小破屋裏,這個孤立無助、搖搖欲墜的空間設置幾乎可謂父親備受煎熬卻毅然堅守的孤獨內心的視覺隱喻。
這個風雨飄搖中處處透露著生存艱辛的父子情感故事,從壹開始即給出了令人傷感的情緒基調,但這卻並未妨礙影片開始階段笑果連連:由徐嬌反串出演的兒子在學校起初備受欺淩,同學們個個身手不凡,小學的校園暴力竟能折騰成兒童版<功夫>的調調;新版如花表現嘆為觀止,新人不遜舊人;動作場面設計則不僅有連剪輯順序畫面構圖都原封不動照搬自<臥虎藏龍>裏章子怡與鄭佩佩的決鬥的戲仿橋段,甚至連自己前做<功夫>裏著名的如來神掌全過程都被極盡調侃. 不僅如此,星爺過往作品裏的橋段如〈逃學威龍〉裏的課堂作弊、〈喜劇之王〉裏的演員面試、〈整蠱專家〉裏的惡作劇等也都改頭換面再現,效果頗佳。初登大銀幕的小童星們各具特色,***同獻上令人難忘的集體演出,但其間我們已不難看出導演借“兒子”對自身過去作品進行的總結性梳理中,明顯夾雜著自嘲甚至是帶有否定味道的反省態度。
而事實上,自導演周星馳扮演的父親從垃圾堆裏拾來了“希望”(英文片名)----長江7號,故事發展所呈現出的導演世界觀表明,如今的星爺已決心與過去講byebye:影片本可以朝著觀眾期待的<ET外星人>或<多拉A夢>的方向發展,但這卻並不是星爺的那杯茶.影片確實如看客所願展示了壹連串的奇跡降臨,但導演卻最終將之處理為壹場白日夢的狂歡.長江7號雖然造型動作表情神態均可愛之極,且身體柔韌性極強真正能作到”百折不撓”,但卻只是個成天拉屎放屁的家夥(特性設置像極從前星爺的銀幕形象)。這個去超能力相對平凡的外星人,能給的只是修好電風扇或變個蘋果,給父子生活微薄卻堪稱奢侈的現實撫慰。自此,影片重又掉入了那個暫時被人忘卻的苦難現實。
導演給出僅有的壹線希望是:父親於工地事故中遇難後,長江7號以壹命換壹命的方式(靈感明顯來自武俠世界裏的內功傳遞)令父親起死回生。這個悲喜交織地反諷式高潮暫時拯救了幾被現實湮沒的的父子,卻未給主人公的現實困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有的是可以從頭再來繼續承受苦難的肉身。影片血緣上明顯距卓別林電影<尋子遇仙記>更為親近些。在這個小人物不斷經歷挫敗的故事裏,周星馳也確實如偶像卓別林所擅長的那樣,試圖維持喜感與傷感之間的微妙平衡,以期達到笑中帶淚的感人效果,但卻面臨“淚中帶笑”的風險:主人公不斷遭受的不可逆轉的致命傷害令觀者的心情陷入深淵,以致於結尾“空降”無數外星人的happy ending橋段幾成幻覺,情理上難以接受。
表面上影片說的是內地民工,內裏流淌的其實是星爺的兒時經驗,港人情懷。單親家庭出生,由母親帶大的星爺,將難為外人道的不幸童年與孤獨壹股腦宣泄出來,鑿鑿的自傳式野心與橫溢才華***同成就了這部表現出難得自嘲精神和創新勇氣的佳作.但這個堪與賈樟柯《小武》精神氣質媲美的小人物的白日夢幻滅故事,可能離星爺的內心更近,卻顯然與我們在新年伊始的期待相去甚遠。。。。。。
慢半拍:
原來愛情就像信紙不需要註明
風吹過後又迎來壹季
原來戀人不須默等諾言的背影
像雨後天晴彩虹的表情
讓紫藤留駐斷墻的痕跡
念我淡色祝福
又寂寞壹回醬瓜的憂郁
讓竹籬環著屋前的堆雪
像過去臥在風裏不必說我已來過這裏
希望妳會喜歡,我就弄了這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