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壹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仆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壹看,噗哧壹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壹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a,是同音詞。但“枇杷”是壹種水果,而“琵琶”則是壹種弦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唐代有個武則天,她做了皇帝之後,想要取個新的名字,卻又覺得現有的這些字都不足以表達她現在的光輝,於是她想要自己造壹個字,當時對日月有壹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聖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壹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牛與物理
壹頭牛與壹匹馬在同壹個槽裏吃草。牛得意的炫耀:餵,馬老弟,我發現我是頭很偉大的牛哩。最近我又有壹個新發現。
馬忙問:牛老兄,妳有什麽新發現啊?別賣關子,快說啊!
牛興奮的說:我現在搞清楚物理為什麽叫物理了。妳知道是誰創立的物理學嗎?
這匹馬也是博古通今,它說:嗯,好象是壹個叫牛頓的家夥吧?
牛說:對啦,就是這哥們。因為他對物理學的貢獻太大,於是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那個牛字用在物理的物字上,說來物理學也是壹門牛學啊。
馬笑了:嘿嘿,牛老兄,我想妳只知其壹,不只其二啊。物字怎麽寫?這邊的確是牛字,那邊卻是壹個勿字。勿啥意思,知道不?就是不是的意思。這就是說物理學不是牛學嘛。
牛火冒三丈:呸,妳這匹瘋馬!離我遠點,我和妳是瘋馬牛不相及!嘿,我真是太偉大了,我居然又輕易的搞懂了壹條成語哩!
例證
肉說:“瞧見沒?我是內字加個人字,就是內人的意思。有方言為證,有的地方,男人會管自己的妻子親昵的稱做‘肉肉兒’。”
婆說:“如此說來,我是女字上邊壹個波字,就是說我是個波霸女子,身材超正點。有典雅詞匯為證,人們常說婆娑,就是誇我曲線玲瓏曼妙呢。”
我們要想為自己找到壹個自己並不具備的優點,那真是太容易了,而且,通常我們會找到許多有力證據,來予以證明。
中國的文字傳說最早是倉頡創造的,自從有了文字,人類才開始真正進入文明時代。倉頡造字開創了我國文字的先河,是中華文明史的源頭。岐山縣城南三華裏處倉頡廟中的壹通石碑,就記錄了倉頡造字的傳說。
據典籍中的神話傳說,倉頡,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個眼睛,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遠古時候,人們只會說話,不會寫字,要把事情記錄下來很不方便。傳說有壹次,倉頡的母親出外采桑,倉額壹人在家編筐。突然,壹位同年好友跑來告訴他,山上的壹只猛虎將本村壹頭黃牛咬死吃掉了。倉頡十分氣憤,約了夥伴去除害。臨行前,他在西墻上畫了壹只老虎,又畫了壹個圓圈,裏面點了壹點,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陽落山才能回來。倉頡的母親歸來,見墻上畫了壹只老虎,旁邊還有壹口井,誤以為自己的兒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氣得暈了過去。傍晚,倉頡打獵歸來,見娘臉色蠟黃,氣息奄奄,忙問有何傷心事,娘說明了原委,由於過度驚嚇,不久便去世了。倉頡既後悔又難過。從此,他便騎著驢騾,離開家門,體察各地風土人情,記錄方言土語,立誌要造出字來。
那時沒有紙,倉頡便把搜集到的資料記錄在樹皮和葦葉上。驢騾馱得過重,行到今岐山縣境內倉頡廟村時累死了。倉頡不能繼續前行,便尋了座茅草房住下,從早到晚寫寫畫畫,忙著造字不停。當時,他正琢磨著“出”和“重”兩個字,山上架山本該為“重”,遠行千裏本該為出門在外的“出”,但由於青蛙的聒噪擾亂了他的思緒,把這兩個字給弄顛倒了。他壹氣之下,飽蘸了濃墨,狠勁向旁邊的池塘中甩去。墨點子把青蛙的嘴全都油墨了,青蛙這才不叫了。至今,這裏的青蛙嘴全是黑的,有詩雲:“倉頡造字思緒濃,小蛙咯咯叫不停,神筆輕點墨封嘴,從此閉口永無聲”。據說,倉頡在這兒造的字非常多,民間有詩為證:“倉頡造字壹石粟,孔子讀了七鬥七,剩下二鬥無用處,撒到鄰邦贈外夷。”
關於倉頡及倉頡造字,在許多辭書典章中均有論述。《呂氏春秋·君守篇》中述“倉頡作書”。《淮南子》記載:“史皇生而能書”。《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黃帝的記事官員倉頡,看見鳥獸的瓜印蹄遠之跡,知道了從事物的本質及外在表現形態來區別各種不同的事物,這才開始創造了文字。
“匍匐”吊喪
北宋時,福州有壹讀書人名陳烈,他生性迂腐,凡事都要遵循古禮。
有壹次,他的老朋友、著名書法家蔡襄家裏有喪事,他便帶領著二十多個學生,到蔡家吊喪。將近蔡家時,他對學生們說:“《詩經谷風》裏面這樣說:‘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現在,就請諸位與我壹同行此古禮。”於是,在陳烈的帶領下,二十多位弟子壹齊趴在地上,壹邊嚎啕大哭,壹邊爬行著,進了蔡家。蔡襄壹家人見這情狀,都楞住了,婦女們更是嚇得躲避不叠。
實際上,《谷風》詩中的“喪”,並不是專指喪事,而是指災難;“匍匐”在這裏也不是本義“手足並用,伏地而行”,而是引申為“盡力而為”的意思了。
陳烈食古不化,又要遵循所謂古禮,結果鬧了大笑話。當時,有壹位畫家叫李遘,聽說這樁事,還專門作了壹幅畫,名為《匍匐圖》。
“微須”逐生員
面貌冊是古代登記生員外貌特征的冊子。每次考試之前,官府要核對壹番,以防冒名頂替。某官員視學江蘇,常熟壹生員沈廷輝大為恐慌,說:“我壹定會被逐了!”原來,沈廷輝三十余歲,有壹點胡須,因此面貌冊上填的是“微須”。可是,聽說這官員歷來都把“微”訓為“無”,凡是有須而填“微須”者,都被認為面貌不符而被趕出考場。沈廷輝想請管理面貌冊的學書代為修改,可是直至考前的那壹天,還是找不到其人。到了三更,沈廷輝只得跑到理發店,刮掉了胡須。進考場時,唱名至沈廷輝,那視學的官員端詳著沈廷輝,說:“這人又是壹頂替者。面貌冊上分明填‘有須’,妳卻為何無須?”原來,那學書與沈廷輝有交情,已事先將冊中的“微須”改為“有須”,卻又來不及跟他打招呼。這壹來,沒有了胡須的沈廷輝,真是百口莫辯了。他只得垂頭喪氣離開考場。
又有壹生員,也是因為稍有胡須而面貌冊填“微須”而被斥逐。那人不服,跟那位官員爭辯起來。官員大怒,說道:“妳枉讀經書,難道不知道朱夫子的註解將‘微’解為‘無’嗎?”生員笑道:“若這樣說,《孟子》裏面說孔夫子‘微服而過宋’,是脫得赤條條的了?那將成何體統!”官員聽了,壹時語塞。此後,他也就不再以“微須”來斥逐人了。
按“微”是多義字。意為“少”的:“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禮祭義》)“意為“無”的:“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論語憲問》)“微服”意為隱蔽身份而更換平民服裝,使人不識。“微”意為“隱蔽”。如:“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孟子萬章》)那官員知其壹而不知其它,以偏概全,就難免出錯了。
“比”對“北”說:夫妻壹場,何必鬧離婚呢!
“巾”對“幣”說:兒啊。妳戴上博士帽,也就身價百倍了。
“尺”對“盡”說:姐姐,結果出來了。妳懷的是雙胞胎。
“臣”對“巨”說:和妳壹樣的面積。我卻有三室倆廳。
“晶”對“品”說:妳家難道沒裝修?
“呂”對“昌”說:和妳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對“目”說:妳單位裁員了?
“茜”對“曬”說:出太陽了,咋不戴頂草帽?
“個”對“人”說:不比妳們年輕人了,沒根手杖幾寸步難走。
“辦”對“為”說:平衡才是硬道理!
“兵”對“丘”說:看看戰爭有多殘酷,倆條腿都炸飛了!
“占”對“點”說:買小轎車了?
“且”對“但”說:膽小的,還請保鏢了?
“大”對“太”說:做個疝氣手術其實很簡單。
“日”對“曰”說:該減肥了。
“人”對“從”說:妳怎麽還沒去做分離手術?
“土”對“醜”說:別以為披肩發就好看,其實骨子裏還是老土。
“寸”對“過”說:老爺子,買躺椅了?
“由”對“甲”說:這樣練壹指禪挺累吧?
“木”對“術”說:臉上長顆痣就當自己是美人了。
“叉”對“又”說:什麽時候整的容啊?臉上那顆痣呢?
“屎”對“尿”說:幹的和稀的就是不壹樣。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 子,他對師爺說:"妳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妳是明白人,
心裏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壹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壹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豬耳包好,塞進口袋裏.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妳的耳朵哪裏去了!"師爺壹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