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壹個尋常的晚上,不知道晚上吃什麽。可能最想吃的是家裏媽媽熬的大米粥、烙的鏊子饃、炒的雪裏蕻,但條件是不允許的。
思來想去,打算做壹碗面條作為晚飯。因為匆忙,沒有手搟面,所以就用了鮮面條代替,面條裏放了些韭菜,還撲了雞蛋。很快面條就做好了,盛在大碗裏,聞著也挺香,看起來很有家的味道,可是吃起來還是總差那麽壹點點意思,我知道媽媽的那碗面條,應該是我窮極壹生都學不會的,它的特殊性是無法替代的。
雖然現在的這碗面條也不錯,但是頂多能做到的是讓我飽腹,而精神上的念想依舊是饑腸轆轆。
那壹刻,我知道這就是長大,它意味著妳不得不學著父母的樣子去生活。現實有時候是妳逾越不了的,妳只能捋著往前走,沒有可能允許妳回頭,生活就是生活,現實就是現實。
人什麽時候才算長大?可能就是妳想吃壹碗媽媽做的手搟面,可是妳在外頭,媽媽卻在家鄉,距離和現實打敗了壹切。
於是,妳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壹碗手搟面,什麽都像,就是味道不像,妳再也找尋不到那滋味……
年少時在家時嚷嚷著媽媽每天都做壹樣的飯菜,殊不知做飯是件瑣碎的活,它是很辛苦的。長大後在外時叨叨著自己每天都壹樣做的飯菜,為什麽卻沒了滋味?做飯不難,難的是做飯的神韻對、飯菜的滋味對。
小時候憧憬著長大,長大後才明白原來匆忙地成長會讓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懷念過去。
吃飯的時候我找了新壹期的《脫口秀大會》看,也算是給生活加壹味調節劑。
當聽到呼蘭講到他眼中的中年危機時,雖然我還不是中年人,但是還是下意識的想了想,這危機不僅僅是直逼中年人 的,它是每個人的宿敵,妳不快跑,它早晚會與妳相遇。
在段子裏,呼蘭有壹段話說的很“炸”同時又很紮心——“網上那個什麽雞湯文嘛,什麽俞敏洪31歲創辦新東方、張朝陽35歲創辦搜狐……妳急什麽急?妳說我急什麽急?留給我大器晚成的例子都不多了,我心裏還剩下的三道防線是:35歲的馬雲、43歲的任正非、跟60歲的姜子牙。”
段子是笑話,笑話是真話。
呼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節奏,語速很快,像連珠炮壹樣,壹句接著壹句。但是每壹句在逗笑人的同時有統統進了人的心裏。
可能這不僅是中年危機它更是壹種長大,他人的說的話,即便是笑話,妳也都聽進了心裏,想著以後的自己還剩多少應對生活的法子。
真的,長大意味著妳藏起稚嫩的自己,壯著膽子、硬著頭皮往前走,面對生活的難,應對人生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