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民間所稱馬祖,即“天後聖母”。系北宋建隆元年(960)農歷三月廿三日,出生於福建莆田縣湄洲林願之家,滿月後,尚不聞啼聲,故名林默,幼好學,聰穎。深通氣象,能觀天預測風雲,漁民多次海上遇險,得她拯救,轉危為安。北宋雍熙四年(987)農歷九月初九日逝世,時年僅二十八歲。今福建湄洲有媽祖廟及升天古跡。傳說此後,媽祖多次顯聖在海上導航,賜藥解疫病,被世人稱為湄洲神女或海峽女神。後經末、元、明、清,歷朝帝王冊封為“順濟”、“靈濟”、”天妃”。
汕頭市南澳的天後廟,建於明萬歷四年(1576),至清乾隆以後,南澳的隆、雲、清、青四澳、有天後廟達18座。
汕頭市升平路老媽宮的“天後廟”,據說在汕頭開埠以前就已建廟。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天後誕辰,稱“媽祖生”,又稱“媽生”,潮汕壹帶漁民商民舉行祀拜,汕頭市民商號多以熟鵝奉祀,故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生日,食鵝肉”,沿傳至今。潮陽天後廟,據清光緒《潮陽縣誌》載:“天後廟在邑北後溪之港口(創始無考)。道光九年(1829)知縣王鼎輔協同縉紳鄭世蘭等重修。光緒九年(1883)紳商改建。知縣周恒重,署遊擊方恭各捐資倡之。每歲春秋仲月(即二月八月)上癸日致祭。相傳舟行海上,猝遇巨風震蕩,十百之命,懸於壹絲。錯蒙間忽有神火光燭帆檣,或靈鳥翔集,若示人以方向者,舟人因得以免。或“天妃南海神也”。故其靈爽著見如此,舊封“天妃”。
潮陽後溪古渡,在潮陽區棉城北側之牛擔灣畔。是古時潮陽三大港口之壹。
唐元和十四年(1819)潮州刺史韓愈到潮陽大湖祭神並往靈山晤高僧大顛,皆經此渡,後人為紀念韓愈盛事,遂於此渡建“韓愈渡江亭”,俗稱六角亨。後來由於水上交通發達,渡口日益熱鬧,當地居民曾於此建“天後廟”(時間無考),後廢。1984年春,潮陽後溪群眾集資及旅港同色捐資修建該渡口之“天後廟”及六角亭。亭有對聯雲:
孤臣羈旅原道薪傳宗孔孟
撫舟披紫翠繞亭臺仰天妃
聯中所稱“天妃”即指“天後廟”中之天後,現“天後廟”及韓文公亭等古跡,成為潮陽旅遊勝地之壹。
除後溪古渡之外,潮陽境內各地多有建廟。計:
壹在棉城南龍津之赤產地,系元廷佑間(1314—1326)建,俗稱“赤產媽”。
壹在棉城西南之桂橋,俗稱“桂橋媽”。
壹在海門之蓮花峰右。
壹在達濠許副將生祠前之左。
壹在達濠埠,為達濠群眾及漁戶同奉祀。
壹在招都下尾之溪岸,漁船戶奉祀。
壹在招都河渡。大多為海上商船所奉祀。
壹在臚崗村(臚崗鎮政府駐地)。該廟俗稱“臚崗媽”。傳說,每逢歲旱,群眾禱雨屢效。
壹在棉城雙望池附近,稱“雙望媽”。據說是從臚崗媽請來奉祀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