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漢族。
陜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將領。
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壹期學習,畢業後追隨蔣介石。
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校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指揮收復桂南戰略要地昆侖關。
1933年以副師長身份指揮長城古北口對日戰鬥,激戰三晝夜,殲敵2000余人。
1937年,杜聿明受命組建 *** 第壹個陸軍裝甲兵團。
1937年5月,首任裝甲兵團團長。
8月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1938年7月任第200師師長。
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昆侖關對日作戰,使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受到重創,殲滅日寇4000余人,擊斃敵旅團長,獲昆侖關大捷。
1942年3月任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滇緬對日作戰。
1943年1月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2月晉陸軍中將,在解放戰爭時期被蔣介石視為股肱,堪稱救火隊長,奔波於遼沈、淮海兩大主戰場。
1945年10月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指揮所部進攻東北解放區。
1948年8月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
10月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旋回徐州任原職。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所率各部全軍覆沒,於現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村為中國人民 *** 所俘。
1959年12月4日第壹批特赦,1961年3月,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
1964年被特邀為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
1981年病逝於北京。
杜聿明
青年時期
杜聿明於1904年11月28日出生在陜西米脂縣東區呂家崄杜家灣。
祖輩是當地封建地主。
父親杜良奎,是清末舉人,在西安長安大學堂執教時,參加了同盟會,曾數度回米脂,鼓動縣裏的民團趕走了清 *** 官吏,並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
生母叫高蘭庭,出身貧寒家庭。
杜有四個姐姐、壹個妹妹,還有壹個弟弟杜聿德。
杜聿明從小就喜愛玩弄槍支,常偷偷到野外去打野雞,並偶有獵獲。
十二歲時,在李鼎銘( *** 同誌在《為人民服務》壹文中提到過)辦的成家坌小學讀書。
李是杜的表哥。
杜在學習上得到了這位嚴師的指點。
不久,祖父母相繼去世,當家的伯父杜良輔也病故了。
杜良奎壹直在外教書,素來不問家務,杜聿明只好承擔管家的重擔了。
杜雖是少年當家,由於聰穎過人,居然很快掌握了壹套經營家務、保全家業的本領。
杜十六歲時,他的父親由榆林返家,見其因操家務,學業基本荒廢,大為失望,決定將家務交侄兒杜聿成管理,杜便隨父到榆林中學繼續讀書。
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是杜聿明的堂哥。
杜在讀書期間,愛好體育,並且很快學會了步槍射擊瞄準要領。
他立下這樣的誌向:要麽學好英語,能夠出洋去看壹看世界強國,學壹學他們富國強兵的方法;要麽投筆從戎,自己能夠訓練出壹支保家衛國的精兵。
畢業考試,他的英語成績不佳,遂決心做壹個愛國軍人。
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學畢業。
同年8月,與比他大兩歲的曹秀清結了婚。
曹也是米脂縣人,父親是該縣工商界的頭面人物。
她原先在家中學習詩文繪畫,婚後才到榆林女子師範讀書,曾參加中國 *** ,後來“清黨”被清了出來。
正當杜聿明從榆林中學畢業後急於尋求出路的時候,他在《新青年》雜誌上,看到了黃埔軍校招生的廣告。
與此同時,他也在報刊上看到了吳佩孚辦洛陽軍官學校的招生廣告。
由於革命思潮的影響和杜斌丞的熏陶,經過慎重考慮,毅然選擇投考黃埔軍校。
杜聿明全家福
黃埔軍校
1924年3月,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陜籍青年閻揆要、關麟征、張耀明等十壹人,從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輪南下廣州。
因為於右任( *** 元老、曾在陜西擔任靖國軍總司令)向蔣介石的推薦,杜等全被錄取,成為黃埔軍校的第壹期學生。
於右任贈給他壹幅對聯:安危天下重,博大聖人心。
杜編在第三隊第三區隊第九分隊,隊長為金佛莊,同學有陳賡、李仙洲、侯鏡如、黃傑、關麟征等人。
開學不久,學校開始辦理入黨登記。
杜聿明同時收到 *** 員和 *** 員兩份登記表。
他接受了 *** 黨員登記表,成為正式的 *** 黨員。
杜聿明受訓六個月後,被分配到何應欽第壹教導團第壹營第三連當見習官兼軍需上士。
他精心安排士兵每月六元的夥食費,帶著炊事兵上街買菜,然後又跟著下廚房做飯,全連夥食辦得很好,深受連長和士兵的稱贊,不久擢升為第二排副排長。
他當副排長後,卻對士兵要求苛刻,以致不得人心,處境困難。
1925年春,杜聿明隨教導第壹團參加第壹次東征。
時任該團宣傳隊長的陳賡,見杜在連裏呆不下去,便把他調到宣傳隊當隊員,擔任檢查部隊軍容風紀的任務。
他發現任何壹個官長或士兵,只要打破老百姓的壹只碗或損壞壹棵莊稼,都要有關人員照價賠償,不稍假借,有時自己掏錢賠償。
攻淡水城時,蔣介石挑選敢死隊員,作為爬城先鋒,他自告奮勇報了名,但未被入選。
東征軍攻克淡水後,杜聿明長了壹身疥瘡,請假回廣州醫治。
疥瘡治愈後,杜與其他三人回黃埔軍校謁見黨代表廖仲愷,廖不禁大喜,說:“妳們來得正好,胡景翼(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河南軍務督辦)要辦軍官學校,連連打電報請廣州派人協助,現在派妳們到河南去,幫助胡籌備建校。”臨行前,廖將壹封信交給杜,要杜經過北京時,將信面呈孫中山先生。
同年3月初,杜壹行四人到了北京,受到汪精衛的接待。
他們見到了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孫中山。
杜聿明將廖仲愷的親筆信雙手遞給了孫先生的副官馬湘,後寫了壹封致廖先生的信,匯報了孫中山的病情。
接著,他們轉赴開封,在胡景翼的直接領導下,協助蘇聯顧問,籌辦軍校。
僅壹個月之久,胡因病去世,新任軍長嶽維峻(原第二師師長)對蘇聯顧問和黃埔學生都不相容,杜等在河南沒有容身之地,被迫返回陜北。
不久,國民二軍高桂滋團補充營營長、大地主吳寶山為擴大日已的勢力,用重金聘請杜聿明為副營長兼第壹連連長。
未幾,補充營在榆次被晉軍繳械解散,杜被押至太原監獄蔔太原警備司令孿生達是老同盟會員,對黃埔學生抱有好感,將杜釋放,還擺壹桌酒餞行。
之後,杜鄭重地給廣州革命大本營及黃埔軍校分別寫了書信,匯報自己的情況,請示行動。
*** 中央組織部即回信指示:希望杜聿明仍留北方,爭取機會和馬湘聯系,參加在北京碧雲寺停厝的孫中山先生靈櫬的守護。
這時,正好高桂滋奉令率部開赴北京,擔任京畿的衛戍勤務,重新組編的吳寶山補充營也隨團北上。
到達北京後,高桂滋將補充營改為特務營,派該營進駐西山碧雲寺靜宜園,守護孫中山靈櫬。
杜聿明仍任該營副營長兼第壹連連長。
杜聿明被俘
突圍被俘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宣言和平。
杜聿明也覺得只有和平才是出路。
但到1月3日,杜忽然接到蔣的命令,按原定空軍掩護突圍方案實行,自5日起投足三天的糧彈。
杜見蔣還是選了下策,認為這下子沒有希望了。
果真, *** 於6日發動聲勢浩大的攻擊, *** 軍壹觸即垮。
杜急電空軍轟炸支援。
7日,李彌兵團司令部所在地青龍集陣地被突破,杜又急電請蔣在10日投毒氣彈,掩護突圍。
9日黃昏前後,杜到陳官莊第五軍司令部,企圖糾集殘部,按照蔣介石的命令於10日上午突圍。
然而,邱清泉、李彌等人威脅式的勸杜,必須當晚突圍。
他被迫給蔣發了最後壹個電報,說:“各部隊已混亂,無法維持到明天,只有當晚分頭突圍。”之後,他僅帶著副官、衛士十來個人單獨行動,10日淩晨,即被 *** 戰士所俘。
當杜聿明被俘的消息傳出後,他的妻子曹秀清馬上趕到南京,要求見蔣介石夫婦。
蔣未接見,只批示:“杜已被俘,著速厚慰其家屬。”曹不滿,便到“總統府”吵吵鬧鬧,說:“我的丈夫身體有病,還要他率部突圍,他走不動,突什麽圍呀!不是明明要他的命麽?”當時小報登載“曹秀清大鬧總統府”的文章,就是描寫這件事。
南京解放前夕,曹獨攜四個子女飛到了臺灣。
杜聿明被俘後,受到了人民 *** 的優待。
原來他健康狀況不佳,患有多種疾病。
多年來,在戰犯管理所醫務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杜所患的胃潰瘍、.肺結核和腎結核等長年痼疾,終於逐漸好轉、康復直至痊愈。
特別是對他的脊椎炎的治療,人民 *** 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醫務人員除投以藥石外,還為他特制了壹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夠舒適地安眠入睡。
就這樣,杜的脊椎炎也獲得痊愈。
抗美援朝的勝利,對杜聿明有巨大的影響。
開始,他對 *** 能否打敗擁有現代化裝備的美國侵略軍,是持懷疑態度的。
抗美援朝的勝利,壹掃國內壹部分人中存在的崇美、恐美思想,大長了中華民族的誌氣,也震蕩著他的心靈。
他深情地說:“我對於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的豪情壯誌,感到無比興奮和敬佩。
中國人民在 *** 的領導下,確實站起來了。”
1957年,美籍華裔楊振寧博士獲得諾貝爾獎金,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立即派人與杜聿明聯系。
此時,杜才知道自己的大女婿為何許人。
他為大女兒高興,也為自己高興,更為中華民族高興。
他在壹張十六開的無格信箋上寫下:
親愛的寧婿:
我祝賀妳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民族的,
妳要註意政治。
杜聿明即草
同年秋,人民 *** 組織戰犯到祖國各地參觀訪問,杜聿明喜出望外。
杜隨行參觀了北京城郊、市區、官廳水庫以及天津、沈陽、鞍山、長春等地,看到新中國各方面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受鼓舞,特別是參觀長春市第壹汽車制造廠,當他在裝配車間看到從流水作業線上每八分鐘開出壹輛汽車時,心情非常激動。
到了停車場,他還要求開了壹下這種嶄新的卡車。
從外地參觀回來後,杜聿明被特許觀看了1958年國慶閱兵式和群眾 *** 的盛況。
他感慨地說:新中國新在那裏,我看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第壹,新中國是真正的國家;第二,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第三,新中國開始有計劃的建設。
1965年6月杜聿明先生在辦公室
建國之後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為第壹批特赦戰犯,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
他聲淚俱下地說:“黨和毛主席對我這樣壹個罪大惡極的頭等戰犯,給予特赦,我無限感慨。
誓在有生之年,繼續學習馬列主義、 *** 思想,使自己成為新人,永遠跟著 *** 、毛主席走社會主義道路,無論遭受狂風暴雨的阻礙,生死以之,決不返顧!”
13日,周恩來、陳毅等 *** 同誌接見了十名特赦戰犯。
杜對周總理說:“學生對不起老師,沒有跟著老師幹革命,走到反革命道路上去了,真是有負老師的教導,對不起老師!”周總理回答說:“不能怪妳們學生,要怪老師沒有教好。”說罷爽朗地哈哈大笑起來。
杜又向陳毅副總理檢討說:“我在淮海戰場剛剛被俘時,老總要見見我,我當時抱著與 *** 誓不兩立的反動立場,拒不見面,確實是頑固透頂,應該罪加壹等。”陳老總擺擺手,笑著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1960年7月,周總理、陳毅宴請來我國訪問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邀請杜聿明作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蒙是非洲戰區地中海戰場的指揮官,杜是中國戰區中緬戰場的指揮官,彼此聞名,互相傾慕。
席間,英國元帥問他:“妳的百萬大軍到哪裏去了。”杜指了指坐在對面的陳毅元帥說:“我都送給他了。”陳毅卻搖搖頭,笑道:“妳沒有這樣大方,是我們壹口壹口吃掉的。”事後,杜聿明說:“這當然是說笑話,真正說來,陳毅那句話我只能同意壹半,因為 *** 軍隊有壹半是敗在自己手裏的,這方面我有切膚之痛,在心裏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印象,就象過去機械化部隊的戰車,留在泥濘道路上的車轍……”。
杜聿明故居
1961年3月,杜聿明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文史專員。
他積極撰寫文史資料,力求忠實地把過去的經歷記錄下來。
早在北京功德林監獄期間,杜聿明就通過我國 *** 的幫助,與在美國的大女兒杜致禮、女婿楊振寧博士取得了聯系。
1958年,又與由臺赴美的妻子曹秀清取得了聯系。
經過長期的通信,曹秀清逐漸打消顧慮,於1963年6月由美國飛赴北京。
1963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精心安排下,杜聿明攜妻同在北京團聚的戰犯和他們的家屬壹起,到祖國各地參觀壹些建設項目,遊覽名勝古跡。
1964年11月,杜被特邀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他寫信給周總理,表達自己對黨和人民 *** 的感戴心情,決心以有生之年,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實現祖國的統壹大業,竭盡努力。
1978年他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悼詞中這樣評價他:“他雖然走過曲折的道路,但他有光榮的後半生,為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人民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