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70年過去了,是時候把誌願軍180師的那壹仗說清楚了

70年過去了,是時候把誌願軍180師的那壹仗說清楚了

180師失利是誌願軍永遠的痛。但我想說的是,1951年至今,70年過去了,該給他們正名了。本文不談人事,也不談責任,只談戰場態勢,來還原180師全體將士的 歷史 功績。因為要是談人事,談責任,這個問題就永遠扯不清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在進攻戰役中的攻擊速度是平均每天5到10公裏。在朝鮮戰爭面對誌願軍時,這壹數據大大下降。在運動戰時期,美軍在進攻戰役中的攻擊速度是平均每天1.3到3公裏。在陣地戰時期,當誌願軍沒有坑道工事時,美軍面對誌願軍堅固防禦陣地,在進攻戰役中的攻擊速度是平均每天0.5到1公裏。有了坑道工事後,這壹數據為零。

可見美軍對誌願軍進攻最強勢的時候是平均每天能前進3公裏,這壹階段就是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

在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從5月23日到6月10日的19天的時間裏,美軍攻擊前進了55公裏,平均每天3公裏,這是美軍與誌願軍作戰的最高水平。但是需要註意的是,前9天美軍攻擊前進大約45公裏,後10天美軍攻擊前進大約10公裏。也就是說,前9天美軍平均每天能攻擊前進5公裏,而後10天平均每天只能前進1公裏。

每天前進1公裏,這其實相當於1951年秋季防禦戰鬥,美軍面對誌願軍堅固防禦陣地時的戰鬥情況。而這段時間正是華川阻擊戰和鐵原阻擊戰正在進行時,當然也包括其他的阻擊戰。

也就是說,鐵原阻擊戰和華川阻擊戰,誌願軍用臨時野戰工事打出了預有準備的堅固陣地的水平。

1951年5月19日,李奇微飛往韓國,在第10軍指揮所會見了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第9軍軍長霍格、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會談後,李奇微下達了命令:

第8集團軍應在5月20日發起進攻,第10軍在右翼,制止誌願軍在右翼的突破,並協同第9軍右翼部隊轉入反攻,第9軍右翼由第10軍負責保護。

第9軍在中路,進攻並奪占春川盆地以西的高地。

第1軍在左翼,沿漢城至鐵原的軸線進攻,並負責保障第9軍的左翼。

從李奇微的命令可以看到,美軍的打法還是標準的李奇微打法,壹字排開,齊頭並進,步步為營。如果按照李奇微的打法來,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的這段 歷史 也就沒什麽爭議了,這種打法誌願軍根本不怕,甚至可以說是禮送誌願軍。

但是,美軍真正轉入反攻前,在範弗裏特的堅持下,變更了部署:華川水庫的很大壹部分地區劃給了第9軍。第10插向東北方向,追擊撤退的誌願軍和人民軍。韓軍第1軍團沿海岸線北進,而後向偏西北方向進攻。

非常明顯,範弗裏特的打法是典型的誌願軍打法。美軍第10軍是正面攻擊部隊,韓軍第1軍團迂回側翼,負責側擊,美軍第9軍是穿插分割部隊,負責割裂誌願軍第3兵團和第9兵團之間的聯系,並切斷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集團後路,負責阻擊。這樣壹來,美軍第9軍、第10軍和韓軍第1軍團將對誌願軍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集團形成壹個包圍網。

但是,誌願軍20軍58師的華川阻擊戰,擋住了負責穿插的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使得範弗裏特計劃中封住誌願軍和人民軍退路的部隊無法到位,計劃就此破產。上面這張圖是27軍在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的戰鬥示意圖。我們再看下面這張美軍繪制的5月19日戰鬥態勢圖,結合在壹起看,非常明顯,美軍第9軍占領華川後東北上,將完全封住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集團的退路。關於華川阻擊戰,參見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彭德懷吃了虧,壹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

那麽,華川阻擊戰和180師有什麽關系呢?關系非常大。

雖然在5月23日到6月10日,美軍全線攻擊前進了55公裏,但平均每天3公裏,並不真正是每天就壹定是3公裏。

我們就來考察在戰役中線的180師的情況,順便說壹下179師。

美軍在中線的是第9軍,5月23日發起反攻後,到5月27日進至華川,隨後誌願軍20軍58師打出著名的華川阻擊戰,在隨後13天裏,美軍第9軍只前進了10公裏。

韓軍第6師團在5月23日時距離華川大約48.6公裏,美軍第7師距離華川大約41公裏。也就是說這兩支部隊只用5天就攻擊前進了40多公裏。看起來攻勢迅猛,其實裏面有很多文章。

按照李奇微壹開始的部署,美軍和韓軍各部都是直著北上,60軍其實只要面對美軍第7師。隨著範弗裏特變更了李奇微的計劃,美軍第9軍重心東移,誌願軍60軍需要面對美軍第9軍整個軍,即美軍第7師、24師,韓軍第2、第6師團。戰場態勢參見上圖,這張圖是能最清晰地看清180師戰鬥情況的圖,我在圖中還進行了標註,這樣就更清楚壹點。

而60軍表面上是壹個軍,其實179師配屬給了15軍,181師配屬給了12軍,自己手上只有壹個180師。其他兩個師壹直到了誌願軍北撤時才得到命令歸建。179師距離不遠,但181師就遠了,壹直到26日才歸建。

所以60軍手中只有兩個師來抗擊美軍第9軍的兩個美軍師和兩個韓軍師團。除了火力處於絕對劣勢,兵力也處於絕對劣勢,為1萬6千余人對敵4萬5千余人,兵力對比將近1比3。

我們可以想象壹下,如果沒有60軍179師和180師,美軍第9軍的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可以在壹天之內趕到華川,也就是5月24日。

在真實的 歷史 中,181師走的路和12軍近似,在26日傍晚趕到華川;12軍跟隨在181師之後,軍部和35師通過華川,34師還在之後;在12軍經過華川的同時,20軍59師通過華川。27日,58師經過華川,發現華川已被美軍占領,遂主動停下來阻擊。

如果5月24日華川被敵占領,第9兵團的12軍、20軍、27軍,第3兵團的181師以及人民軍“金”集團將被美軍包圍,基本上會全軍覆滅。

不懂軍事的人就要跟我說了,就算180師遲滯了美軍5天,那它畢竟打了敗仗啊。

前面說過了,如果按照李奇微的方案,180師和179師只需要對付壹個美軍第7師。按照範弗裏特的方案,180師和179師也只需要對付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6師團。

這兩種情況,美軍是打不崩180師的。

可是 歷史 往往是由很多巧合的細節構成的。本來63軍的正面是韓軍第6師團,按照範弗裏特的方案,韓軍第2師團和美軍第24師應該接替韓軍第6師團繼續向63軍進攻。因為63軍軍長傅崇碧感覺到自己有被美軍穿插分割包圍的危險,跳出了美軍包圍圈北撤。這樣壹來,美軍第24師和韓軍第2師團的當面沒有了阻礙,直接就迂回到了180師的右側後。

本來180師的正面是美軍第7師,在5月23日和24日白天的戰鬥中,在180師538團和539團的奮勇抗擊下,美軍第7師只前進了2公裏。

可是因為美軍第24師迂回180師側後,攻占了540團的城隍堂陣地,180師面臨被分割於北漢江南岸背水絕地的態勢中,180師只能北撤,在北漢江北岸繼續阻擊。

180師538團和539團在北漢江南岸時,距離北漢江大約5公裏,540團占領的北漢江北岸雞冠山、城隍堂壹線陣地距離北漢江大約6.6公裏。538團和539團北撤後,為了和540團平齊,等於美軍可以順利前進11公裏。

但是還有壹個問題,由於15軍不知何故,沒收到第3兵團在23日下達的就地阻擊的命令,已離開春川地區。所以美軍第7師並不是完全跟蹤追擊180師,而是利用15軍留下的空隙,向東北方向攻擊前進,只有壹部與180師繼續接觸。而韓軍第6師團東移,接替了對180師正面繼續進攻的任務。

如果沒有這壹巨大的空隙的話,179師且戰且退,正好可以和180師並肩阻擊,兩個師可以形成壹個整體。179師可以獨力對抗美軍第7師。180師的情況要差壹點,除了對抗正面的韓軍第6師團,還要兼顧迂回其側後的美軍第24師和韓軍第2師團。但至少179師就不會輕易被美軍第7師擊敗,180師的左翼是有保障的。

但這個巨大的空隙使得179師且戰且退的速度難以抗衡美軍機械化部隊的速度,使得179師壹直在無法站穩腳跟的情況下與美軍第7師交戰,情況就變得非常被動。

但是,在絕境中,180師展現了頑強的戰鬥作風。在美軍第24師迂回其後路的情況下,與美軍第24師、第7師壹部,韓軍第6師團激戰,僅僅從雞冠山壹線退至北培山、駕德山壹線,退了3.5公裏左右。也就是說,美軍第9軍在24日、25日在180師正面僅僅攻擊前進了3.5公裏。

但179師的情況卻不樂觀,美軍第7師為什麽會東移?有壹個原因就是走公路,以發揮機動優勢。179師始終和美軍第7師處於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態勢中,動作只要慢壹步,就被包圍。這樣的戰鬥根本沒有辦法穩住陣腳來組織防禦。

在26日上午,180師身後北偏東大約7.6公裏的179師馬坪裏陣地被美軍第7師17團攻占。而美軍第24師也在26日攻占180師身後北偏西9公裏左右的灘甘裏,180師的後路被完全切斷。但180師正面的美軍第24師主力,韓軍第6師團主力和美軍第7師壹部依然未能取得多少進展,180師還保持駕德山壹線陣地。也就是說美軍在180師正面,從5月24日至5月26日只攻擊前進了5公裏。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戰場態勢完全是犬牙交錯,美軍第7師先頭部隊已通過了馬坪裏,在距離華川8公裏左右的原川裏、場巨裏和179師535團、537團交戰。由南到北,180師和179師周圍到處都是美軍和韓軍部隊,敵我完全混在壹起。研究180師,最好是要把時間節點精確到小時,但這樣沒有幾萬字的篇幅是寫不完的。本文只從攻擊速度來討論,就只能從略了。

179師和180師承擔的任務不同,179師只是阻擊,所以馬坪裏失守後,179師立即向史倉裏轉移,不然美軍第24師會把他們的後路也切斷。而180師承擔著掩護傷員轉移的任務,他們只能堅守。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被美軍迂回後路的情況下,180師還是只讓美軍平均每天攻擊前進1.66公裏而已,遠低於第五次戰役美軍平均3公裏的攻擊速度。

占領馬坪裏後,美軍第17團於27日繼續向華川突擊,此時距離是大約17.6公裏。至27日中午,美軍占領華川。幸而這個時候20軍58師趕到了華川,主動投入戰鬥,制止了美軍的快速前進。

180師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北撤以擺脫困境。關於180師的書籍和180師諸人的回憶錄都認為這是避免失敗的關鍵。

但師長鄭其貴壹直堅持執行上級命令,就地阻擊。就地阻擊就是死路壹條,180師從上到下全都知道,各個師級幹部,各個團長政委都提出北撤,但最終180師黨委開會研究還是決定留在原地打。

180師如果不堅持阻擊,美軍最快在24日就能打到華川,最晚在26日也能打到華川。馬坪裏是26日上午失守的,要不是180師還在後面牽制美軍,美軍直接就可以突擊華川了。

不管是24日還是25日或是26日,在這個時間節點,第9兵團沒有部隊能趕到華川。已經斷糧的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集團將百分之壹百被美軍包圍,沒有任何部隊能救援他們。美軍甚至不用攻打,饑餓就能把這十幾萬大軍拖垮。

所以我向來不同意“180師慘敗”這個說法。180師確實是失利,但不是慘敗。什麽叫慘敗?指揮出現錯誤,判斷出現問題,處置情況不當,確實打不過敵軍,這個叫慘敗。有人會跟我說,180師損失了三四千人,怎麽不是慘敗?那可以去查查誌願軍歷次阻擊戰中各部隊的傷亡,以及第3兵團第五次戰役的具體損失再來跟我說。本文不列數據,以免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180師除了最後突圍時分散突圍值得商榷,除此之外,沒有犯任何錯誤。全師都知道留下來阻擊是死路壹條,請問180師哪個人不知道?那他們為什麽留下來?解放軍就是這個特點,總是有部隊主動去犧牲。180師不願意犧牲,自己跑了,那轉移中的部隊怎麽辦?特別是傷員怎麽辦?以及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集團怎麽辦?

其實就是這樣,要麽180師去犧牲,要麽傷員和第9兵團完蛋。這是壹道選擇題,只有兩個選項!180師最終選擇了堅決執行命令,自己去死。

這不叫慘敗,這是犧牲自我,顧全大局。

投手榴彈的是美軍排長巴恩斯,面對180師,美軍步兵表現還是不好,士兵躲在壹旁,排長卻在奮勇作戰。在第二次戰役慘敗後,美軍補充了大量老兵,這些連長、排長就是其中骨幹,而這些人在後面的戰鬥中也是主要力量。不補充這些二戰老兵,美軍步兵的戰鬥力還要孱弱。

這篇文章並沒有展開講,只是從美軍進攻戰役攻擊速度的角度簡單說壹下。真正討論180師的時機還未必成熟。但是作為壹個抗美援朝戰爭的研究者,我呼籲是不是該重新審視180師的問題。我軍向來是非常嚴厲的,這在戰爭年代和以前的 歷史 背景下是無可厚非的。比如之前水門橋的文章提到的180團團長犧牲在黃草嶺。20軍的總結在表揚他的同時,依然提出了非常嚴厲的批評。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壹樣了,我們可以重新審視這段 歷史 ,心態可以更平和壹點。毫無疑問,180師是失利了。但是180師的失利,是在給全局做出犧牲,這壹點是要給予正視的。單純地只看失利,而沒有看到180師發揮的作用,是不是過於片面?是不是應該改變思路?本文不談人事,不談責任,這些東西談不清楚,但戰場態勢圖是永遠不會騙人的。

保存好自己的部隊,會受表揚。部隊受到損失,會挨批評。那麽如果是為了保存別的部隊,讓自己的部隊受到損失,那應該受表揚還是挨批評呢?鄭其貴師長堅決執行上級命令的後果,就是讓自己受損失,別的部隊被保全。

很多人指責鄭其貴機械地執行上級命令,不懂變動,不敢“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是天大的笑話,不能只想著自己啊,180師確實能跑掉,有好幾次機會。但180師只要跑了,第9兵團肯定完蛋。所以,這不叫機械地執行上級命令,而是堅決執行上級命令。

這就是黨性,對黨的絕對忠誠,主動作為,勇於擔責,不怕困難,敢於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