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黃金十年簡單來說就是指南京國民政府在1927年?1937年執政期間國家的經濟建設。這段時間被譽為是民國的經濟建設遮羞布,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其中的壹些細節表明這個時期的中國遠沒有書上記載的那麽好。
1927年,那件臭名昭著的事件過後,國民政府逐漸掌握了國家大權,當時的國內雖算不上安穩,但與之前群雄爭霸,軍閥林立的局面已經大不相同。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國民黨右翼的黃金期,先是取消了清末以來北洋政府制定的落後規則,並且逐漸掌握了些許的關稅自主權,關稅整體水平比北洋政府執政時期略有上漲。
種種現象似乎在彰顯這個時期經濟已有些許起色,但這只是粉飾太平。首先此時的國民政府卻是已經收回了部分的關稅主權,但是關稅保護力度非常差。初期中日之間簽訂的關稅協議是輕工業品的關稅最高不得超過12.5%,到了1931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30%,到了1933年,隨著中國和日本關系逐漸惡化,國民政府對於棉花等輕工業品的關稅直接升到了50%?90%,這當然是好事,間接促進了我們國家輕工業的發展,對於國家和人民來說幾乎是利大於弊。可是就像咱們剛才說的,這個時期關稅保護非常差。
國民政府將關稅調高沒多久就遇到了財政危機,迫於無奈向美國張口借錢。但是美國在1933年正處於壹種經濟大蕭條時期,自己本國尚且壹大攤子事沒解決,面對國民政府的求助,美國也很爽快的答應了:借錢可以,要多少借多少,但是借了錢大部分必須用來購買美國的棉花和小麥。美國的這種舉動實際是為了轉嫁經濟危機給中國身上。但現在正是求人的時候,國民政府還是同意了。自己本國輕工業已經發展起來,有很多的棉花,現在買了美國這麽多棉花,壹時間造成了大量的積壓。放眼亞洲,最缺棉花的也就是剛剛關系交惡的日本。沒辦法,國民政府只好低下頭,而日本趁此機會威脅中國重新掌握了中國關稅的自主權,這也成本了宋子文辭職最重要的原因。
人民幸福度的高低是彰顯壹個時期國民經濟是否繁榮的主要標準。
如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談什麽經濟發展?談什麽黃金時期?在民國黃金十年期間,國民政府的財政支出主要是用在了軍費和債務方面。《民國經濟史》壹書中曾詳細指出在這個時期,國民政府的軍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40%左右,債務支出排第二,達到了30%。剩下的還得財政支出用於四大家族的揮霍和民族企業的發展。
妳以為這樣比例的軍費支出已經很高了嗎?這樣想就太天真了,這個數字是當時國民政府財政部公布的,但是按照他們對於內戰的積極程度來說,這個數字完全有可能達到50%甚至更高,只不過是披上了別的外衣,不為人所知罷了。
長時間的內戰,讓國民政府的軍費負擔日益嚴重,單純靠著財政維持不現實,然後他們直接將這種負擔轉移到普通的老百姓身上。我們也知道,當時的國民政府腐敗已經很嚴重,尤其是四大家族,要想讓他們出錢充當軍費,那比登天還難,於是老實本分的平民百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這些人沒有還手之力,只能任其掠奪,慘殺,被迫服役,最後導致家破人亡。自從國民政府發動了內戰之後,他們就已經被人民釘在了恥辱架上。難道這樣就完了嗎?當然不可能!當時的老百姓身上榨不出多少錢來,沒辦法,還得借外債。並且是打著中國人民的口號借的,表面上看為了民族大義,實際上就是為了告訴那些債權國:錢不是我們借的,是那些平民借的,想要錢就找他們。
這樣已經夠慘了吧!但是他們還不知足,通過貨幣改革繼續榨幹人民的最後壹點價值,最有名的就是法幣和金圓券。名義上它們是貨幣,但是實際上是掠奪工具,社會經濟秩序嚴重混亂。他們打的算盤就是既然還不起外債,那就多印錢,走上了通貨膨脹的路子,這是國民經濟體系坍塌的主要原因。法幣改革最大的影響就是國民政府對於人民的壓榨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可以說在那個所謂的黃金時期,大到國民政府的高層,小到地方政府,每年的財政支出第壹項也是重要項必然是債務費。整個國家處於壹種借錢?還錢?借錢的惡性循環之中。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發工資的第壹件事就是還花唄、信用卡等,然後繼續從上面借錢生存。這是壹種非常不健康的經濟模式。
現在很多上年紀的老人都經歷過那個時期,感興趣的朋友如果家裏有這樣老人的話可以問壹下,幾乎沒人稱贊那個時期有多麽多麽好。當然家中祖上富余的名門望族可以忽略我這段話,當時的老百姓實在是沒有生存空間。當時的黃金十年應該是四大家族的黃金十年,對於平民來說就是憑空搭建的空中樓閣,這四個字聽起來就像是笑話
現在出現了很多的民國吹,其中就有壹些名人。我們不是為了否定民國時期國家的發展,只是為了擦亮某些人被蒙蔽的雙眼,正所謂人不能因為壹個蘋果很甜就斷定整片蘋果林的蘋果都很甜,那些著名的民國吹我不說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如果感興趣的可以扒壹下他們的前幾輩,很大程度都是達官貴人,社會上層人民。可以說現在很多無腦的民國吹只是因為現實生活過得不舒心,於是便開始想象要是回到民國該多好。殊不知要是真的回到了民國,可能日子就不是過的不舒心這麽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