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深度解讀:為什麽阮家兄弟只有二五七,壹、三、四、六哪去了?

深度解讀:為什麽阮家兄弟只有二五七,壹、三、四、六哪去了?

不少人覺得阮氏三雄,是正兒八經灑脫風塵的江湖好漢,可我覺的就是鳥為食亡的亡命徒。

1、殘缺不全的葫蘆兄弟

阮氏三雄是阮氏兄弟,但阮氏兄弟不等於阮氏三雄,畢竟阮爸爸和阮媽媽,壹***生了七個。

阮氏兄弟按照正常的名字排序,應該是跟葫蘆兄弟沒啥區別的,就是大娃二娃這樣的:

阮小壹、阮小二(在世)、阮小三、阮小四、阮小五(在世)、阮小六、阮小七(在世) 。

也許會有人說阮家只有二五七,因為這是阮家整個家族的排輩,壹三四六可能是堂兄弟。

哪有沒有有這種可能呢?當然沒有了,咱們不以《水滸傳》以外的書作參考。

就以水滸中,已經存在的例子作參考,看看水滸世界是不是這麽排輩的。

江州知府蔡德章,是蔡京的第九個兒子,所以江湖人稱蔡九知府,書裏是這麽介紹他的:

“ 原來那江州知府,姓蔡,雙名 得 章,是當朝蔡太師蔡京的第九個兒子,因此江州人叫他做蔡九知府 。”

因為蔡德章是蔡京的第九個兒子(甭管正史上蔡京有幾個兒子,就以《水滸傳》的設定為準),所以才被人戲稱做蔡九,蔡九,蔡小九,是不是跟阮家兄弟的排名壹樣樸實無華?

人家太師家的兒子,都是根據自己家孩子數量排名的,水泊邊上的阮家,自然不會搞特殊。

而且您看是江州百姓這麽稱呼蔡德章的,這就說明是群眾立場,那阮家爹媽也是平頭百姓。

肯定也是家裏生幾個,就怎麽跟他們排行起名,小壹、小二、小三、小四的順下去。

同樣的例子還有武家兄弟嘛,大哥叫武大郎,二弟的別名就叫武二郎,以此順延下去。

既然已經排到了阮小七這裏,那咱們只能保守估計,阮媽媽最少生了七個兒子。

因為妳的確說不準,阮小七後面還有沒有其他的兄弟,所以只能保守估計。

但是七個也不少了,幾乎是直追當朝太師蔡京的水平線了,跟葫蘆兄弟的人數持平了。

那既然阮家最少有七個兄弟,除了現存的二五七,號稱是阮氏三雄,那壹三四六哪去了呢?

咱們今天主要說說這個問題。

2、不是什麽正經漁民

阮氏三雄是濟州府石碣村人氏,家就住在梁山水泊邊上,平時就靠打魚為生。

所以就給了我們壹種誤解,這苦逼混在社會最底層的哥仨,就是老實巴交受欺負的漁民。

您要說他們是漁民的話,其實也不算錯,因為這哥仨確實打魚,但這只是他們的第二職業。

他們的第壹職業,那可比打魚帶勁多了,說出來您可能不信,這哥仨以前是幹走私的。

跟他們打過交道的鄆城老鄉吳用說過:

“ 這三個人是弟兄三個,在濟州梁山泊邊石碣村住,日常只打魚為生,亦曾在泊子裏做私商勾當 。”

其實說他們哥仨走私也不準確,準確的應該說是他們哥七個都是走私的,走私親兄弟嘛。

潯陽江上的壹霸,專門壟斷走私行業的,不就是張橫、張順這哥倆嗎?兄弟有財壹起發。

相比於在陸路做私商,在水裏做私商更方便些,壹來是容易藏身,二來是監管松懈。

所以無論是潯陽江,還是梁山泊,都不乏做私商的人,那阮家七兄弟,自然不會落在人後。

反正是做私商嘛,在梁山泊裏做壹些見不得光的買賣,其實就是買賣壹些被官府管制的物品。

比如賣些私鹽,李俊的貼身馬仔童威、童猛,就是幹這個出身,雖然現在滿大街都能買到鹽。

但是在古代鹽是被官府壟斷的,除了出於統治上的原因,利益巨大也是不可忽視的。

有利益就會有人上,有管制就會有走私,私鹽只是走私的壹個典型表現,但肯定還包括其他東西。

阮家哥七個最早就是靠走私發家的,因為走私這東西利益實在太大了,更何況阮家人多力量大。

所以他們肯定不是掙紮在溫飽線上,而是發家致富了,這活下來的哥仨,都癡迷於賭博。

賭博是要本錢的,如果哥仨壹直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那還有閑錢閑工夫去賭場消遣呢?

但是走私這種事,在歷朝歷代都是要被打擊的,阮家兄弟也壹樣,平安落地是不可能的了。

3、對官府的極端仇視

在從事走私壹段時間後,阮家兄弟又回歸打魚生活了,但是兄弟七人只活下來了仨。

剩下的壹三四六哪去了呢?有兩個可能,壹、被梁山幹掉了,二、被官府幹掉了。

為什麽說有可能被梁山幹掉呢?因為僅存的哥仨回歸打魚後,王倫就在梁山豎起虎皮大旗了。

而王倫為了保證梁山泊的戰略安全,上山不久就把梁山泊封禁了,打魚都不能進去打。

那哥七個走私的時候,還蠻荒的梁山應該就是最好的藏身之地,所以大概率會與梁山起沖突。

但是從後文哥仨還有意上梁山的情節看,壹三四六的消失,應該跟梁山無關。

那就只有壹種可能了,那就是被官府幹掉了,畢竟妳這走私是違法亂紀的事,官府不可能不管。

官府既然要管,那肯定要堅決打擊阮家兄弟的走私,過程不得而知,但結果是阮氏三雄回家打魚了。

那就說明官府對他們的打擊很嚴厲,收到的效果也很良好,阮家兄弟的走私帝國被壹鍋端了。

掐斷了阮家兄弟的財路還不算,官府還抓獲了阮家哥七個,要治他們的罪,要殺他們的頭。

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只殺了壹三四六,或許是這哥四個罪名比較重,又或者不配合官府辦案。

總之這哥四個是被正法了,剩下僥幸逃脫的哥三個,也不敢再走私了,老老實實回去打魚了 。

但是二五七對於官府的態度,可謂是深仇大恨,吳用正話反說,認為官府不讓打魚時。

阮小五憤憤不平的叫囂道:“甚麽官司,敢來禁打魚鮮!便是活閻王,也禁治不得!”

打魚是正經行業,官府沒有權利過來禁絕,但是走私可以,這還是影射當年走私被整治了。

在說到官府為何不圍剿梁山時,阮小五又憤憤不平的開噴,極盡諷刺羞辱之能事:

“ 若是那上司官員差他們緝捕人來,都嚇得尿屎齊流,怎敢正眼兒看他! ”

這就是官兵在這哥仨眼裏的形象,就不是什麽好東西,剿賊無術,擾民有方。

因為打不過梁山,哥仨還站在旁邊冷嘲熱諷乃至破口大罵,就是在看官府的笑話嘛:

“如今也好教這夥人奈何!那 捕 盜官司的人, 那裏 敢下鄉村來!”

在說到官府無能的時候,阮小二又補壹刀,抱怨官府對他們的整治是挑軟柿子捏:

“ 如今該管官司沒甚分曉,壹片糊塗,千萬犯了 迷天大罪 的,倒都沒事! ”

言外之意不就是:那些落草為寇的土匪,妳們有能耐去鏟平啊?欺負我們走私的算什麽好漢?

我們當年走私又不是謀反,就是想掙倆錢花花,妳對我們趕盡殺絕,有本事殺草寇去啊?

很明顯哥仨對官府的態度,那不是壹般的不友善,簡直是深惡痛絕,個人情緒不要太明顯。

濟州官府確實有毛病,但是哥仨這態度,明顯是惡意的抨擊報復,就是吐槽心裏的不爽唄。

當年不讓我們發財致富也就算了,妳們還把我們的幾個兄弟就地正法,這筆賬咱們沒完。

要是濟州官府單純的打擊走私,其實阮家三雄未必會敵視,畢竟王倫也掐斷了打魚的路。

也沒見哥仨怎麽抱怨王倫啊,甚至有點想去投奔王倫,要不是王倫名聲臭,哥仨早入夥了。

所以斷財路在其次,斷其手足兄弟,才是根本矛盾,幸存的阮家哥仨壹直記著仇呢。

生辰綱案發後,晁蓋、吳用等人轉移到石碣村,濟州緝捕使何濤壹路尾隨追擊。

眼看七星團隊要被包圓的時候,阮小二發話了:

“不妨!我自對付他。叫那廝大半下水裏去死,小半都 搠 殺他。”

都別跟我搶,這事包哥們身上了,不光是因為生辰綱,也是因為兄弟之仇未報,現在是大好時機。

這次來追捕我們的官兵,壹個都甭想跑,看我怎麽收拾他們,心裏早憋著壹口氣呢!

結果就是阮氏三雄充當主力,在公孫勝祭風的加持下,打得何濤五百追兵全軍覆沒。

這大仇才算是得報,所以阮小二趾高氣揚的讓何濤回去傳話,有種咱就接著幹:

“ 俺這石碣村阮氏三雄,東溪村天王晁蓋,都不是好撩撥的!我也不來妳城裏借糧,他也休要來我這村中討死! ”

哥幾個現在是不怕妳濟州官府了,還當我們是以前沒靠山,隨便就能拿捏住呢?再敢來勁試試?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只有妳來我往的互相傷害。

4、其實就是亡命徒

因為阮氏三雄在吳用面前,抱怨過濟州官府對百姓的欺壓,結果整的他們就跟小綿羊壹樣。

其實哪是這麽回事啊?這哥仨,或者說他們哥七個,有壹個是善茬的嗎?都是骨子裏的不安分。

其實用壹句話來說,壓根不是什麽灑脫的好漢,就是追求財富的亡命徒而已。

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個幾個亡命的目的就是為了錢,為了榮華富貴的日子,就這麽簡單。

您要是覺得我貶低了他們的話,您可以看看哥仨的內心自白,他們追求的是什麽日子:

“ 他們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我們弟兄三個空有壹身本事,怎地學得他們! ”

想過富貴日子,正經道路千萬條,但這哥仨都看不上眼,就是喜歡當草寇的瀟灑生活。

不怕官府,沒人約束,分金銀,穿綢緞,喝酒,吃肉,如果能有媳婦,那就更滋潤了。

完事了不能實現,哥仨還壹陣抱怨,我們這壹身本事,其實就是混不吝,真是懷才不遇了。

“ 人生壹世,草生壹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 學得 他們過壹日也好! ”

哥仨沒有壹個願意打魚的,打魚能有屁的出息啊?打壹輩子也買不起房,那還打個屁啊?

要是哪個黑道大佬來擡舉壹下我們多好?到時候只要有錢花,給他賣命也再說不惜。

“ 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裏水裏去,火裏火裏去。若能夠受用得壹日,便死了開眉展眼。”

等吳用告訴他們晁蓋很欣賞妳們,想邀請妳們去打劫生辰綱的時候,哥仨興奮到不能自已。

都拍著自己的脖子說:“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亡命徒的形象躍然紙上。

其實別說是劫取生辰綱,就算是有人說讓哥仨去皇宮裏,找機會刺殺掉宋徽宗。

也不是不行嘛,只要妳價錢給到位,還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哥仨也是在待價而沽。

所以他們才不是被壓迫的小綿羊,反而是利益熏心的野獸,時刻準備下山捕獵。

說回到最初的問題,壹三四六哪去了?您看看還活著的二五七,應該心裏就有數了。

最後,不可否認,阮氏三雄活得確實灑脫,我也很羨慕這種生活態度,但是僅限於羨慕。

其實如果讓我換位到他們身上,我更希望是在梁山泊裏打魚,撈壹網金色鯉魚,唱壹曲自在漁歌……

“生來不會讀詩書,只在梁山泊裏住。小舟飄蕩蘆花裏,村酒深藏在草屋。”

(壹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錯過的水滸解讀,可以關註“讀書的小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