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出力不討好。但有的人性格就是這樣,他也不是懦弱,天性就是喜歡默默幫助別人,然而,往往做壹些好事,最後卻被人誤解。
經常做出力不討好事情的人,歸根究底還是他太重情義,事事都會為別人考慮。尤其是對自己的家人,他是會無條件付出的,即使別人根本領情,他也覺得自己應該那麽做,就算最後被埋怨他都意識不到是自己“多管閑事”。
不過,他也不是不自知,而是把家人看得太重要,但如果真的有人挑明說他的時候,他就會徹底醒悟。
朋友小寧的老公就是喜歡默默幫助身邊的家人,而且經常被人嫌棄,他自己還不覺得有問題,總是跟小寧說壹家人不要計較那麽多,可是他不計較,別人會較真的,他的幫忙根本不被領情。
小寧老公有壹個姐姐和壹個弟弟,他們兩家都沒有小寧家有錢,但是人家也從沒想過占小寧家的便宜。小寧大姑姐的兒子結婚,寧願跟朋友借錢都不向她老公開口,但她老公卻樂滋滋給自己姐姐送去了3萬。
他以為自己是好心幫忙,但小寧大姑姐卻認為這個弟弟從心底裏瞧不起她,大姑姐不好意思明說,委婉地說自己不需要錢,不用別人假好心。其實說的就是小寧的老公,但她老公還不明所以。
小寧回去跟老公說,如果大姑姐沒有借錢就不要主動給她送錢,可她老公卻說:“那是我姐,我聽說她兒子結婚都是跟朋友借的錢,我們條件不錯,這傳出去豈不是讓別人笑話,自己弟弟都不管,讓姐姐到外人面前去借錢。”
小寧說,她老公其實更看重自己的面子,總怕別人說他的閑話,所以他就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盡量讓人挑不出毛病。但他在幫助自己姐姐和弟弟的時候,也的確是知道他們有困難,出壹份好心。
不過,人和人的想法都不壹樣,小寧大姑姐是寧願跟朋友借錢,也不想回娘家跟弟弟張嘴,不是她不領弟弟的情,是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待事情的考量也不在同壹個認知裏。
像大姑姐這樣的事情,之前在小叔子身上也發生過,可是小寧的老公卻不覺得有什麽,她跟老公說對方並不領情,但他卻說是小寧多慮了。有時候還埋怨小寧太計較,沒把婆家人當親人。
小寧有時候對老公的想法也很無語,反正都是他家的親戚,他想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她也沒辦法。
有壹次小叔子升職後請全家人吃飯,中途接到公司的電話先離開了,但是小叔子的老婆在,可她老公看著全家人吃得差不多了,就先去把賬結了,而後小叔子媳婦去結賬,卻得知小寧老公已經結了。
當時,小叔子媳婦要把錢還給他,但小寧老公說自己作為哥哥肯定不能要那個錢,雙方也沒有在這件事上糾結太久,就各回各家了。
結果,次日看到小叔子發的微信時,小寧老公楞了。小叔子說:“我家請客,妳出什麽風頭,不要總是覺得妳有幾個錢就想在我們面前表現,我們雖然沒有妳錢多,但也不至於靠妳施舍,以前有事沒事就給我們錢,我們誰差妳給那壹點,雖然請客時我走了,可我老婆還在,輪不到妳結賬。”
小叔子字裏行間對哥哥都是埋怨,小寧老公的心再大,這壹次也看出了自己多管閑事的後果,他以為的好心,在別人眼裏或許真的是沒必要。
小寧說:“小叔子請客吃飯,中途有事先走了,老公墊付錢,次日看到微信楞了,他跟我說這壹次是真的認清了自己的身份,以前總想著兄弟姐妹之間應該相互幫助,實則,都是他自作多情,不管是姐姐還是弟弟並不覺得他的做法是好心。”
兄弟姐妹之間的幫忙,應該是對方有需要,向妳求助的時候,妳再出手,不要自以為是覺得妳主動,就是雪中送炭,妳的好意在自己看來是重情義,但對方未必需要。
人與人之間最舒適的關系,是要有界限感。雖然兄弟姐妹曾經是壹家人,但結婚後,就要認清彼此之間的關系,在父母的家裏妳們仍是壹家人,但站在各自小家的角度,妳們只是親戚。
小寧的老公看似是好心,註重親情,可說到底,他還是為了自己的臉面,因為經濟條件優越,他想要在外人心裏給自己塑造壹個重情重義的“好人”形象。因此在得知兄弟姐妹需要幫忙的時候,他選擇主動“出擊”,實則,對方的考量是不想依靠他。
兄弟姐妹在結婚前是壹家人,壹旦彼此有了各自的婚姻和家庭,關系也會微妙很多,特別是跟錢有關的事情上,有錢的那壹方不想讓人覺得自己無情無義,沒錢的那壹方也不想仰人鼻息。
人的感情錯綜復雜,對於很多事情的處理,也沒有壹個限定的標準,主要就是看個人的意願和心態。如果願意維護彼此之間的親情,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會對親人的行為過分解讀。
即便是隨著各自人生的變化,曾經的家人變成了親戚,但彼此之間的親情依然尚存,想要維護好這份親情,就要保持好自己的立場,該管的事情不要逃避,不該操心的也不必上趕著面對。
做人壹定要對親情之間的界限有壹個明確認知,只要做好自己範圍內的事情,親人之間的情分便永不磨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