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求識面,王翰願蔔鄰”,這是杜甫的兩大心願。壹個連詩聖杜甫都夢寐以求,希望與他做鄰居的人,可想而知,他的人格魅力應該是不差的。
王翰自幼聰穎過人,才智超群,行為豪放,不拘小節。唐睿宗景雲年間中進士,這時他大概也就二十多歲,可謂少年得誌。並州刺史張嘉貞十分欣賞王翰,兩人經常往來。
王翰後來經常到邊塞地區任職,因為豪放不羈,不拘泥於禮節,混跡於行伍之中,與當地的軍官和士卒關系都很好。他借此也得以明白戍守邊疆的將士們的酸甜苦辣,所以,他寫的詩歌都能準確反映將士們的真實生活和心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短短四句詩,卻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早在西漢時期,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中亞、西亞甚至更遠處的歐洲、非洲的壹些特產就逐漸流入中國,這其中就有葡萄。葡萄,在漢朝時又稱葡桃、蒲桃,原產於西亞。在唐朝時,葡萄已經在我國西部,特別是今天的新疆壹帶廣泛種植,不僅直接使用,還用來釀酒。後世著名的新疆葡萄酒,在唐朝時就已經有了。
(1)“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是壹種無限的豪情
營房內外,葡萄酒倒進了夜光杯,正要飲用呢,忽然用來替代號角的琵琶聲大作。這是有敵情啊!多麽掃興啊!正要開飲美酒,敵情報來!此時,營房內外有人已經喝醉,倒在了沙場之上酣睡。不要笑話他們貪杯,自古以來出征的人能有幾個活著回來的呀!?
有酒就喝個痛痛快快,有肉就吃個飽飽滿滿,有敵就殺他個幹幹凈凈!
戍守邊疆的將士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聚會吃喝時暢快淋漓,高歌壹曲時瀟瀟灑灑,壹上戰場就拼命殺敵衛國。這無限的豪情令人感動、令人欽佩、令人致敬!
(2)“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是壹種難言的悲愴
有酒了,痛痛快快喝醉,躺在沙場之上酣睡,暫時忘卻了邊塞生活的苦累和乏味,也將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帶進了夢鄉。
俗話說“吃飽不想家”,是真的嗎?未必吧。將士們別家遠來這荒涼之地戍守,怎會不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兒呢?可是,思念又有什麽用?將士們,尤其是處在基層的普通士卒,往往都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少年從軍,老年而歸,家中幾十年來發生的變化,自己還能適應嗎?回家後,家人還有嗎?即便有,他們還能認出自己嗎?奔赴戰場,生死難料,每壹戰總有戰友犧牲,自己能活到什麽時候,怕誰也說不準。如此,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戍守邊塞的悲愴與愁苦,讓其都在酒中溶解掉吧。
清朝徐增撰著的《而庵說唐詩》給予此詩高度評價:“葡萄美酒壹頓,夜光杯壹頓,欲飲壹頓,琵琶馬上催壹頓,醉臥沙場壹頓,君莫笑壹頓,凡六頓。古來征戰幾人回則方挫去。夫頓處皆截,挫處皆連,頓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認為此詩是唐朝邊塞詩中最為“得意”之作,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頓”,抑揚頓挫之妙,寫作手法值得推崇與學習。
總之,這是壹首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邊塞詩,它有豪邁、有豁達、有奔放,也有苦、有痛、有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