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唐朝明將郭子儀活了多少歲?他的主要業績有哪些?

唐朝明將郭子儀活了多少歲?他的主要業績有哪些?

84歲,最NB得是單槍匹馬嚇跑吐蕃,那時候回紇和吐蕃叛亂,郭子儀壹個人跑到回紇陣營,吐蕃知道後,連夜跑了。

郭子儀晚年,他的兒子娶了公主,壹次夫妻吵架,他兒子說,要沒我父親,早就沒了妳們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裏告狀,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卻說:“的確,沒有郭家,就沒有我大唐”

郭子儀可以說是功高震主的元帥、將軍裏面僅有的幾個善始善終,富貴子孫的大將軍

獨任朔方無限功—大唐名將之郭子儀

提起郭子儀,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打金枝》這出戲,聯想到他對大唐帝國的忠誠和大度,卻很少有人註意到,他是壹個既深情又癡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從未真正背叛過他的正妻王氏,壹生相濡以沬,不離不棄,兩人是壹對真正的恩愛夫妻。郭子儀壹生有八個兒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個女兒都是王氏的嫡女,僅從生育的頻率和數目就可推斷兩人的感情深度,從王氏的墓碑記載可知,郭曖是郭子儀和王氏的嫡子,後來成為升平公主的駙馬,郭映是郭子儀最小的兒子,也是與王氏所生的幼子。王氏去世之時,郭子儀悲痛欲絕,不能自抑,停柩幾近半年,不忍將愛妻下葬,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才送愛妻入土為安,請名士楊綰撰寫碑文,為王氏的壹生寫下深情的回憶。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門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復有何憾,她嫁的是壹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儀(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身長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時期就通過武舉考試成為左衛長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親郭敬之歷任五個州的刺史),唐代崇尚軍功,重視武舉制度,郭子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太原王氏的親睞,15歲的王家小姐成為了郭子儀的妻子,雖然當時的郭子儀還只是壹個潛力股,但是他擁有非常出眾的資質,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沒有放過這樣的好小夥子。“安史之亂”爆發了,帶給普通百姓的是無數的離亂和痛苦,帶給郭子儀的則是鵬程萬裏、揚名青史的機遇。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範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十五萬叛軍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東都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壹片驚恐之中。郭子儀臨危受命,成為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與訓練有素的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較量,陸續收復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復常山郡的九個縣城,嚴重威脅了安史叛軍的歸路,因為河北各郡是洛陽和安祿山老巢範陽的必經之地,安祿山不敢怠慢,讓史思明帶上幾萬人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郭子儀、李光弼的部隊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隊如影隨行,郭子儀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騎兵,引得敵軍追了三天三夜,正當敵軍精疲力竭之際,唐軍趁勢進攻,史思明大敗,趕緊向安祿山乞求援軍,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萬人。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有十萬人,但郭子儀並不急於交戰,“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郭子儀眼看時機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萬對五萬,斬首四萬級,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頭散發、光著腳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個郡紛紛殺死叛軍守將,迎接王師,叛軍退路已被截斷,人心浮動,唐將哥舒翰又堅守潼關天險,閉門不出,叛軍進退維谷,形勢對朝廷非常有利。在這個關鍵時刻,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壹意孤行,走出了壹個遺恨千古的昏招。本來郭子儀主張堅守潼關,避敵鋒芒,然後北圖範陽,唐玄宗卻嚴辭逼迫哥舒翰出潼關迎敵,潼關守軍壹戰全軍覆沒,叛軍直指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安、洛陽都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大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郭子儀率領五萬朔方軍為其保駕護航,“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聽安慶緒的調遣,安史集團分裂了。朝廷決定展開反擊,皇子李俶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安史叛軍中的騎兵原是唐軍部隊中的精銳,壹向勇不可擋,清渠之戰中叛軍9000騎兵列成長蛇之陣,兩翼包抄,唐軍潰敗,只得退守武功(今陜西武功縣)。郭子儀看到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紇借兵,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4000回紇騎兵趕至鳳翔助戰,唐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由郭子儀全權指揮,郭子儀向唐肅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獲勝,臣將以死謝罪”。

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大戰開始了,唐軍初戰不利,抵擋不出叛軍的攻勢,前軍統帥李嗣業眼見情勢危急,脫掉盔甲,袒露上身,揮刀斫殺,他大聲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殺敵,我們就要全軍覆沒”,前軍士兵手執大刀,所向披靡,唐軍逐漸占據了格鬥的上風。叛軍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埋伏於陣東的叛軍騎兵乘機殺出,偷襲唐軍後方,唐軍大將仆固懷恩率領4000回紇騎兵迎頭痛擊,叛軍騎兵傷亡殆盡,李嗣業與回紇騎兵沖鋒在前,又迂回敵後,中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奮勇殺敵,雙方從中午壹直戰到晚上,唐軍斬首六萬余人,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歸仁放棄長安,向東撤離。安慶緒再度集結叛軍15萬人,在新店(今河南陜縣西)與唐軍鏖戰。

叛軍依山列陣,占據有利地形,唐軍正面進攻不順,回紇騎兵迂回到敵後,將叛軍伏兵盡數殲滅,然後從側翼猛攻,郭子儀率領唐軍正面夾擊,叛軍大敗,壹路東逃。安慶緒驚恐之下,只帶了壹千多步騎兵逃到鄴城(今河南安陽),東都洛陽收復了,唐肅宗向郭子儀真情致謝,“國家再造,都是妳的功勞啊”。兩京光復,郭子儀因功封司徒和代國公,從此名揚四海。接下來,就是整頓隊伍,討伐河北的叛軍。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路節度使奉詔討伐安慶緒,其中郭子儀和李光弼功勛最著,唐肅宗沒有指定元帥,僅由宦官魚朝恩擔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負責協調軍中大員。

郭子儀帶兵從杏園(今河南汲縣東南)渡河,包圍衛州(今河南汲縣)。安慶緒兵分三路,發兵七萬增援。郭子儀在土壘後面布置了三千弓弩手,個個箭術精湛,郭子儀告訴他們,“我假裝敗退,敵軍必然追趕至此,到時妳們萬箭齊發,射殺敵軍”。交戰之時,唐軍後退,叛軍果然追至土壘邊上,伏兵箭如雨下,叛軍心膽俱裂,唐軍斬首四萬級,獲鎧胄數十萬,聲威大振,安慶緒退回鄴城(今河南安陽),堅守不出。

鄴城被唐軍重重包圍,郭子儀引漳水灌城,鄴城水漫金山,城內糧食吃完了,就吃野菜樹皮,連壹只老鼠都能賣到4000的天價。從冬天壹直到第二年春天,鄴城還沒有攻破。三月,史思明親率五萬精兵挑戰唐軍,激戰中,忽然間狂風呼嘯,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咫尺之間看不清東南西北。雙方都陣營大亂,唐軍向南潰退,叛軍向北奔逃,輜械丟得漫山遍野,郭子儀帶領朔方軍退守河陽,拆毀了大橋。此戰唐軍缺乏統壹指揮,損失慘重,各路王師只得撤回本鎮。鄴城失利,使宦官魚朝恩找到了借口,把責任推在郭子儀身上。唐肅宗召郭子儀回朝,讓李光弼代替他指揮朔方軍。將士們哭著挽留郭子儀,郭子儀不敢違背皇命,悵然離去。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邙山戰敗,河陽失守。公元762年,太原、繹州(今山西新繹)兩地駐軍擅殺主帥,朝廷深以為憂。郭子儀被唐肅宗重新啟用,晉封汾陽郡王,當時郭子儀已經年滿六十六歲。

叛軍方面,史思明殺安慶緒,擁兵幾十萬與朝廷周旋。唐肅宗又病重,臥塌之上,皇帝告訴郭子儀,“河東的事就全交給妳了”。到了絳州,郭子儀按軍法殺掉了王元振等數十人,軍亂很快平息,郭子儀帶兵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朝中形勢變化,他又被罷免了軍權。新繼位的唐代宗李豫受宦官程元振的鼓惑,猜疑郭子儀,郭子儀為了表明心跡,把唐肅宗褒揚他的上千道詔書交給了唐代宗,唐代宗深受感動,向臣子表達了自己的慚愧之意。

寶應二年(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剛剛平定,長安兵力空虛,吐蕃起兵二十萬,攻入長安,唐代宗逃到了陜州,作為關內副元帥的郭子儀收集了四千多亡散士兵,白天擊鼓張旗,晚上遍地火把,讓百姓告訴吐蕃人,“郭元帥的大軍從商州(從今陜西商縣)打來了”,吐蕃人信以為真,迅速撤出了長安,唐代宗被迎回了皇宮。他拉住郭子儀的手,感激萬分,“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仆固懷恩不滿朝廷封賞,縱兵劫掠,帶領朔方軍對抗朝廷。朔方兵以前都是郭子儀的部下,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仆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仆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今寧夏靈武)避難。由於心有不甘,他招引回紇、吐蕃十萬人馬,進犯大唐,唐代宗派郭子儀率兵抵禦,回紇、吐蕃心中無底,不戰而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懷恩又招引回紇、吐蕃、黨項三十萬人馬氣勢洶洶而來。郭子儀率領壹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天佑大唐,在此關鍵時刻,仆固懷恩暴病而死,敵軍陣營產生分化,郭子儀知道機不可失,決定單騎去見回紇主將藥葛羅。

郭子儀出發之際,他的三兒子郭晞緊緊拽住父親的馬韁,“回紇人如狼似虎,父親大人是堂堂元帥,怎麽能自己送上門去當俘虜?”,郭子儀對告訴兒子,“現在敵強我弱,如果硬拼,我們父子都要戰死,江山社稷就危險了。如果能與回紇談判,說服他們倒戈,那就是黎民百姓的福氣,扭轉戰局,在此壹舉”,他推開了兒子,向回紇軍營策馬而去。藥葛羅聽說郭子儀來了,將信將疑,他生怕有詐,命人彎弓搭箭,嚴陣以待。郭子儀摘下頭盔,脫掉鎧甲,放下兵器,緩緩而行。當他來到藥葛羅面前時,回紇酋長們壹起拜倒,表達了誠心誠意的歡迎。

郭子儀責備藥葛羅,“昔日回紇軍隊遠涉萬裏,幫助我們收復兩京,大唐朝廷對妳們很不錯。今天妳們背棄舊約,襄助叛臣,是何等愚蠢的舉動。仆固懷恩背叛朝廷,遺棄母親,這樣的人對回紇有何益處?” 藥葛羅十分慚愧,當即向郭子儀表明立場,“我們是被仆固懷恩騙了,他說天可汗已經駕崩,郭令公已經去世,中原無主,我們才興兵來此,現在我們知道天可汗還好好地在長安城裏,郭令公又統兵在此,仆固懷恩被上天所殺,我們怎能夠再與大唐雄師做對呢?”,郭子儀見藥葛羅如此態度,乘機鼓動他,“吐蕃與大唐本是甥舅之國,他們背信棄義,屢次犯境,搶走了無數牛羊馬匹和金銀珠寶,如果妳們與唐軍合兵,反戈壹擊,既可得到吐蕃搶走的財物,又可與唐朝繼續友好下去,這是天賜良機,不能錯過呀”。藥葛羅馬上表示同意,“我們被仆固懷恩騙到這裏,已經愧對令公,我們願意殺敵立功,將功折罪”。雙方訂好了合擊吐蕃的計劃,吐蕃軍隊大難臨頭了,在靈臺西原赤山嶺(今甘肅靈臺縣西),大唐和回紇聯軍雷霆出擊,斬首五萬級,俘虜萬余人,奪回了被吐蕃搶走的工匠、婦女四千多人,繳獲牛羊駝馬數以萬計。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郭子儀單騎退兵,從此名震千古,傳為佳話。

唐代宗大歷年間,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西)、邠州,數次擊退吐蕃入寇,守衛著大唐帝國的平安。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適繼位,召郭子儀還朝,進封太尉、中書令,賜號尚父,免去副元帥和節度使的職務,讓年邁的老將軍回家享福。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八十五歲的郭子儀去世了,陪葬建陵(唐肅宗李亨墓,今陜西禮泉縣),唐德宗親往安福門哭送,賜謚號 “忠武”,按照禮儀制度,郭子儀的墓葬應有壹丈八尺的高度,朝廷特意將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顯郭子儀的蓋世功勛。

縱觀郭子儀的壹生,身系天下安危近三十年,“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壹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欲而議者不之貶”,旁人得其壹尚且不易,郭子儀卻是樣樣俱全,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異數。做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發掘人才,他的部下,有數十人因功位至將相。

做臣子,他忠貫日月,此心無二。做父親,他和王氏夫人嚴格教導子女,兒子女兒人品端方,才華出眾,沒有壹人走上斜路。他的三兒子郭晞曾駐守邠州,協助邠州節度使白孝德防守吐蕃和回紇,郭晞手下有十幾個士兵酗酒鬧事,還拔刀刺傷了酒店主人,段秀實不徇情面,將這十多個士兵就地正法,在郭晞的軍營裏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軍士們準備宰了這個膽大妄為的老頭。段秀實當面教訓郭晞,“郭令公功勞蓋世,人人敬仰,妳作為他的兒子,卻縱容士兵橫行不法,胡作非為,這樣下去,郭家的功名還保得住嗎”,郭晞十分慚愧,向段秀實誠懇致謝,認為這是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他不準軍士為難段秀實,段秀實在郭晞的軍營裏過夜,郭晞親自為他站崗放哨,以防歹人加害。第二天,還和段秀實壹起前往白孝德處賠禮道歉,郭晞為將如此,實在應歸功於郭子儀夫婦教子有方、忠厚傳家。郭子儀的女兒也是才女,有壹次,兩位著名畫家為郭子儀的女婿趙縱畫像,畫完之後,眾人認為兩幅畫像不分高下,郭子儀的女兒語出驚人,得到眾人壹致的認可,她說韓姓畫家“空得趙郎狀貌”,周姓畫家“兼移其神氣,得趙郎性情笑言之狀”,如果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又如何能說出如此精辟的點評。郭晞和駙馬郭曖都是王夫人的嫡子,在奉天之難中與唐德宗同生***死,浴血奮戰,傳承了郭子儀的忠烈家風。皇帝仰仗郭家,郭曖和升平公主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表侄李純,也就是後來的唐憲宗,郭曖和升平公主的兒子郭鏦娶了自己的表侄女漢陽公主,郭鏦身長七尺(2.1米),相貌堂堂,如果不是人品出眾,皇家又怎會如此熱衷於“親上加親”。郭子儀福澤綿長,到了宋朝仁宗年間,皇帝還尋訪到他的平民後裔,封以官職,以示忠義之士會蔭庇後人。

做同僚,郭子儀洞悉世情,汾陽郡王府從來都是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壹次,郭子儀的壹名手下將領到外地任職,去汾陽郡王府辭行。在王府裏,他看見堂堂的汾陽郡王正為夫人和女兒做奴仆,端著洗臉水,拿著手巾。郭子儀的兒子覺得臉上無光,壹齊勸說父親,希望父親能夠自重,不要讓外人笑話,郭子儀給兒子們講明道理,“我家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糧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築起高墻,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人與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風點火,郭氏壹族很可能招來滅族之禍,現在我打開府門,任人進出,即使有人想誣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兒子們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郭子儀晚年在家養老時,王侯將相前來拜訪,郭子儀的姬妾從來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寵臣盧杞前來拜訪時,郭子儀趕緊讓眾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這位“鬼貌藍色”的當朝大臣。盧杞走後,家人詢問原因,郭子儀說道,“盧杞此人,相貌醜陋,心地險惡,如果姬妾見到他,肯定會笑出聲來,盧杞必然懷恨在心,將來他大權在握,追憶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禍臨頭了”。後來盧杞當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應驗了郭子儀的說法,壹場大禍被郭子儀消彌得不著痕跡。

做敵人,除了單騎退敵的英雄虎膽,藩鎮悍將也對郭子儀鞠躬如儀,壹向桀驁不馴的藩鎮田承嗣就說過,“我的膝蓋很久沒有跪人了,今特為郭令公壹跪”。郭子儀壹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壽雙全,名滿天下,做臣子、做上司、做統帥、做同僚、做丈夫、做父親、做敵人都幾近完美,實在稱得上是人臣的典範、軍人的楷模,他娶得是五姓家的好女子,得妻若此,復有何求?人生至此,復有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