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喜劇或小品語言的應用技巧,使人發笑的技巧,笑的原理

喜劇或小品語言的應用技巧,使人發笑的技巧,笑的原理

小說是多方面、細致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散文體敘事性的文學樣式。因為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和主宰,所以小說反映社會生活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細致地、多方面地刻畫人物的性格;因為人總是在壹定的環境中生活,不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有著不同的個性品質,與此同時,同壹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來的氣質與個性也不同,所以小說特別重視環境的描寫;因為人的個性只有在具體的矛盾沖突中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所以小說著力地描寫錯綜復雜的矛盾鬥爭。

小說是認識社會的窗口。閱讀和欣賞小說,可以提高我們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我們的寫人敘事能力。下面談談小說的基本特點及閱讀與欣賞的要點等問題。

壹、小說的基本特點

小說是通過描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是構成小說的三個基本要素。寫進小說中的人、事和環境都是經過典型化了的。什麽是典型化?先舉個例子來說吧。這裏現在有壹大筐西紅柿,其中有大有小,有好有壞。賣西紅柿的向顧客推銷西紅柿時總是挑最大的、顏色最好的拿到手裏向顧客推介:“妳看這西紅柿,個大肉厚,色澤飽滿,熟得多好,味道肯定差不了。”典型化的道理與此相似。

小說創造過程的典型化包括這麽幾個方面:壹是在大的社會生活背景下裁取最能反映社會生活本來面貌的局部生活場景,這是環境的典型化;二是選取能夠充分展現人物精神世界的生活故事,這是情節的典型化;三是將壹類人性格方面的***同點濃縮在壹個人的身上,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化。小說創作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典型化決定了它主體的基本特點:

(壹) 多方面、細致地刻畫人物

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和主宰。文學要反映社會生活,再現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就不能不以各種各樣的人物作為描寫的主要對象。小說在這壹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為了讓讀者從人物身上看到其所處時代的精神面貌,作者總是想方設法地把人物寫活,同時展示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多方面地刻畫人物形象成為小說這壹文學體裁最大的特點。

在小說裏,只要是表現主題和人物性格刻畫的需要,既可以寫人物過去的活動,也可以寫人物現在的生活。如《斷魂槍》中寫沙子龍性格的變化:“這條槍與這套槍,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壹帶,給他創出來‘神槍沙子龍’五個字,沒遇見過敵手。現在,這條槍與這套槍不再替他增光顯勝了;只是摸摸這涼、滑、硬而發顫的桿子,使他心中少難過壹些而已”;既可以寫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外在形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感世界。如《風波》中關於七斤嫂心理活動的描寫:“七斤嫂記得,兩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經罵過趙七爺是‘賤胎’,所以這時便立刻直覺到七斤的危險,心坎裏突突地發起跳來。”

除了直接描寫以外,小說還可以憑借敘述人的語言,對人物進行多方面的描述。如小說《陪襯人》對主人公杜朗多性格的刻畫。

既然通過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來反映生活是小說的最大特點,那麽小說創作的中心任務就是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允許充分的想象和虛構。如小說《陪襯人》為了成功塑造奸商杜朗多的形象,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和虛構。

(二) 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

人的個性常常在具體的矛盾沖突中才能表現出來。小說要多方面、細致深入地刻畫人物的性格,必須借助於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矛盾沖突越激烈,人物的個性才表現得越充分,因此,優秀的小說作品有著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並借此來多側面、深入細致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設置壹明壹暗兩條線索,明線上展現德拉的純潔與善良,暗線上展現傑姆的真誠與癡情,故事情節比較完整,明、暗兩線交織,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得十分清晰。

(三) 具體、生動的環境描寫

小說既要刻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就必須要有具體的環境描寫。因為人物總是在壹定的環境裏活動,受壹定環境的影響;事件也總是起因於壹定的環境,在壹定的環境裏發生發展。所以,在小說裏,只有具體地描繪環境,才能具體、真實和深刻地表現出人物和事件的特征,才能揭示出人物的活動和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的原因和背景。可見,環境是小說的壹個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具體地描繪環境是小說又壹重要的特點。如魯迅先生的《風波》這篇小說中,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水鄉農村。倘使在城裏,趙七爺貌似強大的淫威將無處可施,九斤老太的“壹代不如壹代”也沒人會理會。

由於小說具有多方面、細致地刻畫人物,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具體、生動的環境描寫這樣壹些基本特點,因而它就成為了壹種容量最大,最適宜表現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深受讀者喜愛的文學樣式。

二、小說的分類

小說壹般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四種。它們在取材、人物刻畫、情節安排、環境描寫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各有特點。現分述如下:

(壹) 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容量大,包含繁多復雜的內容,容納眾多的人物。要著重寫出人物長期生活的歷程,描寫人物之間縱橫交錯的各種社會階級關系。作品中往往有幾組不同類型的人物,幾個主人公,其中有正面人物、有反面人物,人物有主次之分。內容廣、人物多、故事情節線索復雜,在壹條主線之外,還常常有幾條副線。它要通過對各種人物的塑造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的描寫,揭示出復雜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鬥爭的各種現象,要反映出壹定時期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面貌。

長篇小說往往在主要線索貫穿下,展開系列的矛盾沖突,因此它所反映的主題思想就更廣闊,更深厚。

(二) 中篇小說

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中間,它描寫的社會生活和鬥爭歷史不如長篇小說廣泛、復雜,也不像長篇小說那樣有眾多的正面人物,復雜多重的線索,但比短篇小說反映社會生活要寬廣,情節和人物也比短篇小說復雜,不像短篇小說只著重刻畫壹個人物的形象,集中反映社會階級鬥爭生活的壹個方面。

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並無十分明顯的界限,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的,則近似長篇;篇幅較短、容量小的,則近似短篇。

(三) 短篇小說

篇幅短小,要求人物少,情節單純,場景集中,它的特點是:

1、突出、細致地刻畫主要人物,壹般要集中刻畫壹個人物,其他人物則力求簡要,緊緊圍繞主題,為突出主要人物服務,其他人物則作為陪襯。

對於主要人物,不能寫他的壹生,而選取其經歷、性格品質中最突出的部分作題材,對主要人物的歷史,往往采取插敘的方法介紹或補敘出來。

2、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不能寫得十分復雜,壹般以壹件事或壹種事物作為貫穿全篇的情節線索,牽引著若幹個小的情節,構成壹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來表現人物,突出主題。

3、要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背景的描寫,但不能描寫更多場景,壹般都在較為集中的壹兩個或幾個場景中展開故事、刻畫人物。

(四)小小說

小小說,又叫微型小說、袖珍小說。它較之短篇小說,篇幅更短、人物更少、情節更單純。它只描寫生活中的壹個片段,以壹人壹事為主;寫人物只勾勒輪廓。寫法很像速寫。它反映生活及時,形式易於掌握,很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三、小說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小說的人物描寫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壹)概括的具體介紹

概括的具體介紹,就是具體描寫人物的壹件或數件事情,以概括介紹人物的生平、性格、思想、品質、作風、習慣等。這種概括描寫壹般都是安排在人物出場的前後。請看《三國演義》第壹回,在曹操出場後,是這樣來介紹曹操的:

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遊蕩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曹操之父)。嵩責操。操忽心生壹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後叔父但言操過,嵩並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

作者通過曹操假裝中風欺騙叔父、後又花言巧語欺騙父親壹事的具體描寫,概括介紹了曹操奸詐的思想性格。這種概括的具體介紹方法,能收到舉壹反三的效果。只要行為、事件選擇得準確、典型,就能夠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突現出來。

(二)肖像描寫

肖像描寫就是對人物外形的描寫,其中包括人物的容貌、姿態、神情和衣飾等描寫。肖像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壹。因為壹個人的出身、地位、經歷、環境、性格、思想、作風,都可能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痕跡。所以肖像描寫得好,往往可以由表及裏,把人物的生活經歷、思想性格、內心世界清清楚楚地展現出來。著名作家都很重視人物肖像的描寫。托爾斯泰對《復活》主人公瑪絲洛娃第壹次出場的肖像,先後作了二十次修改:

她是瘦削而醜陋的黑發女人,她所以醜陋,是因為她那個扁塌的鼻子。(紀錄影片《托爾斯泰手稿》譯文)

高高的個子,帶有凝神和病態的樣子。(同上)

壹個矮個子的黑發女人,與其說她是胖,還不如說她是瘦的。她的臉本來並不漂亮,而在臉上又帶著墮落的痕跡。(同上)

這是頭幾稿的描寫。這裏只強調瑪絲洛娃的醜陋和墮落,顯然是不準確的。如果她真的這樣醜陋的話,那麽她怎麽會吸引風流的聶赫留朵夫呢?如果她並不能吸引聶赫留朵夫,沒有受聶赫留朵夫的欺騙,那麽後來她怎麽會墮落呢?托爾斯泰不滿意,於是又進行修改:

美麗的前額,卷曲的頭發,勻正的鼻子,在兩條平直的眉毛下面,有壹雙秀麗的黑眼睛。(同上)

這壹稿把瑪絲洛娃寫得很美。如果說這是少女時代的天真無邪的瑪絲洛娃的話,那也許寫對了。可是,站在讀者面前的並不是作為少女的瑪絲洛娃,而是壹個已經墮落了的站在法庭受審的女“罪犯”,作家把她寫得那麽美,連壹點墮落的痕跡也看不到,這顯然不真實。托爾斯泰當然註意到這壹點,於是又反復進行修改,直到第二十稿才把瑪絲洛娃的肖像定下來:

壹個小小的、胸脯豐滿的女人,貼身穿著壹套白色布衣布裙,外面套壹件灰色的囚大衣……,她頭上紮著頭巾,明明故意的讓壹兩綹頭發從頭巾裏面溜出來,披在額上。這女人的面色顯出長久受監禁的人的那種蒼白,叫人聯想到地窖裏儲藏著的白番薯所發的芽……兩只眼睛又黑又亮,雖然浮腫,卻仍舊發光(其中有壹只眼睛稍稍有點斜睨),跟她那慘白的臉兒恰好成了有力的對照。

這最後壹稿不但寫得十分具體、生動,而且寫得非常準確、鮮明。在這裏,托爾斯泰巧妙地把瑪絲洛娃肖像的兩種不同的特征,對照起來描寫。她的眼睛是美麗的:“又黑又亮”、“仍舊發光”。可又是病態的:“浮腫”,並“有壹只眼睛稍稍有點斜睨。”她的身體是健康的:“胸脯豐滿”。可又是受摧殘的:臉色因長期受監禁而顯得“蒼白”。她穿著囚衣,明明是壹個痛苦的囚徒,可她還有心思輕佻地打扮自己的頭發。這就告訴讀者,瑪絲洛娃曾經是壹個美麗、善良的勞動婦女,但她遭到了沙皇專制制度和貴族階級的壓迫和侮辱,已經變成了壹個身心都受到摧殘和毒害的女犯人了。這樣,作者僅僅通過壹幅肖像畫,就把人物的生活命運和思想性格準確地反映出來了。

描寫人物的肖像,以描寫人物的眼睛最為重要。因為眼睛最富於表情,最能傳達壹個人內心的秘密,所以,描寫人物的眼睛,就最能抓住人物的特點。魯迅說:“要極省儉的畫出壹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南腔北調集?我怎麽做起小說來》)這是經驗之談。

(三)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是通過描寫人物具體行動(包括大的行動和小的動作),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壹種方法。這是最重要的人物描寫方法之壹。因為人物的行動,能最充分有力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儒林外史》第五回,是這樣描寫嚴監生臨死時的行動的:

……病重得壹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壹屋的人,桌上點著壹盞燈。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壹進壹出,壹聲不倒壹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裏,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別人都說不相幹,只有我曉得妳的意思!妳是為那燈盞裏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壹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了壹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壹點頭,把頭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在這裏,小說具體描寫了嚴監生在斷氣之前 “伸著兩個指頭”和搖頭、點頭的動作。這幾個動作很簡單,卻極其典型。嚴監生臨終前沒有絲毫對親人的眷念,倒是為床頭燈盞裏多點了壹根燈草而不肯斷氣,這就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他的慳吝和愛錢如命的思想性格,也可以說是對這位地主鄉紳為人壹生的典型概括。

(四) 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是指人物的獨白、對話或幾個人物談話的具體描寫。古語說:“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極易顯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因此語言描寫也是重要的人物描寫方法之壹。如《斷魂槍》中對王三勝的語言描寫:

王三勝——沙子龍的大夥計——在土地廟拉開了場子,擺好了家夥。抹了壹鼻子茶葉末色的鼻煙,他掄了幾下竹節鋼鞭,把場子打大壹些。放下鞭,沒向四圍作揖,叉著腰念了兩句:“腳踢天下好漢,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圍掃了壹眼:“鄉親們,王三勝不是賣藝的;玩藝兒會幾套,西北路上走過鏢,會過綠林中的朋友。現在閑著沒事,拉個場子陪諸位玩玩。有愛練的盡管下來,王三勝以武會友,有賞臉的,我陪著。神槍沙子龍是我的師傅;玩藝地道!諸位,有願下來的沒有?”他看著,準知道沒人敢下來,他的話硬,可是那條鋼鞭更硬,十八斤重。

這段語言描寫突出地表現了王三勝那種粗曠、豪爽而又淺薄的個性。

語言描寫,要求高度個性化,能“使別人從談話裏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魯迅:《花邊文學?看書瑣記》)。我們知道,人物語言的特點是由他(她)的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由於沒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條件,所以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物語言。每個人都以他自己獨有的習慣、方式、腔調、詞語講著話。因此,要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必須以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為必要條件。

(五) 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指通過人物內心狀態的描寫,以揭示人物內心的精神世界,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方法。這種描寫方法,可以細致入微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也是壹種常用的人物描寫方法。例如魯迅的《阿Q正傳》是這樣描寫阿Q臨刑前夕的心理活動的:

阿Q正羞愧自己畫得不圓,那人卻不計較,早已掣了紙筆去,許多人又將他第二次抓進柵欄門。

他第二次進了柵欄,倒也並不十分懊惱。他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進抓出,有時要在紙上畫圓圈的,惟有圈而不圓,卻是他“行狀”上的壹個汙點。但不多時也就釋然了,他想:孫子才畫很圓的圓圈呢。於是他睡著了。

這是壹段很深刻的心理描寫。阿Q在死刑罪狀上畫了圓圈,眼看就要被砍頭,但他仍舊不覺悟、不憤怒、不抗爭,倒在想自己的圓圈畫得不圓,有失面子,是“行狀”上的汙點。但後來連這壹點不痛快的感情也消失了,因為他又想到孫子才畫得很圓,他自己倒象壹個爺爺了,他又在幻想中取得了精神勝利。這段心理描寫,可以說入木三分,突出地表現了阿Q麻木不仁和愚昧無知的精神狀態。

(六) 景物描寫

是指通過周圍景物的描寫,以襯托人物情緒和人物性格的方法。我們知道,環境和人物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環境可以影響人物的思想性格,而具有壹定思想性格的人物,反過來又可以影響周圍的環境。這樣,通過人物在景物上所留印記的描寫,或是通過景物色調和人物心情關系的描寫,也可以間接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情緒。

例如俄國作家岡察洛夫的小說《奧勃洛摩夫》這樣寫主人公的寢室(又是書齋和會客室):

掛在墻壁上的畫框,旁邊有上灰的蛛網,如同齒形的裝飾,粘著。鏡子與其說供照映,毋寧說是代木板用的;滿面積著灰塵,準可以寫下什麽備忘錄。絨毯沾滿了汙點。沙發上拋著忘卻收拾的面布。桌上每早大概總留著前壹晚上的食器、鹽盂和啜剩的殘骨。還放著小片面包之類。

要是沒有這項食器,沒有放在被上供抽煙的煙袋,或者沒有那吊著煙袋的主人,那麽誰都可以為這屋子是沒有人住的。什麽東西,全都蒙上灰塵,全部褪了色。全沒有那人住的生氣的痕跡。尤其是書架,二三冊書本,盡那麽開著頁子,拋著。放著報紙。寫字桌上擺著墨水瓶和鋼筆。打開著的書頁為塵埃所染,變成黃色——仿佛是好久以前給拋在這裏的。報紙的日子是去年的。要是把鋼筆插進墨水瓶去,其中的蒼蠅就會吃驚地嗡地飛起。

作者在這裏並沒有直接寫奧勃洛摩夫的性格,只是寫他住的住房和住房裏的各種東西,就生動地襯托出他慵懶的性格特點。仿佛這屋子裏的每壹件東西都在說:“我也是壹個奧勃洛摩夫。”

上面我們介紹了幾種常見的人物描寫方法。這裏必須說明:小說家在運用人物描寫方法的時候,壹般都不是單獨使用壹種方法,而往往是把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多種多樣的描寫,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多方面地生動具體地展示出來。至於小說的其他藝術表現手法,因限於篇幅,這裏就不談了。

四、小說閱讀與欣賞的要點

小說既然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環境的描寫,塑造各種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廣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文學樣式,那麽,閱讀和欣賞小說,可以增強我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分析和評價事物的能力,提高我們寫人敘事的能力。小說的閱讀與欣賞,有以下幾個要點:

(壹) 分析人物形象

人總是生活在壹定的社會環境之中的,其思想上總會烙上時代的印記。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是小說的壹個重要特點,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把握小說主題的關鍵。小說塑造典型人物的基本方法是“雜取種種人,合成壹個”,使人物具有獨特性,又能集中其壹類型的特征。分析典型人物,既要分析典型人物與其所代表的壹類人的***性,又要分析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的個性。具體的分析方法是:註意從人物的肖像、語言、行為和心理描寫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來分析作者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感情與思想。如《風波》中的九斤老太,其思想是腐朽的,性格是頑固的,只要她這壹類人活著,封建思想的根就還在。小說末尾寫“九斤老太早已做過八十大壽,仍然不平而且康健。”作者借此要表現的思想是:封建殘余思想還將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毒害著年輕的壹代,六斤的裹腳就是例證。

(二) 分析故事情節

情節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事件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壹般由壹系列矛盾沖突所構成。分析情節,有這麽幾個要點:壹是看情節對展示人物性格和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和鬥爭,人物處在矛盾鬥爭中時,怎樣對待矛盾,怎樣解決矛盾,都是由他們的性格決定的。因此,從人物在矛盾沖突中的表現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註意矛盾鬥爭的尖銳性。好的小說,不管是寫什麽題材的,不論情節多麽曲折,都要把矛盾的尖銳性體現出來。故事中矛盾沖突的尖銳性,正表明了作者對生活認識的深刻性;三是看故事情節的真實性、合理性,小說中藝術地再現生活的矛盾,必須是生活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是真實的矛盾,它完全符合人們思想感情活動的規律,切合人物性格發展的軌跡;四是看情節的生動性。生動的情節往往曲折多姿、復沓回旋,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使主題表現得更鮮明,人物形象更突出。

分析故事情節,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壹是理清結構,二是尋找線索,三是抓住場面描寫。

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的體現,分析情節時要註意抓主要的矛盾沖突。與此同時,要明確情節分析是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小說主題的壹種手段。因而,在分析故事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註意理解、體會它對人物性格形成和揭示主題的作用。

(三) 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

人總是在壹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其個性各異。小說中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礎,是情節發展的依托。自然環境的描寫常常是為制造氣氛、襯托人物的心境、表現人物之情趣而安排的,壹般帶有作者的感情傾向;社會環境的描寫是為展示人物間的相互關系和展示人物的性格服務的。

分析典型環境,首先要把人物同典型環境聯系起來,因為人物性格的形成、變化始終離不開環境;其次,要看到人物對環境的改造作用。人總是在努力地改變著自己的生存環境,人們的努力常常使環境發生變化。優秀的環境描寫,並不是靜止地為人們的活動提供場所和制造氣氛,而是與人物與情節水乳交融地聯系在壹起,成為刻畫人物性格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 把握小說的主題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描寫典型環境,都是為了表現壹定的主題的。人物形象身上、環境描寫之中,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分析人物、分析情節和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把握小說的主題上面。只有把握了小說的主題,才能認識到這篇小說的社會價值和作用——是啟發人思考的,還是鼓舞人奮進的;是揭露社會醜惡現象的,還是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