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誌不怕遲
明代的李贄,小時候家裏很窮,但是壹直都刻苦好學,他說讀書人要有“超然誌氣,求師問友於四方”。他到北京之後,已經是壹個老人了,聽說淡園老人焦弘對《易經》很有研究,就去拜焦弘為師。比他年輕 15歲的焦弘很感動,與他成了忘年之交。李贄跟著焦弘學習《易經》,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和研究,終於把難以理解的《易經》學得很透徹。李贄59歲那年,單身來到湖北麻城,在壹所寺院裏住下來,專心攻讀,發憤學習。從儒家經典到佛教經文,從歷史名著到文學作品,他都認真地研讀。他不光讀書,還批書寫書,寫了30多種著作。連李贄自己都說,當時已經“忘全其地之為楚,身之為孤,人之為老,須盡白而發盡禿也”。
李贄 70歲的時候,他寫了壹首詩《讀書樂》,最後兩句是:“寸陰可惜,豈敢從客”。表達了他雖已古稀之年,但決不浪費光陰錯過時間的勤勉精神。
戈爾德壹生的目標
——立誌以後要腳踏實地才可以實現
有壹個叫作戈爾德的人,他給自己設計了壹張《壹生的誌願》的表,表中按照各個階段確立了 127個目標:到尼羅河探險;登喜馬拉雅山;駕馭大象、駱駝;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壹世走過的路;主演壹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機;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寫壹部樂曲;寫壹本書;遊覽世界上每壹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當時他只有15歲。
戈爾德把他的目標每壹項都編上號,然後有步驟地壹個壹個去實現,等到他 59歲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106個目標。他幾乎爭取每年都完成壹項計劃,但也不斷地添加新的目標,向自己提出挑戰。他堅信,有壹天他可以實現所有的目標,直到最後壹個。
壹個人不怕立下太多的誌向,但是壹定要有把誌向實現的信心和勇氣,要腳踏實地地壹個個去做,總有實現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
左思矢誌不渝
——實現誌向要有恒心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的時候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撰寫《三都賦》。陸機聽說以後拍掌大笑,說左思年紀輕輕,又粗俗不堪,居然妄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就算寫成了,也只是壹文不值的壹堆廢紙,只配用來蓋酒壇子。
左思根本不理會陸機的羞辱,毅然投入寫作,他多次登門求教於曾經遊歷過岷地的張載,以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並親自作了大量的察訪,收集了各種資料,然後全力寫作。他在家裏到處都放滿了紙和筆,甚至連籬笆邊廁所裏也有,以便自己可以隨時記下想起來的好詞句。
左思花費了大概十年的時間寫作、整理和修改,終於完成了《三都賦》。他送去給陸機看,陸機手捧《三都賦》,又驚訝又慚愧,對左思佩服得五體投地。
聖西門的偉大誌向
——立誌要高遠
法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出身於貴族家庭,從小就立下了遠大的誌向。為了激勵自己,他要求家裏的仆人每天清晨都對他說:“起來吧!偉大的事業在等著妳呢。”以此來催促自己早起學習和鍛煉。
在聖西門 19歲的時候就以誌願兵的身份遠赴美國的獨立戰爭,23歲戴著勛章和上校的軍銜回國,不久被任命為法國東方要塞麥次的衛戍司令。解除軍職以後,聖西門到歐洲各地考察,產生了要在世界消滅貧困和增加“貧苦階級”的物質文化福利的理想。於是,他開始壹個心思地投入了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聖西門主動放棄了伯爵的頭銜。他埋頭著書立說,明確地提出了空想社會主義的主張,還著手進行過壹些社會實驗。
當然,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聖西門關於理想社會的設想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是他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為後來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但聖西門壹生都在為謀求人類社會的進步、為“貧窮階級”謀福利而努力,為後世的人所敬仰。
漫遊世界
——為了誌向而不怕艱難困苦
20世紀30年代,上海青年潘德明,徒步環球旅行,歷時7年。
潘德明出生於浙江湖州壹個成衣匠家庭,他從小酷愛體育,“夙抱壯誌,欲作世界漫遊”。因此,他潛心鉆研外語,閱讀世界地理和旅遊書籍,為環遊世界做了準備。
1930年6月18日,《申報》報道“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的消息,潘德明聞訊後立即報名參加,開始步行團有8人,等到了越南之後,就只剩下他壹個人了。旅行途中他歷盡艱險,他曾經三次遇虎,1932年初,他穿越1380裏的沙漠去利雅得時,因為缺水而昏迷,幸好遇到壹個駱駝隊才獲救。1937年7月,潘德明戰勝艱難險阻,環遊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雲南西雙版納。
“為了中華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