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什麽是“大笑”心理療法?

什麽是“大笑”心理療法?

當妳聽到“笑療法”這個名稱時,妳也許會感到我們講的“心理療法”,越講越“神”了。笑,難道也可以“醫治”疾病嗎?先請妳聽壹段真人真事。

壹、“笑”的治療原理

1979年,美國出版了壹本叫做《笑有益於血液——幽默的醫療作用》的通俗著作,作者是美國醫生雷蒙德·穆迪。他在這本書裏講道:壹個名字叫做諾曼·卡曾斯的美國記者,突然得了缺乏膠原的病(“膠原”是結締纖維的主要構成物,這位記者由於器官結締纖維嚴重損傷,因而行動艱難)。

當他接到醫院的“沒有治愈的希望”通知後,他並沒有因此而嚇倒。他借來了大量的幽默喜劇錄像影片,每天在家裏放映欣賞。先是10分鐘的大笑,感到有鎮痛的作用,疼痛緩和壹些,可以睡上兩個小時;後來他索性看上幾個小時,大笑幾個小時。經過幾個禮拜後,他的病非但沒有惡化的跡象,反而有了顯著的好轉,經過10年後,這位記者的身體依然很好。

笑,開心的大笑,在這位患重病的記者身上顯示了神奇般的力量。那麽這種威力來自何處呢?簡單說來,就是這位記者每笑壹次,他的橫膈膜就大約蠕動18次,而在他微笑時,蠕動的程度要略小壹些。樂觀和愉快使他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更好地發揮了協調作用,使他的內分泌穩定,免疫力增強,從而控制了疾病的進壹步惡化發作。

如果這位記者在確診他患了膠原性疾病這種不治之癥後,陷進了深深的憂郁、悲哀和絕望深淵裏,那麽,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他身體的免疫反應會被抑制住,他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這兩種細胞都有抗病的機能)的產生和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這樣,就不僅僅不能減弱他的病癥,反而會增進他的病變。

二、抑郁致癌

國外學者已經研究證實,“憂郁、失望、悲哀是癌癥發生的前兆”。有人曾對100名白血病人、淋巴瘤病人進行了回顧研究,發現癌癥發生前的1年左右,大部分病人有過個人或家庭不幸遭遇的經歷。其實,我國醫學中早就有過“郁結傷脾,肌肉消薄與外邪相搏而成肉瘤”的理論,這講的也就是國外現在才發現和證實了的“新”理論。這些新科學理論的主要依據就是:悲哀之所以會使人致癌,就是因為悲哀可以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影響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功能,於是妨礙了及時地抑制和消滅癌細胞。

國外還有壹個試驗證實,很多種疼痛是由於肌肉所造成的,或者是因為肌肉緊張而加劇起來。這種情況,往往連忍受病疼的人自己也忽略了。比如說,由於肌肉緊張而引起的頭痛,就是壹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有些人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於是他在不知不覺間,頭和脖子的肌肉就會緊張僵硬起來,緊跟著頭也就疼起來了。

如果運用大笑的療法,情況就會正好相反:笑能使肌肉的緊張程度緩和,疼痛也就跟著減輕或消失掉。因此,妳應該放松肌肉。那麽,怎樣放松肌肉呢?妳可以笑,大笑,因為笑的時候,肌肉就會放松。

當然,並不是鼓勵人們為了笑而笑,這樣的笑不是發自內心感受,不會觸動情感神經,也就不會收到應有的療效。但是,建議人們養成笑的習慣,用笑的表現來誘發出妳的快樂與希望。正如妳總是緊皺眉頭,會誘發出妳的郁悶那樣,妳若是能夠養成平日裏總是保持舒展眉頭的習慣,也許多少會有助於妳驅散愁霧。

三、快樂者健康

在日常生活裏,人們可以經常看到,凡是性格幽默風趣的人,大部分是快樂的人、充滿希望的人。他們對待壹件不順心的事,往往壹笑置之、不以為意;他們會總結經驗教訓,再接再厲地把事情辦好。而那些性格過於拘謹的人,卻會因碰到不順心的事情而煩惱、憤懣,悶悶不樂;有的甚至總是記住這件不愉快的事情,唉聲嘆氣,自怨自咎。幽默的人,會笑的人,處在任何沮喪困苦的逆境中,都能將緊張情緒緩沖掉,而保持輕松的自信的心情,從而降低心理壓力,緩和內心沖突,排除內心的抑郁,不至於因此而陷入不健康的心理困境中。

因此,有人將幽默、笑叫做“精神上的消毒劑”。這種說法並不過分。笑、幽默,實際上是壹種有效的心理療法。

在日常生活裏,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高興和悲哀等不同情緒,對於身體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說,當妳悲哀憂愁的時候,多麽好的美味佳肴也難以下咽,即使妳勉強地吃下去,也會由於“氣裹食”,感到胃裏膨悶脹滿,難以消化。這就是因為悲傷和憂愁,通過大腦影響了植物性神經的正常活動,產生了生理上或者病理上的改變。

人們為什麽在沮喪憂慮時,食欲會減退呢?這是因為當妳在沮喪憂慮的時候,妳胃壁的血液量就會減少,使得胃黏膜變得蒼白無力,胃液分泌也隨著減少了。妳在大怒的時候,為什麽會有胃部空虛的饑餓感覺呢?這是因為妳在激烈發火時,胃黏膜會充血,血液增加,胃的蠕動加快,胃液分泌大量增加。

同樣的,如果妳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下,那麽,胃液會受情緒的影響,分泌過多,侵蝕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久而久之就容易發生潰瘍病了。由此可以看出,笑和幽默的對立面——悲哀、憂愁、沮喪、憤怒等消極的情感和情緒,無疑是“精神上的腐蝕劑”。這樣壹來,就更可以襯托顯示出笑的積極作用了。

為了保持心理健康,建議青年朋友每天看些、聽些能使妳開懷大笑,或者是耐人尋味的幽默的笑話、漫畫、相聲、喜劇、書籍、雜誌等。總而言之,每天都要盡量去尋找笑料,縱情地笑、開懷地笑,使勁地大笑。因為這樣的笑,能夠使妳的心、肺、膈、肝等內臟器官,得到短暫的運動鍛煉活動;能夠清除呼吸系統裏的異物;能夠加快血液循環;能夠加速心臟的搏動;能夠促進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這樣,妳的“五臟六腑”功能就會大大增強,從而也就增強了免疫的能力。另外,由於妳的臟器功能的增強,可以刺激大腦產生出壹種叫做“兒茶酚胺”的激素,它可以激發妳身體內部產生出壹種天然的麻醉劑。於是就會幫助妳減輕疼痛和不舒適的感覺,幫助妳解除厭煩、懊喪、憂郁和緊張的心理狀態。

研究幽默與笑的壹位心理學家說:“笑可以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驅除疲勞、排除憂慮、解除煩惱、心情開朗、精神振奮、充滿信心。又因為笑可以促進循環系統的功能,使血液流動的速度加快,所以人在笑時面頰紅潤,容光煥發,眼睛明亮,顯得格外年輕動人。”

四、“笑療法”的運用

那麽,作為“笑療法”的笑,應該怎樣笑法?

心理學家認為,幽默感的力量和笑的表現,要看是由誰,在什麽樣的條件下,感受了什麽事物來決定的。因而作為壹種心理治療法,就不必拘泥於笑的方式。不過,作為心理療法的笑,和美學家所說的笑是壹種“藝術”、笑是壹種“美”等,還不大相同。因為我們著眼於“療效”,而不是去“欣賞”笑的美。

凡是發自內心、觸動情感的“真心誠意”的笑,不管它是開懷縱情的大笑、含蓄深沈的淺笑、含情脈脈的微笑、風趣十足的壹笑,等等,只要它們能夠迷人、動人、感人,就可以不同程度地達到心理治療的療效。電影《三笑》裏,秋香對唐伯虎三次變化不同的笑,幾乎都使癡情的唐伯虎“靈魂出竅”,給他帶來了快樂、寬慰和希望。

因此,作為壹種心理療法的“笑”,起碼應該有2個必須重視的基本條件:①應該笑得自然,不要勉強,不要為了笑而笑。②當妳認為可笑時,就盡情地去笑好了,至於怎樣笑法,完全可以不必去計較,因為我們不是在演戲,也不是在進行什麽交際活動,因而無需過多地考慮笑的方式。封建社會裏的大家“閨秀”,閉鎖在“閨房”、“繡樓”上,礙於封建禮儀,不敢縱聲大笑,因而常常悶郁成病,這在現代化社會裏,應該作為笑話或悲劇來看待了。

壹位擔任高中班主任的中年女教師“教導”她的大學生女兒說:“女孩子家,不要笑得前仰後合!”這位母親規勸的理由是,這樣的笑法太“野”,不成“體統”,讓別人覺得妳“缺乏教養”等。其實,這種“教育”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每個人笑的方式,往往決定於情感的強度,而情感的強度又決定於外界刺激物的強度。因而,當妳面對十分開心、惹人發笑的景物時,妳本應大聲地笑,但妳卻抑壓自己的情感表現,“唇不露齒”地微笑、或者不笑,久而久之,勢必會引起不健康的心理。

人們愛說,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文化水平,決定著人們具有不同的樂趣,以致會表現出不同的笑法。但若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這就未免太死板、太拘泥了。所以,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來看,笑不必分作什麽“雍容大方”或“庸俗鄙陋”,而且實驗證明,越是縱情地大笑,療效也就越大。

五、生活中不能沒有笑

總之,青年朋友要牢記最根本的壹點,那就是:生活中不能沒有笑!妳與其吃藥、打針,不如使用“快樂牌”的“精神消毒劑”。讓我們大家壹起去追求笑、尋找笑,甚至可以有計劃、有組織地采取壹些措施來使大家都發笑。也許有人會覺得這種想法未免離奇,其實,這在國外已有先例。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壹所大學,創建了壹個“幽默教室”。在那裏,人們可以用各種手段發笑,而且經常舉行關於幽默問題的科學討論會。在討論會上許多人建議建立壹些城市娛樂中心,作為促進人們集體大笑的設施。這對於促進人們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會大有益處。

至於什麽樣的笑,對什麽樣的病最有益處,這還沒有最後研究出來。不過,相信總有壹天會得出結論的。

幽默、微笑,對於人際關系上的和諧交往也很有必要。它可以消除隔閡,增進友誼,加強情感的交流,縮短人們彼此間的心理上的距離,使人們彼此更加親密無間,促進團結。

蘇聯女作家庫茲涅卓娃的《生活在召喚》裏曾有這樣壹段描述:“有什麽東西能比真誠的笑來得更美好呢?笑可以使人愉快、高興、精神煥發。由衷的笑可以使劍拔弩張的敵對雙方互相諒解,能使素不相識的人們馬上親密起來。”

大約經過20年後,在法國的巴黎出現了壹個叫做“在國際關系中運用幽默協會”的組織,這個協會的宗旨就是:讓笑成為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使各國人民更加相互了解的壹種手段。

妳能說“笑”不是壹種療法,不是壹種精神“武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