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老張
寫在前面:
如果不是經濟或汽車行業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壹定程度,當地政府也不會下這麽大的血本進行補貼。商場中的打折促銷永遠是把雙刃劍,傷人壹千,自損八百。中國現在的車企,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2023年開年以後,整個行業不景氣的跡象已初露端倪。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汽車銷量數據顯示,壹月國內市場汽車銷量僅為164.9萬輛,同比下降超過三成,市場表現慘淡。
其實早在2019年燃油車銷量首次跌破2000萬輛後就已經開始顯現。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傳統燃油車同比銷量減少了102萬輛,2022年同比減少了230.2萬輛,而2023年的第1個月,國內傳統燃油車銷量為90.4萬臺,比去年同期減少73.2萬輛,環比下降31%,同比下降44.8%,有20多家傳統車企出現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
面對發展困局,有關部門並不是沒有作為。
壹紙政令遠比不上雷厲風行,時隔近8個月,湖北終於打響了車市降價的第壹槍。省政府下血本補貼東風汽車的實際行動讓各汽車廠商紛紛加入降價行列,這對中國消費市場產生的影響,不亞於近期美國矽谷銀行申請破產。
歷經三年疫情,人們的消費觀念日趨保守,本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消費策略,能有薅羊毛的機會幹嘛不薅?何況這回薅的還是政府的羊毛,這就更為難得。看來老百姓不是真的沒錢,只是不敢花錢消費,大家只有在認為巨劃算的時候才會梭哈。壹夜之間,很多消費者拿出家底,市場看上去熱熱鬧鬧、喜氣洋洋,往年的“青黃不接”、“不三不四”也成了行業的“金九銀十”和“雙十壹“。
湖北大力補貼東風的舉措其實並不難理解。2022年,湖北省壹般性財政收入在3,200億至3,300億人民幣之間,而湖北排名前100名的納稅企業,整體貢獻稅收約為1,500億。這其中東風集團的納稅額就高達500多億,排名第壹。排在第二位的納稅企業則只有不到100億,足見東風集團對稅收貢獻優勢明顯。換句話,作為湖北省最重要的財政納稅大戶,如果連東風都扛不住了,在內需消費不斷下行的壓力下,壹旦關停、裁員或減產,整個湖北的經濟就會雪上加霜、越來越糟。
有觀點認為,現在包括各品牌合資車在內的油車水深火熱,日子不好過純屬活該。在所有耐用消費品領域,汽車是唯壹壹個國內售價大幅超出國外的,這麽多年也毫無變化,各合資車企壹直在賺取著超額利潤。這幾年國人的消費能力被房子吞噬幹凈,合資車企越來越吸不到血,這次降價只能說是恢復正常定價的開始。然而城門失火勢必殃及池魚,這輪降價潮必將導致中國汽車產業壹次價格的集體跳水。
人們從東風壹個品牌降價就能管中窺豹,看到中國經濟真實的壹面,中國汽車制造業的內卷已近乎極端。對於近期車市降價潮,不少網友調侃,“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在訂單面前,還有多少車企會選擇以價換量,2023年的車市價格戰的硝煙或許會更加彌漫。
大量的庫存積壓,致使政府不得不親自下場幫企業“渡劫“。這種瘋狂降價也是疫情過後,各地運動式、壹刀切拼經濟的真實寫照。當今天政府部門的工作重心從防疫轉向GDP增長,”拼經濟“就又成了某種革命性的運動。
壹輛車拿8、9萬元進行補貼,錢從哪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這當然是納稅人的錢。
汽車降價運動的背後,實則反映了壹種蠻幹。各地的瘋狂補貼,將會在無形中放大壹種更為不真實的市場結果,長期以往,將會導致更多產品的積壓與企業虧損。
最後再講個笑話:新能源產業鏈目前的困境是磷酸鐵在等鐵鋰廠給單,鐵鋰廠在等電池廠給單,電池廠在等車廠給單,車廠在降價等消費者買單,然而消費者都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也許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管不了這麽多,妳說對吧?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平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知嘹汽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