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賢鄉親,最想了解的客家歷史、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民情,在贛州都能得到充分的體驗和滿足。在贛州不僅可以隨處聽到客家鄉音、采茶戲曲牌和優美的客家山歌,而且還可以隨處品嘗到風格各異的客家菜肴和風味小吃;不僅可以看到客家古村、典型的客家方圍、圓圍,而且可以遊覽融客家文化與客家建築風格為壹體的客家文化城和客家風情園。
江西上猶,是客家人聚居繁衍和客家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壹。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壹些傳統的客家文化項目瀕臨失傳。為此,上猶縣動員各級組織和社會力量,拯救客家文化遺產,挖掘客家文化資源。“九獅拜象”是上猶獨具特色的大型燈彩,上猶縣投入巨資,組織民間藝人重新開發、拯救了這壹客家文化遺產。去年,“九獅拜象”在贛州市參加贛南首屆民間民俗藝術調演,獲得了工藝制作、民間文化、表演等5個壹等獎。
近年來,這個縣還對客家門楣、客家方言、客家民謠、客家諺語、俗語、歇後語等進行收集整理,並先後編輯出版了《門楣題辭》、《上猶客家諺語選》、《營前客家傳統婚喪禮俗》等書籍,這些書籍深受群眾的喜愛。全省十佳文藝工作者之壹李伯勇創作的小說、散文等文藝作品,客家語言十分豐富,被譽為“鄉土文化創作壹奇葩”。上猶的客家山歌具有與眾不同的韻味,目前在民間流傳的客家山歌曲牌就有150多種,民間嗩吶客家曲牌40多種。由該縣賴良淦整理的10首客家民歌入編《江西民歌集成》。
江西興國縣梅窖鎮的山水之中,鑲嵌著壹座神奇而美麗的村莊——三僚。它被人們譽為“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中國風水文化第壹村”。近幾年,壹批批省內外遊人,以及海外的客家人,甚至包括壹些新聞媒體皆紛至沓來,尋找先人的蹤跡和山水的奧秘。
這個擁有四千余人口的大村莊,大部分為曾、廖兩個姓氏。地處僻壤的三僚是因為風水大師楊筠松而出名的。楊筠松因救世濟貧而被世人稱之為救貧仙人,他曾在朝廷掌管靈臺地理之事,拜為金紫光祿大夫。唐朝乾符六年,黃巢起義,直搗長安,震驚朝野。楊筠松攜帶宮廷風水秘笈,從京城逃出,南下輾轉至三僚定居。擅長堪輿、天文地理之術的楊筠松發現三僚村的地形構造竟像壹個堪輿用的羅盤,盆地中壹座石頭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羅盤中的指針。於是,漂泊中的楊筠松帶著他的兩個弟子曾文 、廖王禹就在此地搭建了三個茅棚定居下來,三僚也因此得名。從此,楊筠松就在這裏授徒著書,創立和傳播他的堪輿理論。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民間的風水文化千年不竭地流傳且盛行於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