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原唱
皮埃爾·狄蓋特
2. 國際歌歌詞中文翻譯者是誰
《國際歌》是國際***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壹首歌。由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作曲,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所作。這首無產階級戰歌很快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是國際***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壹首歌。熱情謳歌了巴黎公社戰士崇高的***產主義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向資本主義宣戰,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不屈的豪邁氣魄,這首歌曲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極廣。
它曾是第壹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後,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產黨)黨歌。1920年中國首次出現由瞿秋白譯成中文的《國際歌》。1923年由蕭三在莫斯科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歌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1962年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國際歌》是中國***產黨不成文的黨歌。
3. 國際歌歌詞的翻譯
瞿秋白在重譯《國際歌》11年後,於1935年2月在江西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殺害。臨刑時,他昂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他用歌聲向敵人宣布:“英特納雄耐爾,壹定要實現”!而我們今天在各種集會上所傳唱的《國際歌》,則是1923年詩人蕭三從俄文版轉譯,陳喬年配歌,副歌譯為:“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壹定要實現。”
國際歌代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壹種反抗精神,壹種反抗壓迫、反抗專制、反抗剝削的壹種精神。哪裏有壓迫,哪裏有專制,哪裏有剝削,哪裏就有著國際歌的聲音!它是中國***產黨的世代相傳的根本之曲。
4. 國際歌原詞
茉莉花是中國著名民歌,在國內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壹,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茉莉花》起源於南京 六合,源自於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姹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壹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揚州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壹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遊記》。也許在他眼裏《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壹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癥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壹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壹,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壹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1942年冬天,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蘇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樂家何仿先生到南京六合八百橋鎮采風,從當地壹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裏,采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壹壹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壹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壹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妳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曲歌詞
好壹朵茉莉花,好壹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壹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壹朵茉莉花,好壹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壹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壹朵茉莉花,好壹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壹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5. 國際歌英文歌詞翻譯
國際歌原曲是降b調,4/4拍子。
全曲只有壹段貫穿首尾的旋律,為帶副歌的二段體結構。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沈的第壹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誌士們不屈的氣節;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莊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氣勢宏大的高潮中結束,預示著***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壹定會實現。
歌曲《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曾作為第壹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
6. 國際歌歌詞英語翻譯
1888年6月16日 《國際歌》誕生
1888年6月16日,人類歌曲史上最有威力的、影響最深遠的歌曲――《國際歌》的曲子,在壹個工人作曲家的筆下誕生了。從此,這首戰歌響遍了全世界。
《國際歌》是巴黎公社戰士、詩人鮑狄埃於公社失敗後的第二天寫的,是壹首氣勢磅礴的號召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奴隸起來為真理而鬥爭的壯麗篇章。但是,這首詩整整經過16個年頭,才出現在由朋友集資出版的鮑狄埃的《革命詩歌集》中。又過了壹個年頭,有人將這個詩集給了工人作曲家狄蓋特,勸他在那裏面找些歌詞來作曲。
狄蓋特於1848年10月8日出生在比利時根特城工人家庭,後全家遷居法國裏爾。7歲就進工廠做童工,12歲才進工人夜校。他很聰明,16歲考進了裏爾市立藝術學院的夜學部,學習繪畫和音樂,18歲獲得學院的音樂壹等獎。他終於成了業余的工人作曲家。
狄蓋特拿著這本詩集,回到家裏壹翻開,立即被吸引住了,特別是那首《國際歌》,他更加喜歡。他覺得那首歌詞很適合於寫成合唱歌曲。歌詞激勵著他,他以滿腔的激情,壹夜不眠,譜成了那首氣壯山河的曲子。第二天晚上,他在壹個酒館裏試唱。6月23日,他在賣報人的慶祝會上正式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接著以狄·蓋特假名出版,印了6000份。
《國際歌》出版不久,就遭到統治階級的迫害,發行人因為這首歌被判刑。狄蓋特壹生清苦,1932年9月26日病逝。但是,不管統治階級怎樣禁止和迫害,這首歌還是以它強大的生命力響遍全世界,永唱不息。
7. 國際歌歌詞翻譯是誰
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是瞿秋白烈士翻譯演唱的。
8. 國際歌歌詞原文
國際歌》
The Internationale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歌曲 。1871年6月 ,第壹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人E.鮑狄埃為紀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 , 在蒙馬 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 國際歌》歌詞。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 ,並於同年7月 23 日由工人的裏拉合唱團在裏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產主義理想的戰歌 。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9. 國際歌歌詞及翻譯過程
《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壹首歌。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為其譜曲。這首無產階級戰歌很快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是國際 ***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壹首歌。熱情謳歌了巴黎公社戰士崇高的***產主義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向資本主義宣戰,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不屈的豪邁氣魄,這首歌曲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極廣。
10. 國際歌歌詞中文版是誰翻譯的
國際歌
歐仁·鮑狄埃(1816-1887)出生於巴黎壹個制作木器的手工業工人家庭,他在艱難的環境裏刻苦自學,從他所能夠找到的書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貝朗瑞的詩,在他心靈裏留下深刻的印記。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時,年僅14歲的他就寫出了他的第壹首詩歌《自由萬歲》。從此,他開始用詩作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並逐漸由壹個民主主義者向社會主義者轉變,並於1870年加入了第壹國際,成為第壹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
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壹個無產階級政權,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鮑狄埃先後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公社委員。他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被人們稱譽為“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壹”。
巴黎公社失敗後,他在群眾的掩護下,躲進了蒙馬特爾我人基特家的閣樓,幸免於難。在這悲痛的日子裏,他的心情無法平靜,5月30日,他用戰鬥的筆,寫了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國際》,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
1887年,他在貧困中與世長辭,巴黎的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壹、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國內,擔任中國***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同時著手翻譯《國際歌》。
《國際歌》自1888年6月在法國裏爾壹次工人集會上第壹次唱出後,這首法國工人的戰歌經四十多年的傳播,已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蘇聯人民就是唱著它戰勝敵人,最終走向新勝利的。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國際歌》並沒有流傳開來。《國際歌》傳入中國後,有兩種譯文,可惜都譯得不理想,歌詞晦澀不上口,廣大勞苦大眾很不容易接受。這也是這首偉大歌曲壹直沒有能在中國傳唱開來的原因。
瞿秋白在蘇聯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蘇維埃大會,見到了列寧;他更在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裏受到了蓬勃發展的各項事業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決心,要將《國際歌》重譯,讓它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壹首戰歌。
重譯《國際歌》的宗旨,就是要讓翻譯過來的歌詞,既準確又易唱,讓它很容易在勞動人民中間流傳開來。當時,瞿秋白住在北京黃化門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裏。守著壹架風琴,他開始著手譯《國際歌》了。他對照原文,壹字壹句的推敲。時而沈思斟酌,時而自彈自唱。每壹句歌詞定稿,都要如此反復再三。他譯著,唱著,譯到“國際”壹詞時,他站了起來。這個詞,漢語只有兩個字,而外文卻是老長壹串音節。如果照例譯成“國際”壹詞,配上原譜,將成為“國際———,就壹定要實現”,“國際”壹詞,拖得這麽長,那將是很難唱也是十分不悅耳的壹句。
瞿秋白為這個詞怎麽翻頗費思索,他在小屋裏來回走動,不時地哼著,想著。在莫斯科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