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美國前耶魯大學校長小貝諾?施密德特曾撰文抨擊中國大學教育,稱:中國大學教育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話。此人是否說過這句話我想不重要,關鍵是:這句話是否屬實?在我看來,這句話的範圍還應擴大,不單是大學教育,而是整個中國教育。
中國教育在民國時期出現過黃金歲月,如果要我們列出那個時期的著名學人,順手就可以拉出壹個長長的名單。現在呢?可能我們又會說出錢鐘書、季羨林,再也說不出別的人物來。嚴格地說,這二人也屬於那個時期,他們延續的是民國血統。現在呢,這個血統斷了。錢鐘書臨終遺言,我們沒有培養出這樣的人物,這是他老人家的壹生之痛。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才,培養人良好的思維與德性,培養人的氣度與胸襟,捍衛人的夢想與自由,捍衛人性與生命的光輝。教育如果與人性背離,那就不是教育,那是反教育,是教育的敵人。偏離教育的終極目標,走到教育的反面,是中國教育的壹大教訓。
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接受“魔鬼訓練”,學校不是學生的天堂,而是集中營,是馴獸場。聽到不少幼兒園的家長抱怨,孩子哭著鬧著不想去幼兒園。為什麽呢?幼兒園不好耍。前幾年就鬧過笑話了:幼兒園也辦實驗班、重點班。中國的大學升學考試,帶動了中國教育壹盤棋,高考緊張,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跟著緊張,跟著承受巨大的壓力。妳說這叫什麽事呀?這還像話嗎?
壹個初中學生,壹天要做幾十頁的題,深夜兩三點還在做,家長發火了,狀告學校。這是發生在成都的壹件事。家長已經忍無可忍,才被迫“走極端”。通常情況下,誰敢狀告學校?中國的升學教育,把學校寵成了老爺,家長要求爹爹告奶奶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壹帆風順,不至於中途被趕走。升學是中國的壹個重要話題,甚至成了壹大政治任務,家長和學生在這個升學運動中四處奔走,疲於奔命。壹個家長敢於狀告學校,委實是“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了。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底層的則是學生。從呀呀學語到青春年華,就這樣在“集中營”中“成長”,把自己打磨成沒有棱角、沒有鋒芒、沒有血氣、沒有溫度的畸形怪物。很多人動不動指責80後怎麽樣,90後怎麽樣,難道這壹代又壹代人不是我們培養出來的?
中國教育,從頭到尾都系著沈重的鎖鏈。第壹,單壹的評估系統,壹切分數說了算。壹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人們不是問他是不是快樂,問的是考試沒有,考了多少分。他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學,被人們問得最多的,就是考試分數。在學校,分數決定了他在老師心中的分量。在家裏,在親戚,在好友的心中,分數都是衡量他的砝碼,是貼在他臉上的標簽。我們的學校,區別壹個學生行還是不行,分數說了算。所以,分數高的學生在學校出盡風頭,享盡榮耀;分數低的學生就擡不起頭,被視為“差生”“後進生”。學生從小學到高中要經過很多考試,誰敢保證沒有摔倒的時候?壹旦摔倒就心理崩潰,就可能壹蹶不振,再也上不去,成為人們眼中的“差生”和“後進生”。這個標簽壹旦貼在臉上,學生時代就算毀了。中國教育就是分數教育,學生是分數的奴隸,教師、家長、教育部門、相關領導,又何嘗不是分數的奴隸?他們戴著這壹條沈重的鎖鏈舞蹈,會持續到什麽時候?誰知道呢?
其次是嚴密的學籍管理制度捆死了學校和學生。中國學生還沒有公平的受教育權,妳出生在哪裏,可能就決定了妳的受教育環境。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學生,天生就有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窮鄉僻壤的學生只能坐在破爛的甚至教室也說不上的地方上課。妳只能待在原地不動,學籍就是妳的身份密碼,確保妳在壹條既定的軌道上運行。妳的命運與這條軌道密切相關,這是不可改變的。當然,到了大學妳可以改變,也許妳可以考到大城市去享受高質量的教育,當然,妳是幸運兒,大多數的人只能望洋興嘆。我們知道,很多年前,上海、北京就在搞地方保護主義了,本地學生讀清華、北大可以比外地學生少很多分。這些全國名校好像是專為壹線城市的人準備的。教育的不公平首先就從這裏開始了。具體到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的不公平,難以壹壹列舉。
現在,每年的招生是壹個重頭戲。大學招生都不提了,只說中小學。招多少?怎麽招?據說,學籍在這裏是壹個關鍵因素。學籍管理制度的統壹性和嚴酷性,讓招生工作者感到操作簡便,避免了混亂。但是,真正的混亂還是出現了:為了讀到滿意的學校,有“實力”的家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就催生了招生當中的腐敗現象。嚴密的學籍管理只是對普通人家的子弟有效。據說,這種現象在高考招生中也不少見,有關系的家長總是能將自己的孩子弄到滿意的大學就學。
第三條鎖鏈是什麽呢?這就是固化教育。這跟單壹的分數評估有關。這麽多年來,我們只抓分數,別的基本不抓。把學生變成分數的奴隸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情感、意誌、道德、思想等元素基本上被抽空了。說現在的學生很冷漠,不關心他人,不關心社會,不會待人接物,極端自私;說他們沒有毅力,沒有恒心,不能吃苦,不愛勞動,心理脆弱,經不起打擊;說他們損壞公物,破壞環境衛生,不懂尊老愛幼;說他們只讀書,只做題,不關心國家大事,沒有遠大理想,沒有思想。好,這些都是他們的缺點。都是他們的錯嗎?是固化教育的結果。分數是第壹之外,沒有別的,學生的思維被封鎖了,學生就只能是這樣的學生。壹切天賦,壹切創造性都將被固化教育消除得幹幹凈凈。第四是教育的行政化。中國的學校相當於是政府的某個單位,政府管理學校,學校成為國家機器的某個部件。壹個中學或小學的校長,可以相當於某某級別。他可能隨時調任某某局長。這種現象在大學尤為突出。大學校長都是政府任命的。壹個大學校長,隨時可能調任某某部長。嚴格地說,他是官員,不是教育者。現在的問題是,不光校長,整個學校的管理層都行政化了,都是“有級別”的。學校管理層的行政化,必然擾亂學校的正常秩序,必然使學校的教育機能蛻變,教育的腐敗就是這樣產生的。學校根本不需要行政班子,它只需要學術管理,只需要思想導航,只需要自由空氣。正如西方思想家所言,大學是思想的場所,是追問的場所。行政化必然扼殺這壹切。妳看,每年各級政府給高中下達升學指標,給大學,給各級各類學校下達招生指標、課題指標,這樣那樣的指標。妳看看,這些行政命令在怎樣折騰著學校。中國教育壹團糟,行政化管理難辭其咎。
最後才說教育的所謂產業化。中國教育充滿銅臭味。病人是沒有錢就不能治病,學生是沒有錢就不能讀書。大家都在感嘆,中國的孩子讀書難啊。壹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要花多少錢?這筆錢對普通人家來說差不多就是天文數字。壹個要死的病人沒錢就只有等死,壹個成長的孩子不能不讀書啊。無數家庭為孩子讀書可謂傾家蕩產。醫療、教育就把中國人的幸福感消滅掉了。負債累累的中國人還得活著,他們有希望,希望就是他們的孩子。但是很多孩子畢業後卻沒有工作,還要繼續依靠家裏才能過日子,無異於雪上加霜。中國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充滿銅臭味。大學基本上就只管收錢。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大學生在大學學不到什麽,這是真的。其實他們也學到了壹些,他們當中不少人就學壞了:不學無術,投機取巧,招搖撞騙,自私極端,唯利是圖。他們也學會了壹切向錢看,學到了壹切只認錢的價值觀。教育產業化是中國教育淪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笑話的最有力佐證。言及此,還有什麽話可說?
教育壹定要回到教育本身。中國幾千年的古代教育跟今天有相似之處,就是扼殺人性,但也有根本的不同:它培養人很成功,它培養出了有夢想有品性的人,有堅守的人,有擔當的人,正直無私的人。他們成為大地之花,綻放在中國歷史中。教育壹定要回歸到這裏:高舉人性與德性的旗幟。這樣才能保證前面的路是暢通的,是寬廣而美麗的。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像今天這樣搞下去,作為普通公民,我們別無選擇,但作為中國人,我們就得承受歷史的恥笑,我們必須要為今天的錯誤埋單。教育乃民族國家之本,亦乃人之本。這個代價之大,怎麽形容都不過分。那壹天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