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壹定要註意孩子的哪種說話方式?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壹定要註意孩子的哪種說話方式?

童言無忌,多數時候歡樂多

“媽媽,媽媽,電視裏的叔叔阿姨在床上打架嗎?”

“沒有,他們是在做運動。”閨蜜小喬紅著臉握著遙控器立刻換臺,她也不知道這個熊孩子是什麽時候跑到客廳的。

“原來是這樣,媽媽,妳和爸爸也經常做運動嗎?”

“對啊,勤做運動,有利於身心健康,小光白天也要多出門散步、跑步,這樣身體才會健康成長哦!”

“這樣啊……”

“哎,小光妳脫衣服幹嘛?多冷啊?”小喬當場楞在原地,抓起地上的毛衫就給孩子披上。

“可是……我昨晚偷偷在門前瞄著,爸爸和媽媽做運動時也沒穿衣服啊。”

聽見小喬的抱怨,兜媽嘴裏的鹽汽水立刻噴了出來,不過馬上故意板著臉,取笑道:“妹妹,下次做運動要穿衣服啊!”

0-6歲,在心理學上,孩子正處於嬰幼兒期,他們的思維模式停留在具體形象程度。顧名思義,這種時期,孩子的思維材料主要是具體形象或表象,就是眼前的畫面。

就像小光腦中的思維材料就是父母脫掉衣服在床上運動,他的首要材料是父母脫掉衣服,其次是做的事——運動。

嬰幼兒期,孩子的思維只會停留在此,邏輯思維只是萌芽,並不會考慮事件背後代表的真正意義。

正因如此,孩子在嬰幼兒期說的話,很多時候會給我們帶來歡聲笑語,而我們也把這些話叫做“童言無忌”。

雖說小孩的思維只停留在具體形象程度,但正因如此,他們的腦回路總是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歡聲笑語。

童言並非無忌,也可能釀成慘禍

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現在的孩子要比以前的孩子更早地接受新事物,而其中某些新事物所來的影響,讓孩子們說出來的話,細思極恐!

前些年就有壹個家庭發生了這樣的慘劇。

小強(化名)非常喜歡看動畫劇《熊出沒》,劇中有壹個片段就描寫熊大熊二攀巖。

小強當時就興奮地問自己的媽媽,“媽媽,我做壹根繩子是不是也可以攀巖?”

後者只是笑著點點頭,沒有過多的詢問孩子的想法。

之後,慘案就發生了。

七歲的小強偷偷的拼接了壹條繩子,從陽臺順延下去,自己卻失足從七樓跌至二樓陽臺,經醫院搶救三天後,不治身亡。

同樣是“童言無忌”,可是給家長帶來的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

我做壹根繩子是不是也可以攀巖?這是小強看動畫片思考出來的問題。這說明,此時此刻,他對攀巖有著強烈的興趣,並且還有著實踐的欲望。

這意味著,他說出來的,可能並不是玩笑話。

可是,小強的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話中的含義,只以為這是孩子的玩笑話,或者隨口壹說。

如果小強媽媽換種思路,這樣回答:“沒錯哦,那樣的話小強也可以攀巖,不過攀巖是壹種很危險的運動,現在小強年齡太小,不可以嘗試,等妳長大了,媽媽帶妳去玩,好不好?”

小強生前話中的救命稻草,媽媽並沒有抓到,童顏並非無忌,家長有時候不重視,也會釀成慘案。

雖說童言無忌,但孩子的表達方式很重要

小婷兇狠地盯著床上的黑貓,咬牙切齒道:“媽媽,我想要殺死這只貓。”

兜媽的表妹是壹個重組家庭,她的女兒小婷才7歲,由於家庭動蕩,女兒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親情溫暖。

表妹也覺得自己做母親不夠好,就買了壹只黑貓,想讓它替代自己,多陪陪女兒。

可是,有壹天表妹回家,躺在床上時,就看見小婷臉色冷漠地走到床邊,眼神兇狠地看著黑貓,壹字壹字道,“媽媽,我想要殺死這只貓。”

小孩說的話,大部分家長都會覺得是“童言無忌”,不會當真。但是,表妹是個聰明人。她立刻就蹲下來,詢問小婷為什麽想要殺死貓咪。

後來才知道,這只貓咪正處在發情期,總是喜歡亂咬亂叫,表妹把黑貓送走後,覺得女兒還是應該由自己來陪。

壹個月後,小婷變得開朗了許多,表妹重新買了壹只黑貓,這次小婷跟它親近了起來。

聽到這裏,兜媽胸口懸起來的石頭才悄然落下。殊不知,如果表妹覺得小婷只是說的玩笑話,或者簡單批評幾句,後果會變成什麽樣。

大概,小婷真的會殺死那只貓吧?

小孩說的話,的確可以當做“童言無忌”,但是身為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說話時的表情、神態和語氣,也就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小婷的表達方式:語氣深沈表情冷漠神態非常認真,這時候,如果家長不找出孩子這樣說話的真實原因,或者覺得她說的是玩笑話,那麽對小婷未來的身心發展是絕對沒有好處。

童言無忌,家長不能放松警惕

兜媽領著小小兜去商場購物,商場外圍正好聚集著壹群coser,小小兜當時就指著其中壹位穿著JK制服的女生道。

“這個女孩穿著的裙子好醜啊。”

小小兜說話的聲音非常大,那位女生都聽到了,兜媽只好歉意的朝她點點頭,立刻帶著孩子回家,進行了壹頓“審美與禮貌”教育。

兜媽的同事知道後,說兜媽小題大做,“童言無忌,那麽認真幹嗎?當場簡單說說就好了。”

真的是童言無忌嗎?小小兜的聲音非常大,說出來的語氣咄咄逼人,可見這是小小兜的心聲,他並沒有撒謊。

家長若是把孩子說出來的話,都用童言無忌搪塞過去,那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沒有好處。

有些話可以當做童言無忌,壹笑而過。但有些話,家長千萬不能放松警惕,要麽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要麽毀掉的就是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