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統壹戰爭:指的是日本大和民族與阿伊奴族的戰爭,最終由大和民族獲勝,阿伊奴族則被視為蠻夷被趕到日本北部以及北海道地區,而大和民族則開始了統壹日本的大業
2,源平大戰:源平大戰之前,日本是壹個多元化政治的國家,以天皇為國家領袖,集皇室,公家(公卿),武家(武士集團)甚至僧眾(僧侶勢力)等綜合的國家,天皇具備壹定的權力,但不能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源平大戰的爆發,代表著武家與公家平衡的平氏被擊敗滅亡,源賴朝當上了征夷大將軍並獲取了實權,建立幕府。在此時候,日本正式進入了幕府時代,皇室和公家被架空,武士集團掌握了日本實權,開始了長達千年的統治
3,應仁文明之亂:日本二代幕府室町幕府中期,圍繞著將軍立嗣問題,山名和細川兩大管領勢力劍拔弩張,各邀黨羽,在京都集結並最終爆發席卷大半個日本的戰爭。這場戰爭使得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將軍的權威開始削弱,諸侯做大並最終割據壹方。
4,桶狹間合戰:雖然是壹場諸侯間的奇襲戰,但也正因為這壹場戰役,尾張的小大名織田信長開始了他天下布武的道路,最終奠定了應仁之亂後日本統壹的基礎
5,小田原之戰:指的是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在信長死後掌握實權,開始統壹日本的最後壹戰,即對付關東割據勢力小田原北條氏,經過此役,小田原陷落,後北條滅亡,秀吉統壹了日本,這是自室町幕府以來,日本的再壹次統壹,也是諸侯割據的終結。
6,侵朝戰爭(日本稱文祿-長慶之役):秀吉統壹日本後,野心膨脹,開始謀劃對明朝和朝鮮的侵略戰爭,借朝鮮內部腐化之機,秀吉集結50萬人馬(30萬軍隊,20萬後勤),分兩批侵略朝鮮,由於日軍實力和經驗遠超朝軍,朝鮮軍隊除了李舜臣部外,基本上壹戰就敗。而此時,朝鮮敗退的消息使得萬歷皇帝也坐不住了,派遣軍隊增援朝鮮。文祿之役後,三方決定和談,並制造了沈惟敬與小西行長制造的“外交史上最大的笑話”這壹外交鬧劇,後來秀吉撕破合約,再度發動長慶之役,但此時,由於明朝不斷地增援,使得戰爭天平開始朝著明朝聯軍有利的方向發展,日軍不得不退守要點,已經無力進攻,後來秀吉病死,以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為代表,向明遣使和談,戰爭結束。這件事,暴露了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但也正因為此,由於明朝的幹預和日本的求和,使得後來江戶幕府時期的二百六十年間,日本壹直對大明心存畏懼,不敢再對外擴張,這遏制了日本擴張的野心。
7,關原合戰-大阪之陣:秀吉死後,托孤於前田利家,並設立五奉行與五大老執政,然而,作為大老中實力最強的德川家康借機壹步步掌握實權,壹點點挑戰豐臣家的底線,在首席大老前田利家死後,采取壹系列措施,攛掇了實權,與五奉行以及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和上杉景勝三大老對立,借討伐上杉為名逼石田三成挑起戰事,爆發了關原合戰,德川家康最終獲勝,之後,德川家康成為日本實際統治者,受封征夷大將軍,建立江戶幕府,並在多年後發動大阪之陣,滅亡豐臣家。自此,日本進入了第三個相對穩定的江戶幕府時代。
8,倒幕運動:指的是江戶幕府末年,以薩摩,長州等強番反對幕府對外的軟弱和妥協而借天皇的名義發動的反幕府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幕府戰敗,後來日本進入了明治維新時期。這是很重要的歷史事件,自此,日本通過改革,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風險,成為亞洲強國,同時由於對外的學習,使得日本走上了自強的道路;但也正因此,日本由於自身資本主義的發展需求,開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之後爆發的甲午戰爭等更是日本對外侵略野心的爆發。
9,抗日戰爭:小範圍指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而大範圍的則是自1894年甲午戰爭後壹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截止的五十年中日矛盾。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最終在世界各國反法西斯力量的團結下戰敗,無條件投降。
而關於妳說的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不知道這裏能不能寫出來,主要指的是從甲午戰爭到1945年日本戰敗的這段歷史。歷史科目在日本這個國家是主課(和中國目前的語數外地位相當),日本是壹個很註重傳統的國家,對於歷史自然是很重視。學生學習歷史,可以知道過去,可以展望未來。二戰這段歷史,對於日本來說是個恥辱,而在甲午戰爭到二戰結束這段時間內,日本犯下的諸多暴行更是讓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人民至今難以忘懷。日本二戰結束後的和平憲法,以及壹段時間內多位首相的公開講話,尤其是村山談話,坦誠的承認了日本的壹些罪行,使得亞洲人民對日本的憎惡減輕。
然而,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擡頭,日本方面公開修改教科書,主要可以羅列壹些:壹個是侵華戰爭,日本教科書違背歷史,宣稱戰爭是由中方挑起;慰安婦事件,明明是日本強征中朝女性,卻被改成“自願”;否定南京大屠殺等暴行;否認強征戰俘強迫勞動並導致大批戰俘死亡的事實;否認731等部隊的存在(具體可以搜壹下)。也就是說,教科書的修改,意味著日本不再承認或者說開始美化侵略,否定戰敗,掩蓋罪行,並企圖將這些思想灌輸給下壹代--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日本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