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行思隨筆20:觀影手記2《心靈捕手》之 打開心扉 接納自我

行思隨筆20:觀影手記2《心靈捕手》之 打開心扉 接納自我

《心靈捕手》是壹部上映於1997年的經典心理學電影。講述壹個幼時遭受虐待的天才自我找尋的心路歷程。

? 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藍勃(斯特蘭·斯卡斯嘉德 飾)在系裏的布告欄上寫下了壹道十分困難的數學題目,學校裏的優秀學生無人能解。年輕的清潔工威爾(馬特·達蒙 飾)無意間看到並輕易解開了這個難題。威爾是壹個聰明絕頂但是叛逆不羈的問題少年,經常與好友查克(本·阿弗萊特 飾)等人混跡於酒吧等地且打架滋事。藍勃為了挖掘和發揮威爾的數學天賦,將再次因打架被法庭宣判進入看守所的他保釋出來,與之商定定期研究數學並接受心理輔導。威爾十分抗拒心理輔導,令許多專家都束手無策。無奈之下,藍勃求助於昔日大學好友—心理學教授尚恩(羅賓·威廉姆斯 飾),在尚恩的不懈努力下,威爾終於打開心扉。而好友查克的壹席話,更是令威爾豁然開朗...

壹、“尋我”中救贖的相互性

? 威爾是天才少年,童年的不幸經歷使他的心靈防禦壁壘高築。同時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上了愛惜人才的藍勃教授,遇上了博學睿智、閱歷豐富的心理學教授尚恩,有懂他的好友查克,有真心愛他的女孩…

? 心理學教授尚恩因為中年喪妻,壹度陷於痛苦之中,無法面對。威爾則是壹個裹著“狂妄暴戾”外衣,因童年受虐待創傷,不敢直面自己的天才少年。他們都需要壹個直面自己心靈的契機,兩人之間的心理咨詢就是他們的“尋我”之旅。

? 在見尚恩之前,威爾已經氣走了5個心理醫生。第壹次見面,威爾從尚恩繪畫中推斷他糟糕的婚姻,深深刺痛尚恩教授,以為由此可以中斷這種“治療”。第二次見面,則自始至中保持沈默,尚恩教授陪伴他沈默了壹個小時。第三次見面,在沈默了壹大半時間後,威爾主動講了壹個笑話,氣氛似乎開始緩和。第四次,尚恩教授帶威爾到湖邊,跟他講了許多有關他妻子的事,不等威爾說話,便走了。第五次,尚恩教授講他和妻子的相遇,講妻子的小瑕疵。告訴威爾,其實每個人都不完美,關鍵是如何完美地相處,尤其是親密的人之間。再後來壹次,威爾因不敢面對自己,在痛苦中與女友分手,與尚恩聊及此事,內心無比沖突。“這不是妳的錯!”尚恩教授壹遍又壹遍重復著這句話,終於使威爾的心理防線坍塌,緊緊抱住教授大哭起來,心門由此打開。

在這裏,從表面上看是尚恩壹步壹步打開威爾的心結,實際上這更是壹種相互間的心靈溝通。威爾需要尚恩來告訴他“這不是妳的錯”,尚恩也需要威爾來挑明他的妻子已經去世,他需要有面對新生活的勇氣。

二人是自我救贖,也是相互救贖,他們成為彼此尋找自我、直面自我的激勵力量。

二、天才定位中“好我”與“壞我”的和解

? “好我”與“壞我”來源於心理學中的“自我系統”,指的是人格中壹種具有防禦功能的自我覺知系統或壹套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即包括“好我”與“壞我”的心理組織。

? 人在逐漸積累的生活經歷中將“好我”劃分為能夠維持或促進人際關系的“我”部分,“壞我”則是破壞關系導致其疏遠甚至結束的部分。

? 威爾在被寄養家庭虐待的生活經歷中築起了堅固的心理防禦城墻,他的“好我”與“壞我”區分十分明顯。

? 他認為“好我”就是表現出平庸,天才的頭腦僅僅用於“三分鐘擺平壹個笨蛋”或者在法庭上為自己開脫,以此維持與查克等朋友的關系;而“壞我”則成為他自我保護、隔絕與人關系的武器,他發揮過人天賦逼走心理專家,出言中傷尚恩,無非是想借此來結束關系,達到壹種防禦目的。

? 而尚恩教授和朋友查克正是將他從“好我”與“壞我”的對立分裂中解救出來的人。

? 尚恩在被威爾中傷過後,並沒有結束二人的關系,而是主動開誠布公,講述自己的故事,包容威爾“只是個孩子”,並鼓勵他“談談自己”,讓人知道“妳是誰”。

尚恩打碎了威爾固執的“壞我”定義,朋友查克則是突破出“好我”。

當威爾說出50年後他們還做鄰居時,查克說出了下面這段話:

“我每天到妳住處來接妳。我們出去花天酒地,玩得很開心。但妳可知我壹天中最好的時刻是什麽嗎?大概只有十秒:從停車到走到妳住所門口的這段時間。因為每當我敲門,都希望妳不在屋子裏面。沒有壹句“再見”或是“明天見”,什麽都不用說,妳就是這樣離開了。我懂得不多,但這些我很清楚。”

? 詮釋了真正的友情,不是攔著妳,讓妳每天和我在壹起,而是知道妳的價值和意義,要妳離開,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 查克與尚恩使威爾的“好我”與“壞我”從固有的邏輯中解脫出來,獲得壹種和解,進而找到自我。

三、 心靈的自我選擇

? 影片作為心理學題材的電影,其中的五次心理咨詢起到了重要的起承轉合作用,是影片的重頭戲,每次心理咨詢都對威爾的人生選擇產生巨大影響。

? “心理咨詢”串聯起了影片的情節結構,很大程度上也掌控了影片的情感節奏與此相適應,影片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也偏向於更細膩、更生活化,更容易引人***鳴,帶入個人情感。

? 作為勵誌類型的影片,《心靈捕手》在繼承了此類影片關於人生與人的價值的探討的同時,並沒有用遵循壹般的奮鬥實現生命價值主題,而把焦點放在“天才”這壹特性上,講述天才的自我選擇。他既可以研究國家頂尖科技,也可以平凡度過壹生。其決定於他真正認知“自我”、與“自我”和解後的選擇。

? 比起只看到威爾天才價值的藍博教授,心理學教授尚恩關註到的更是威爾的自我認知,自我和解,與追求幸福的能力。從教育的目的來看,我們或許更應該傾向於後者。

《心靈捕手》是壹部能夠引人思考自我的電影。

會讓妳在某個人生階段停下來,擺脫世俗的慣性思維,依靠自己的判斷找到價值,真正的審視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麽,明白對於自己來說怎樣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人生是該有壹段這樣的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