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怎麽寫好詩歌

怎麽寫好詩歌

問題壹:怎麽寫好詩詞 怎樣起筆寫詩詞

在動筆學寫詩詞之前,必須掌握詩詞內在的基本規律。從上述古人撰寫的詩詞看,我們從中應該學到三條規律:

第壹、必須掌握漢字的平仄聲律。不管是寫詩還是寫詞,妳所使用的每壹個字、詞是屬於平聲還是仄聲,妳必須心中有數。特別是本應仄聲、卻很容易當成平聲使用的入聲,必須下些力氣學習和掌握。為了便於大家學習和參考,我們特意編纂出壹張《入聲漢字表》,附於文後。這張表中所列的漢字是按秦趙語系選定的,基本不包括吳越語系所用的入聲字,因此入聲字的數量不是那麽寬泛,比較容易掌握。如果結合現代普通話的廣泛施用,這個表列雖然保守壹些,但卻非常實用,而且可能使得詩詞寫作會有壹些新的發展空間。這個入聲表,可以對妳起到吸收和排除兩個功能:既可以幫助妳尋找、吸收、使用入聲韻腳字,又可以幫助妳排除在平聲字位誤用入聲字的可能。

第二、掌握平仄之間的換聲規律。對於絕句和律詩而言,壹個是有“奇數字不論”的規律,但有另壹個規律作為補充,即“寧以平換仄、不以仄換平”,這從詩詞格律的通式中盡可發現,它與盡量“避免孤平句、防止無平句”是協調壹致的。對於寫詞而言,除了有“奇數字不論”之律大體與詩律相同外,還有與詩律不同之處。從上述通式可見,在有的詞牌中 “()”內所標之平或仄,盡管該字處於偶數字位,但卻亦為可平、可仄之聲,這壹點需要初學者特別註意。

第三、如何起筆寫作?我認為通式要背,但不壹定全都背會才開始寫作,完全可以采取“學壹寫壹”的方法循序前進。寫詩,妳可以先從絕句開始,先寫五言,再寫七言;寫好絕句,再寫律詩,因為律詩中有兩個對聯比較難寫。把詩寫好以後,再著手寫詞。不管是詩還是詞,其格律通式都是可以背會的。妳可以壹首壹首地學,壹首壹首地背,甚至可以把平仄通式抄在面前照著寫。其實對於寫詩而言,只要把第壹句寫出來了,第二句、第三句……按照相對和相粘的關系,即可自然推衍出來。詞要難記、難寫壹些,雖然它的句型長短參差自由,但每句的字數和格律都是固定不變的,這樣要求反而更高。如果妳把詩句寫熟了,對舊體詩的平仄格律壹旦掌握,寫詞就比較容易了。比如,妳想寫壹首《蝶戀花》,只要把《蝶戀花》的通式背熟,或者抄錄在前,就可以動筆寫作。寫好以後,再去分析、修飾其中的平仄聲律,使其符合通式。這樣壹首壹首地學寫,妳就可以穩步前進。我相信用不了幾年時間,妳就會成為壹名熟練的詩詞寫作者了。

第四、寫好韻腳。初學者在安排韻腳用字的時候,完全可以按照現代普通話的拼音來做,這樣做絕不會違背古韻,而只能更加上口易讀。當然,妳要好好學學《入聲漢字表》。妳會很快掌握其中的規律,如果妳能比較自由地使用入聲,學會古韻的用法,那在寫詩、特別是寫詞時,會使妳的路子更加寬敞明亮。

韻腳的用字是非常嚴格的,要求必須嚴格地“押韻”,亦說“葉(xié)韻”;對於慣用和限用入聲字韻腳的詞牌子,其韻腳就壹定要使用入聲字。偉人 *** 之詞作,絕大多數都非常地嚴謹,但有壹首《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中有“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句,其中的“迫”字,似應是“逼”字之誤。因為只有用“逼”字才合“急”字的韻腳。當然,古人、名人有時也是寧可殺“聲”成“仁”,不願舍“義”求“聲”的。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仍以遵從詩詞格律為好,不可輕易脫離規律而自行其是。

第五、關於書寫格式。關於舊體詞的書寫格式,作者也在這裏提出自己的見解。現在,幾乎所有的出版物都把唐詩分句印刷,使讀者看上去非常清晰明朗。這對願意學習舊體詩的人,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卻很少有把宋詞也按每句壹行的形式印刷的,幾乎所有的文學印刷品仍然按照古人所用的散文形式印刷,使......>>

問題二:小學生詩歌,怎麽寫? 兒童本身就是天才的詩人,因為妳們想像力豐富而奇特,而這就是詩人所需要的特質,詩的語言大多是形象化的語言,如“季節打了壹盹,山花走過了壹生”“春天探出綠瑩瑩的腦袋”等。詩同其他的文學題材壹樣,可以從模仿開始,古人說:文從胡說起,詩從狗屁來。模仿多了,妳的兒童詩就會越寫越好。下面給妳提供幾個方法:

第壹講

兒童詩思維方法之壹

尋因法

兒童詩,有成人創作和兒童創作,它,典型中有通俗,靈氣中有情味,稚拙中顯純樸,清新中顯自然,反映了童真,童趣,童純。有人說詩從那裏來,靠的是靈感,寫兒童詩也有同樣的道理。那麽,靈感哪裏來呢?掌握兒童詩的思維方法,能促使靈感的萌發。下面我就思維方法談談兒童詩靈感的促發。

尋因法。給物體果朔因,果是現實,因是虛渺的,不確切的,但在兒童詩中卻充滿了靈氣和童趣,天真和可愛,有壹種“傻得聰明的感覺”,對妳這個“因”有壹種奇特、陌生的感覺。

如《大陽》:

太陽像壹個大媒餅,

在山的火爐裏,

烤了整整壹夜,

第二天早晨,

就燒得滿臉紅通通的。

早晨太陽紅通通是果,是事實,蛤為什麽紅通通是因。小作者尋找的“因”,就成大煤餅,在山的火爐裏烤紅的,想像是何等的天真,虛渺。但有壹點,雙方都是“紅”的,紅把它們兩者聯系起來了。當然太陽的紅還可以與其他的紅聯系起來,由此可寫出很多首兒童詩來。

又如《愛思考的星星》:

夜晚,

黑暗的天空中,

星星壹閃壹閃。

這是因為,

月亮婆婆出題,

叫星星回答,

星星正在眨眼睛思考。

妳看,果是星星眨眼睛,因果朔因,為什麽眨眼?小作者馬上想到了思考的孩子也會眨吧眨吧著眼睛,星星的眨眼根本不是思考,顯出兒童的稚拙,天真,把人的靈氣給了星星,使星星活了起來。

再如《桃花》:

桃花是愛漂亮的女孩,

它不喜歡睡在春姐姐的懷裏,

悄悄起來,

偷來春姐姐的胭脂,

拼命的往臉上擦。

春姐姐醒來,

發現煙脂不見了,

就尋找來到人間,

使萬物迅速醒來。

妳瞧,桃花的紅是這個原因嗎?根本不是,可小作者把原因編成了壹個故事,多有趣啊!

在這裏,妳在尋因的時候,先要從“果”的本身去尋找聯系的發現點,然後在聯系時編成壹個小故事,用分行的方法寫,就成了兒童詩,妳看,容易嗎?

但有兩點值得註意:壹、因果的聯系中有時只要有百分之壹的聯系就夠了,百分之九十九牽強附會,若聯系太實在了,反而失去童趣;二、因果的聯系要跳出常人的思維,就顯得有味道,如:彩虹和橋的聯系,人人都會想到,這沒有給讀者新鮮感,顯不出孩子的稚拙,天真和靈氣。

第二講

兒童詩思維方法

聯想法

聯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再由彼物想開去,層層展開,浮想聯翩。

如《爺爺的手》:

爺爺的手上滿是繭,

看上去,

像壹座座“山坡”;

看到這個“坡”,

想起了――

坡上唱響過多少豐收歌。

妳看,第壹層面由“繭”想到“山坡”,它是相似聯想,大自然中的山坡高出平地,老繭在手掌中也微微凸起,手掌好似平地,相關聯想。當然,“山坡”也可以想到綠化,想到別的,什麽都可以,因為要與老繭相關連,必須選取“豐收”,故第二層面的相關聯想,也仍以第壹層的原本(繭)相關才對。否則,聯想很多,不能前後貫穿,集中主題。此詩說明了勞動創造了收獲。

又如《山爺爺的胡須》

白雲兒,

繞山腰,

好像山爺爺胡須飄

山爺爺,

捋捋它,

呼嚕呼嚕睡大覺。

此詩的第壹層也是相似聯想,白雲圍繞山腰,多像山爺爺的胡順飄動;第二層面仍是相關聯想,山爺爺捋著胡須睡大覺。多麽安詳的老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再如《秋雨的愁思》:

似牛毛,像細線,

秋雨綿綿,

秋姑姑您為啥哭了怎麽長時間。

我心涼,我心碎。

落葉紛紛,

我擔心......>>

問題三:怎樣寫好七絕詩? 先熟悉韻律,杜甫的古詩較工整多讀度

以下是 關於如何寫好詩詞的個人粗淺體會

壹、培養興趣,增加愛好

我們中華民族是壹個有著幾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家,而詩詞在中國文化史上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詩經到當代詩詞,我們的前人積累了非常豐富的作品,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我們的祖國是壹個詩歌的王國,詩歌的海洋。

來謳歌偉大的時代,詠頌祖國的大好山河。

二、學會欣賞、打好基礎

寫詩難,欣賞詩詞同樣難。欣賞詩詞,是寫好詩詞的第壹道門坎。欣賞和寫作詩詞,能夠寄托情誌,交流情感,充實精神生活,有利於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欣賞古典詩詞是壹種藝術享受,也是壹種文化修養。壹首作品如何欣賞呢?首先,要反復吟誦,慢咽細嚼

四、勤觀細察,積累素材

我們寫詩詞,壹首作品,取什麽材,是寫事寫景,還是寫人寫物。都必須經過作者認真仔細的構思和觀察。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從這兩句詩來看,作者對剛出水的小荷觀察得非常細致,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成為千古名句。又如“珠江三尺雪,月來泛寒光”,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蠻有詩意,但仔細壹想就不對勁了。珠江在我國南方的廣東,它從何而來的雪呢?這是作者失察了。嚴重脫離實際,就像我們星子戲唱脫了板,結果全無,鬧笑話了。在二000年,我應某雜誌社《專家論作詩》欄目寫的二首七絕,作了簡明的回答。其壹“欲作詩詞意境開,為尋腹稿久徘徊。閉門難遣生花句,妙語都從實踐來”。其二“熟讀詩書鐵鎖開,平時積累少徘徊。勤觀細察真情在,自有神工筆底來”。

五、不厭其改,推敲提高

如何提高詩詞的質量,古人雲:“好詩改百遍”。俗話又說:“乖孩子是哄出來的,好詩詞是改出來的”,可見改詩對詩的質量尤其重要。每壹首作品,先應反復推敲,然後請別人提高,不要怕別人指出不足之處,不要怕醜。在這方面,我是有過深刻的體會。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寫了壹首《七絕.初夏》“杏卸殘裝藕葉青,西風瘦柳夜啼鶯。桃花流水同春去,聽取新蟬報夏聲。”寫完後自我感覺良好,後給壹個網名叫靜夜詩語的人看,半天不說話,我就急了,問她怎麽樣,她搖搖頭說“句子很美,詩味也足,總的來說不及格”。接著就指出了這首詩致命的缺點,因為紅杏在二月開花,杏卸殘裝,藕葉還未長出,嚴重脫離現實生活,應改為李卸殘裝藕葉青為妥。這壹改就符合客觀了,整首詩就活了。真是壹字之師,終生難忘啊!

再是推敲提高的問題,詩詞是語言藝術,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穎的構思,需要善於運用優美、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所以作者遣詞造句必須反復琢磨,反復推敲。賈島“推敲”的故事,至今傳為佳話。值得我們借鑒。杜甫曾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蘇軾說“詩賦以壹字見工拙”,盧延讓說:“吟妥壹個字,撚斷數莖須”。可見古人是何等重視對每個字的推敲,也就是“煉字”,字煉得好,壹字傳神,境界全出,詩也就活了。

六、相得益彰,功在詩外

首先要充實生活,學會做人。人到中年以後,打拼的時代基本過去,業余時間相對較多,有些人把時間用在打牌、酗酒上去了,終日嬉遊,無所適從,奉勸這些同誌不如寫點詩詞,作為壹種調節和享受,壹種休息和解脫,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家庭和社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其次通過詩詞創作可以調節情緒,修身養性。當創作出壹篇滿意的詩詞作品時,往往使人心曠神怡,興奮不止,久久地沈浸在美的感受之中。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人的情緒便是自己疾病的良醫”。在寫作詩詞的過程中,專心致誌,凝神靜氣,忘卻煩惱和憂愁,這對我們無疑是壹種精神享受。我的壹個南昌朋友說過壹段耐人尋味的話,說他寫的每壹首詩詞都記載著壹個故事,每每讀來,當時的情......>>

問題四:好詩歌怎麽寫? 中國是壹個詩國,大多數人都愛讀詩,很多人都愛寫詩,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麽多年,壹直讀詩,也寫詩,卻不明白什麽才是詩。有位老教授說,《全唐詩》裏能真正稱作詩的不過壹千首。這我認同。 什麽是中國詩?用漢語寫成,以獨特的審美觀去發現或是獨特或是平凡的事物,在用獨特的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加以表現。 而這還不夠。 “形式上像詩的不壹定是詩,會寫這種詩的不壹定是真詩人。”――周汝昌 詩是有讀者的,即使沒有第二個人再看這首詩,至少這個作者也是它的讀者吧?事實上,在寫詩的過程中作者已經在讀那繈褓中的作品了。詩有讀者,那麽,如果它打動不了讀者的心,它不配稱為詩。詩只是把壹句話分成幾段,加上音律感就行了嗎?當然不行。 詩歌有壹個特點,就是永遠不會過時。妳可以反復吟頌那些名篇。隨著吟頌的次數增加,妳會發現妳並沒有對其產生厭煩;相反,興趣只是越來越濃。其他的文學作品行嗎?即使是《荷塘月色》,壹連背個十幾便恐怕也會膩;可白居易的《琵琶行》或是《長恨歌》就永遠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詩歌不會令人煩膩,或者說令人煩膩的就不配稱之為詩。 大凡壹般文章,都是只在描寫作者的所感與所想,不考慮讀者因素;說的殘忍壹些:它們是自私的。詩歌不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在描寫時間的流逝;而同樣的題材同樣的語句在宋代的壹個詞人筆下就成了“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區別就在那壹個“聲”字。明明時間如流水,與聲音有什麽關系?而詩人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同時也聽到了水聲。單用流水,當然也能表達清意思;可用了水聲,就給了讀者真正逼真的內心感受,即使讀者只有詩人自己。詩人,是在關心讀者的內心,讀者的世界,所以他們的詩作,也就永遠能打動讀者的心弦。 周汝昌說,詩人是體貼的,不是舞文弄墨。入木三分。 詩為什麽有格律?為了讀者能讀得朗朗上口。同樣,壓韻、平仄,也都是這個目的。詩的特性全是為了讀者而被創造的。詩人不會只表達自己而不管讀者是否接受。不,那不是詩人。詩人是會關心讀者,運用有限的語言與技巧,突破語言的局限性來和讀者交流。他們懂得讀者的心,知道怎樣創作能引起讀者***鳴,而且是永恒的***鳴。這,就是體貼。體貼,也是詩人的必備因素。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詩人看見月亮,想的是,那傳說中的嫦娥壹直是很孤獨的吧?她也會後悔當初偷了長生藥了吧?這才是詩人。多少年輕人,為了寫詩強作悲愁,寫出來的卻只是內容空洞,感情蒼白的語言罷了。而只有當他們真的用心體會,學會了關心,學會了體貼,才出了真情。出了真情,也就出了詩。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新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