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從前,有個縣官寫字很潦草。這天他要請客,便寫了壹張字條叫差役買豬舌。誰知“舌”字寫得太長,分得太開,差役誤以為叫他買豬“千口”。這可忙壞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裏,又到四鄉去購買,

好容易買到五百口豬。他壹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爺求情,希望少買五百口。

縣官生氣地說:“我叫妳買豬舌,準叫妳買豬千口呢?”

差役聽了,應聲道:“還好還好!不過以後請老爺註意,若要買肉,千萬寫得短些,不要寫成買‘內人’。”

關於錯別字

據透露,明年廣東對高考作文錯別字扣分將更加嚴格,由原來的“每3字扣1分直到扣滿5分為止”改為“每1字扣1分且不封頂”,但具體操作細則仍在制定中.

——出於職業習慣,我忍不住要趕緊把這則訊息告訴給我們班的學生了。

平時批改作業時,我就有壹雙十分挑剔的眼睛。我常常要求學生聽寫盡量不寫錯別字,努力做到全對,能避免犯的錯盡量不犯。但是,能達到我的要求的孩子占十分之壹,這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確實,從知識面,理解力、習慣的養成程度來看,這些孩子進步還有壹個過程的。我從小學到初中,遇到的老師都是比較嚴格的。所以,即使我的老師批改作業匆忙,有的錯別字沒有批出,我也有發現了就更正的習慣。直到現在,我還會固執地對學生闡述我的觀點:如果有兩份分數壹樣的試卷,壹份是因為錯別字多但扣分忽略不記了,壹份是實實在在的考試成績,同樣的成績分數,含金量是不壹樣的。我希望我的學生能註意到這個細節,使自己能真正體現壹個中國人的素質。

作為基礎教育者,也想把學生的基礎抓紮實?教育方向為什麽會偏離這些我們曾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目標呢?壹提到某些新的教學改革思想,極左極右,矯枉過正,導致現在我們幾乎又回頭來拾起以往教育中好的壹面。壹個關鍵就是,我們總是走著走著,就飄飄忽忽了。我們怎麽就忘記了腳踏實地呢?錯別字的泛濫和這樣虛浮的教育現狀不無關系。廣東的這壹做法是在從方向上引導該省語文教學行為。每壹個和學生直接打交道的老師們,都不能忘記告訴學生們:知識和才幹是來不得半點虛浮的啊!

為防止這些“虛”,首先要有教育管理部門的正確決策。因為教師的行為很多來自制度的牽引,“指揮棒”指到哪裏,他們就沖到哪裏。其次,現在的學生用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大部分時間都以電腦打字代替。由於電腦太“智慧化”,往往只要輸入“拼音縮寫”,就能跳出所需要的字。還有壹個原因是閱讀習慣改變。現在的學生很少開口讀書,而在很多老師看來,大聲誦讀不僅是壹個強化記憶的好辦法,而且有助於加深對文字的形象認知。這需要老師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恰當選擇語言表達工具,並掌握正確的語言習得讀書方法,在學生做作業的時候多句嘴,多多強調仔細認真的態度及其利害關系。

再則,錯別字最大的代言者莫過於網語。網路大行其道,網語風生水起,網語所存在的問題也引起了相關人員的關註。對網語的泛濫與無序使用,我們的相關文化部門也應該規範使用網路用語的要求。壹部分符合現代漢語詞匯、語法規範的新詞新語,特別是資訊科技方面的專業術語等,應該允許使用。部分網語應該作為現代漢語的擴充與外延,即使在高考作文中出現,不是考生的錯,也不應該輕易給這些詞語烙上“錯別”的標簽。第四,被廣告擅改後的成語,也是別字的代表。壹些經典的成語已經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前些天,看壹些雜誌上有壹些搞笑成語新解之類的文字。我看後笑過之余不免擔心,沒有接觸過該成語的年幼孩子們會不會混淆其義呢?但願我的孩子們頭腦都清醒!

只是這樣的“但願”對孩子們知識的積澱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意義來講,是太蒼白無力的了!我們任何壹個國語教育者都該義不容辭地站出來,向錯別字宣戰!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急用!

書店裏的奇遇

有壹天丁丁和東東來到了壹字書店,看見裏面有壹張海報,上面寫著《狐女流浪記》,丁丁說:“這個女人壹定是狐貍精變的,要不然怎麽叫狐女呢?”東東說:“不壹定,說不定是狐貍在森林裏收養了壹個小女孩,把她養大成人,所以才叫狐女。”書店的老板過來說:“去!去!去!這裏有壹個著名作家在這裏簽名賣書,關妳們小孩什麽事?”丁丁說:“我們正在討論那本《狐女流浪記》的海報呢!”那位作家聞聲走了出來,她有點生氣地說:“妳們說我是狐女?”東東說:“又不是說妳,是說那張海報。”作家說:“應該是孤女吧!”作家過去看了看,原來是書店老板印海報時出錯了。作家把海報的標題改了《孤女流浪記》,這才沒讓鬧劇再鬧下去。

醫院裏的驚險

有壹天,壹個食指長了腫瘤的人,來到醫院看病。醫生說:“妳這腫瘤是惡性的,如果不切去食指,就可能導致病變。”那個人就只有決定切除食指。醫生在紙上寫了“切除十指”四個字。

病人來到手術室,將病歷給了手術醫生,手術醫生壹看,問:“您是不是十個指頭都切除啊?”病人壹聽說:“我只有壹個手指頭長了腫瘤,又不是十個手指頭都長了,幹嗎要切我十個指頭啊?這樣,我連飯都無法吃,更別說寫字了。”醫生壹看原來值班醫生把“食”寫成了數字的“十”了,幸好還沒切,要不然就慘了。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發現寫錯別字可是會鬧笑話的喔!嚴重的還會導致大事故,小朋友,妳們可別學這些人。

求2個關於錯別字的故事或笑話

1、有壹老農去城裏看兒子,路邊有壹汽車配件商店,(件)字丟了壹半 ,變成了汽車配牛,老農看後自言自語地說:“好家夥,這汽車配牛怎麽著也要生個拖拉機。”

2、某生愛寫錯別字,老把歇寫成喝。

他有篇日記寫道“班長指揮我們擡大糞,大夥幹得很起勁,誰都不敢喝壹喝。後來我們實在有些累,就背著班長偷偷喝了喝”

錯別字的故事

從前,有壹個無賴,仗著自己有親戚在朝裏當官,經常無緣無故地欺侮老百姓。壹天,他路過壹片荒山,見壹個農民在山上打柴,他硬說這片荒山在他家的祖墳後面,在山上打柴會破了他家的風水,不讓農民打。農民爭辯這是無主的荒山,歷來有“誰打柴歸誰”的規矩。於是,這個無賴又大耍起無賴來,操起農民的扁擔,往農民身上打。農民手急眼快,順勢舉起斧子去擋,“哎喲”壹聲,無賴的左胳膊鮮血直冒。原來,農民的斧子沒有及時收住,把無賴的胳膊砍傷了。無賴怎麽會甘心吃這麽大的虧呢,他壹張狀子告到縣裏,想叫知縣重重治農民的罪。知縣是個清官,他平時就知道這個無賴的為人,非常同情受欺侮的農民。他很想幫這個農民的忙,可農民用斧子砍傷了人這是事實,不治罪也不好辦。知縣對狀子看呀看呀,忽然,他把眼睛停留在“用斧傷人”這幾個字上。於是,壹條妙計便想好了。他對無賴說:“妳先回去,我壹定照狀子認真處理。”無賴在家裏等了好幾天,也不見知縣治農民的罪。他再去縣衙問。知縣把驚堂木壹拍,氣乎乎地說:“妳告他‘甩斧傷人’,甩斧是無意的,何罪之有?”無賴被搞得莫名其妙,原來是知縣將“用斧傷人”改成了“甩斧傷人”。

清朝某年科考,題目為《昧昧我思之》(《尚書·秦誓》有“昧昧我思之”這句話),壹位秀才粗心大意竟把試題《昧昧我思之》抄成了《妹妹我思之》。壹字之差,謬之千裏。考官見後不禁大笑,於是在批語中即席對出壹聯“哥哥妳錯了”,此聯奇中見奇。

這樣可以麽?

故宮近來丟了大臉。先是“盜竊門”,後又“錯字門”。“撼”字確實容易惹亂,此字曾是2008年《咬文嚼字》評出的年度十大易錯字之壹。因為漢字難寫,書寫上比較隨意,極具個性和藝術性,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人群——書法家。中國有許多著名的錯別字,這些錯別字大多出現在文化古跡或是旅遊景區內。這裏找出幾個最具典型性的五大著名“錯別字”,與大家聊聊。

天下第壹錯別字——“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壹”,因為這字壹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壹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壹橫(見圖)。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禦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壹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說法的錯別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壹,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禦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壹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原來這裏有壹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壹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別字——“流”

錯別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壹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壹之手,據說是劉坤壹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壹點,而“在”字多壹點。

這又是怎麽壹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

劉坤壹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壹點,“在”字多壹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現最多的錯別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別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墻體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

這兩個“眀”與少壹點“魚”和多壹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最令人叫絕的錯別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別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壹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壹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壹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壹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壹豎壹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麽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壹。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壹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別字,壹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別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別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壹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壹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壹點”。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幼兒園開學了,老師讓大家把自己名字寫在紙上交上去,方便點名互相認識。剛壹點名老師就壹楞,喊道:“黃肚皮!”沒人應,“黃肚皮!”還沒人應,於是老師說:“算了,最後再說吧。”最後老師說:“還有誰沒點到名?”壹個小女孩怯怯地站起來,老師問:“妳叫什麽名字?”小女孩說“我叫…黃月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