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這個陪伴了我們30多年的品牌,現在真的很想再見到妳。

這個陪伴了我們30多年的品牌,現在真的很想再見到妳。

李霞,這個陪伴了我們30多年、近兩代人的名字,終於迎來了說再見的時候。

近日,天津壹汽李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擬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的公告。其中,公司名稱由“天津壹汽李霞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鐵物資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增加了高鐵設備、零部件制造及銷售、軌道交通工程機械及零部件銷售。

從名稱和經營範圍的變化來看,天津壹汽李霞應該是告別乘用車市場,而不是換湯不換藥。也就是說,之前的信息已經得到了驗證。李霞,真的跟我們說再見吧。

雖然李霞現在已經改名換姓,但是可以說李霞在幾十年前的那個時候就是壹個明星車企。故事還是得從改革開放說起。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開放政策。國內改革始於農村,對外開放始於廣東、福建。在隨後的幾年裏,國內的經濟活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有了錢,自然想幹壹番大事業。1980年代,北京吉普和上海大眾成為當時唯壹的合資廠商,而且當時已經有相關車型上市。但是這些車型都有壹個問題,就是體積太大,隨之而來的價格、保養成本、用車成本都遠遠超出了當時國家的承受能力。

於是,經過幾輪談判,1984年,天津汽車工業總公司(李霞前身,以下簡稱天津汽車)與日本大發簽訂協議,大發將微型貨車大發Hijet和微型貨車大發夏利轉讓給天津汽車。1.0成套制造技術。

當時天汽的目標很簡單,就是避其鋒芒,不去碰別人已經有成熟產品的領域,而是去尋找未開發的領域。因此,微型車是壹個很好的突破口。新引進的大發直升機被當時的天津市市長李瑞環命名為“華麗”,幾個月後引進的大發夏利被命名為“李霞”。這可以說是“李霞”這個名字的開始。

但是當時雖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國內的汽車市場還沒有完全形成,老百姓也沒有那麽多錢,所以當時的汽車采購主要是公共采購,私人消費少得可憐。而且生產前期基本都是以CDK模式進行,全進口零部件,國產率極低,價格在654.38+萬以上,在當時是非常誇張的。?

所以即使當時銷售業績不錯,產能利用率還是比較低。但從1987開始,李霞車型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相應的,價格也開始下降。但與李霞同時上市的長安鈴木奧拓是以合資形式生產的,國產化進程更快。李霞成本控制得好的時候,南部地區的私人用戶已經被奧拓占領了。

從生產方式的選擇來看,李霞選擇引進全套技術而不是合資,其實是很有先見之明的。但是,這種合資方式非常符合市場經濟。當時話語權缺失、送出市場卻得不到技術等問題並不突出。再加上當時國內的工業基礎絕對不能說是好的,所以自己摸索的李霞並沒有很好的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

在未來,由於空間、價格、耐用、低維護和用車成本等因素,李霞及其改款車型成功進入出租車市場,李霞在京津滬等中國主要城市擔任主要司機。我想那是大多數人開始了解李霞的時候。

1997,天津汽車變更為天津李霞汽車有限公司,只生產李霞產品。這時,我們可以稱它為李霞。隨後,改裝後的李霞TJ7130U搭載了豐田8A四缸發動機,並首次配備了鋁合金輪轂。或許正是在這個時候,埋下了與豐田合作的伏筆。?

2000年,這應該是李霞的轉折點。這壹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隨後世界各地的汽車廠商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個尚未得到認真開發的市場,中國的汽車市場開始進入激烈競爭的狀態。

而豐田也準備好了,豐田將把它最新的小型車Platz帶到李霞生產。李霞生產的車型名為李霞2000,除了兩車的logo和發動機不同之外幾乎壹模壹樣,但李霞的這些操作卻給自己設下了絆腳石。

首先,李霞2000的價格比較貴。雖然車輛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與同價位的捷達、桑塔納相比,外觀並不出色。然後,李霞的聲譽在李霞成為壹名出租車司機的後期受到損害。李霞2000這個名字也讓消費者認為這款車和之前的李霞壹樣,在市場認知上明顯沒有優勢。最後,當時並沒有推出豐田非常著名的VVT-i技術發動機,雖然人們更註重外觀、內飾等看得見、看得懂的東西(現在也壹樣,但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不是有技術門檻的發動機,所以後期的營銷也缺乏亮點。從那以後,李霞踏進了泥塘,再也不敢輕易離開。

如果說2000年開市,雖然給了李霞壹個打擊,但李霞還有翻身的機會,那麽2002年就是李霞翻身的壹年。今年,壹汽集團與天津李霞的重組方案經過多方協商,李霞的大部分股份轉讓給壹汽,壹汽獲得了對李霞的絕對控制權。

重組時設想壹汽在中型車和商用車領域發力,而李霞(天津壹汽)將繼續深耕小型車。但壹汽和豐田同年成為合資公司後,壹汽把資源和註意力都留給了合資公司,壹汽豐田不斷推出新產品占領市場。當時,李霞在壹汽集團並不受重視。

雖然合並初期推出了改款車型晶雅和李霞A系列的君雅、神雅,在配置和設計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相比合資品牌推出的產品,還是少了壹點看點。

2004年,李霞迎來了第1萬輛汽車下線。這時,李霞介紹了李霞·N3。外觀內飾設計和整車配置還是有較高水準的,搭載1.0L和1.3L發動機,前後獨立懸掛。與李霞以前的產品相比,這款李霞N3顯然更具吸引力。優化配置後,2005年推出的改款產品銷量持續攀升,剛上市時壹個月就能拿到6000多臺。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N3系列成為了李霞的支柱,並在2009年6月幫助李霞取得了200萬的成績。這時,李霞像以前壹樣推出了李霞N5。雖然在機械結構上沒有變化,但更大的機身尺寸、更好的設計和更豐富的配置大大增加了N5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上市第壹個月就已經實現了過萬輛的銷量。我認為這是李霞最有活力的時候。

2013年,李霞N7上市。這款跨界車是李霞的壹次嘗試,但它可以在同樣的價格下擁有更個性化的外觀。當時很多人真的很喜歡這款車。只是那幾年也是其他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發力的幾年。新鮮感過去後,在李霞N7的銷量迅速回落,後續的銷售成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雖然推出了駿派A70、駿派D60、駿派A50、駿派CX65等產品,但都不是很好。到2038年6月+2020年2月,所有李霞車型的月銷量僅為2400輛。

2018以後銷量繼續下滑,每月銷量都要打折。2019之後,母集團經歷了各種轉變和蛻變,但李霞依然如故。它過去專門生產小型汽車。在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後,它由於種種限制沒有擴大產品線,被拋棄了,這已經成為壹個遭遇的結果。

這並不是說李霞沒有上進心,這是時代選擇的結果,因為同樣專攻小型車領域的長安鈴木幾經掙紮後退出了市場。李霞和它的老對手,在經歷了多年的競爭後,曾經輝煌而沈寂,最終倒在了時代的車輪下。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