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如 :濫竽充數......
解析:
1、亡羊補牢
從前有壹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壹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壹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裏鉆了進來,把壹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羊圈,又叼走了壹只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2、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壹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麽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壹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壹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壹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壹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壹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壹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壹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壹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壹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3、遠慮與近憂
喜鵲的巢築在高高的樹頂上,到了秋天,壹刮起大風,窩巢便隨樹枝搖搖晃晃,簡直像要把整個窩巢翻下來壹樣。每到這時,喜鵲和它的孩子們蜷縮在窩巢中,驚恐萬狀,害怕得連大氣都不敢出。
有壹種喜鵲就很聰明,在夏天還未到來的時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預料到秋季肯定會經常刮大風,這可真是有遠見的喜鵲。為了保障住所未來的安全,它果斷地決定立即搬家。於是,它不辭辛苦地尋找安全的處所,終於選中了壹處粗大低矮的樹椏,這地方低矮踏實,上面有濃密的枝葉遮擋,大風也不可能撼動這個粗大穩固的矮樹椏。然後,喜鵲又不厭其煩、不顧勞累地將原來的窩巢從高高的樹頂上搬下來,它將那些搭窩的枝條、草葉,壹根根、壹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樹椏上,築起了新居。新築的窩巢真的是舒適安全,大風再也不會侵犯到這低矮處的樹椏上了。
夏天到了,大樹濃密的樹陰下真涼快,過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樹陰下歇涼。人們在樹陰下壹擡頭就看到了喜鵲的窩巢,再壹伸手,就可以輕易地掏到窩巢中的小鵲或鵲蛋。人們覺得挺有趣的。於是,窩巢裏的小鵲或鵲蛋經常被人掏走。小孩子們看到大人這樣做,他們也來掏小鵲和鵲蛋。盡管小孩子們個子矮夠不著鵲窩,可是他們想辦法找來竹竿,用竹竿挑巢裏的小鵲和鵲蛋,還互相爭搶著。
可憐的喜鵲這下更遭殃了,秋季還遠遠沒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壞得不像樣子了。它雖然考慮到了防備未來的災患,卻沒想到眼前的危險,結果還是沒能避過災難。
人也是壹樣,當我們在計劃未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當前,如果不能兼顧眼下與將來,考慮問題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話,都會遭受損失的。
4、陽古的愚忠
有壹次,楚軍與晉軍在鄢陵交戰,雙方龍爭虎鬥,直殺得天昏地暗。楚國的國君楚恭王也親自率兵參加這場血戰,壹連幾天相持不下,激戰中,楚恭王身負重傷,只好鳴金收兵,暫回營中。
楚王的大將軍司馬子反,在前線奮戰,又累又渴,壹回到營帳就直嚷著要喝水。子反有個叫陽谷的仆人,平時對主人壹向忠心耿耿百般愛護,此刻壹見主人這般模樣,趕緊搬來壹壇酒,讓子反解渴,並用汗巾壹個勁地替子反擦汗。司馬子反這個人向來嗜酒如命,見了酒便什麽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壹喝上酒,哪裏還顧得上眼下正大敵當前,軍營帳外,叫戰聲聲。子反壹杯接壹杯喝了個壹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戰半日,楚恭王準備重新開戰,迎擊晉軍。恭王派人去司馬子反帳中催他出戰,不料子反正醉意沈沈,睡在床上鼾聲大作,哪裏能起床打仗。於是仆人陽谷又對來人說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戰。
恭王聽說大將在這緊急關頭病了,十分著急,便親自到子反帳中探望。楚恭王剛壹進帳就聞到壹股濃烈的酒味,頓時氣得臉色發紫。恭王指著睡在床上的子反大聲喝道:“今日之戰,關系重大,寡人親自出戰,身受重傷,指揮全軍就完全靠妳了,誰知妳在這緊要關頭竟敢胡來,這不是存心要讓楚國亡國嗎?像妳這樣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的嗜酒之徒,還能再率兵打仗嗎?罷!罷!罷!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沒有辦法,只好命令撤軍回朝。子反的仆人陽谷後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諒子反,自己願替子反頂罪。恭王冷笑道:“妳作為仆人,壹味只知道嬌寵自己的主人,妳的罪過也不輕。子反作為國家大將,誤了國家大事,妳頂替得了嗎?”
楚恭王回朝後,按軍法將司馬子反斬首示眾,以戒眾人。子反的仆人陽谷從此離開楚國,不知去向。
作為仆人的陽谷,愛護主人,對主人忠誠無可厚非,但不顧場合,不考慮後果,在戰爭的緊急關頭還滿足主人喝酒的愛好,結果誤了國家大事,使主人召來殺身之禍,悔之晚矣。這種不講原則、不顧後果的愛實在害人不淺。
5、粵人成仙
粵地有個人,素來篤信神仙。他壹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麽門道呢?粵人想不出好辦法,很是苦惱。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這樣誠心,老天怎麽還不選中我呢?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粵人偶然從壹本書中得知,有壹種仙草,名叫靈芝,長得像蘑菇,顏色美麗,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粵人高興極了,就天天不辭勞苦地上山去四處搜尋,希望能在那多得數不清的植物中發現靈芝仙草。
終於有壹天,粵人照例上山尋找靈芝,翻山越嶺,疲憊不堪。正坐在壹塊大石頭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遠處的壹個爛樹樁上生著壹個大蘑菇,這蘑菇有箱子那麽大,葉子有九層,顏色就像金子壹樣光彩四射。“呀,這就是靈芝吧,沒想到真讓我得到了,看來我是和神仙有緣哪!”粵人忘了疲勞,三步並作兩步奔過去把蘑菇采了下來帶回家去。這蘑菇其實並不是什麽靈芝,只是山中常見的毒蘑菇,可粵人壹心只想成仙,連這點常識都忘了。
回到家裏,粵人鄭重地對妻子說:“快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神奇的靈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聽說成仙壹定要有緣份,老天是不肯隨便讓人成仙的。可是妳看,這麽難得到的東西都讓我得到了,我壹定是個有緣之人,很快就會成仙了!”於是粵人齋戒了三天,還天天沐浴焚香,徹底清潔自己,以示對神仙的虔誠。三天之後,粵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將它煮熟。他興奮地想:“馬上要成仙了!”夾起壹大塊蘑菇就往口裏送。這壹吃可糟了,他馬上感到腹痛難忍,腸子好像要斷掉壹樣。他倒在地上滾了幾滾,就氣絕而亡了。
粵人的兒子聽到這邊有動靜,忙過來看看情況。他平時受粵人的影響很深,也是壹心想做神仙,整天無所事事地做白日夢。這會兒,他見到父親死了,想了想對母親說:“我聽說成仙的人,壹定要脫去人的形骸。人就是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現在,我的父親已經脫去他的形骸成仙了,這不是死。”說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親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粵人家裏其他的人還是對成仙執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爭吃蘑菇,結果無壹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來明明是毒蘑菇,這並不是難以辨認的東西,卻偏偏被粵人壹家堅信不疑地認為是靈芝,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幻想僥幸地撞大運,白白地獲得好處,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實實勞動才是壹條靠得住的途徑,否則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6、頑固的撅叔
從前有壹個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強,又常常自以為是,愛跟別人唱反調。
蹶叔在龜山的北面種糧食,又想與人家倒著來。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種水稻,卻在又低又潮濕的地方種高粱。他有個很忠誠的朋友,見他這樣做不會有什麽好處,就好言勸說他道:“高粱適合種在旱的地方,水稻宜於種在低濕的地方,可是妳現在正好相反,違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長的習性,那怎麽能獲得豐收呢?”蹶叔聽了朋友的話,壹點都沒放在心上,還是我行我素。結果他辛辛苦苦地種了10年地,每年都歉收,糧倉裏壹點儲備也沒有。眼看就快沒飯吃了,他這才去看朋友的地,發現朋友正是像他勸說自己的那樣種地,所以獲得了豐收,不由得懊悔萬分,就向朋友道歉說:“您說得對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聽勸告了。”
後來,蹶叔到汶上這個地方去做買賣。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慮,看到別人搶購什麽貨物,他也壹定進什麽貨,處處都硬要和人家競爭。這樣壹來,他的貨壹到手,積壓得厲害,使他手上的貨總是賣不出去,價錢被壓得極低。蹶叔的朋友擔心他吃虧,就又教他說:“善於做買賣的人要進別人暫時不爭不搶的貨物,這樣,壹旦等到機會來了,就可以獲得好幾倍的利潤,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聽。過了10年,蹶叔常常虧本,終於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這時,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話,意識到朋友是正確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現在知道自己錯了,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壹天,蹶叔要駕船出海,邀請了他的朋友壹起去海邊。他的朋友將他送上船,告誡他說:“等妳到了海水歸聚之處,壹定要返航回來,不然船壹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蹶叔表示自己記住了,會聽朋友的話。蹶叔駕著船隨著波濤向東駛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歸聚的深淵邊上。這時候,他又犯了那頑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誡,還是繼續前進,結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這黑暗的地方,忍受著顛簸和孤獨,非常艱難地過了9年。直到壹次趕上大鯤化為大鵬時激起的巨浪,才總算被沖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裏,頭發全白了,形體枯瘦得就像根蠟燭,親朋好友沒有壹個人能認得出他來。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兩拜,還對天發誓說:“我如再不改悔,請太陽作證懲罰我。”他的朋友笑著說;“改悔是改悔了,但還有什麽用呢?”人們都說蹶叔三次改悔就度過了壹生。
蹶叔直到碰得頭破血流,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費了大好青春。我們做事情,應該吸取這個教訓,不要壹意孤行,遇事多聽聽大家的意見,才能獲得成功。
7、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壹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壹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壹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麽也不懂,什麽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壹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壹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壹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壹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壹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壹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裏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壹試他。有壹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妳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裏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壹天不想念那裏。’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壹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妳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妳是怎麽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誌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壹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誌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誌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8、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壹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壹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壹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麽也不懂,什麽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壹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壹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壹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壹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壹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壹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裏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壹試他。有壹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妳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裏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壹天不想念那裏。’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壹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妳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妳是怎麽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誌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壹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誌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誌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9、神童的不幸
有個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壹個農人家庭。他家裏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沒有壹個文化人。他長到5歲了,還從未見過紙墨筆硯是個什麽模樣。
可是有壹天,方仲永突然哭著向家裏人要紙墨筆硯,說想寫詩。他父親感到十分驚訝,馬上從鄰居那裏借來筆墨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了4句詩,而且還給詩寫了個題目。同鄉的幾個讀書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來看,壹致認為他寫得不錯。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開了,知道的人不免個個稱奇。
從此,方仲永家熱鬧起來,經常有人來家玩,有的當場出題要小仲永作詩。小仲永不論什麽題目,他都能立刻成詩,而且內容深刻雅致,文采絢麗多姿,得到眾人贊賞。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傳到了縣裏,引起了很大震動,人們都認為他是個神童。縣裏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賞方仲永,連他父親的地位也隨著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對方仲永的父親另眼相看,還經常拿錢幫助他。這樣壹來,方仲永的父親便認為這是件有利可圖的好事情,於是放棄了讓方仲永上學讀書的念頭,而是每天帶著方仲永輪流拜訪縣裏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機會表現方仲永的作詩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誇贊和獎勵。
這樣壹來,神童漸漸才思不濟,久而久之,由於只壹味憑著壹點“天才”而沒有後天的再學習,方仲永終至每況愈下。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前來與他談詩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歲時,他的才華已全部消失,跟壹般人並無什麽不同,人們都遺憾地搖著頭,可惜壹個天資聰穎的少年終於變成了壹個平庸的人。
可見,壹個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註重後天的學習是不行的,不註意接受新知識,到頭來只會落在別人後面。
10、泥偶與木偶
山東省境內的淄水河畔,有壹個泥塑的人偶和壹個木雕的人偶。在壹個天旱無雨的季節甲,泥偶和木偶曾有壹段朝夕相處的經歷。時間壹長,木偶漸漸看不起泥偶,因此總想找機會譏笑它。
壹天,木偶帶著嘲笑的口吻對泥偶說:“妳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們把泥土揉合起來捏成了妳。別看妳現在有模有樣,神氣十足,等八月壹到,大雨嘩嘩而下,淄水壹下子猛漲起來,妳很快就會被水泡成壹堆稀泥了。”
那泥偶並不在意,它以十分嚴肅的口吻對木偶說:“謝謝您的關心。不過,事情並不像妳所說的那樣可怕。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沖得面目全非,變成了壹堆稀泥,也僅僅是還了我原來的面目,讓我回復到淄水西岸罷了。而妳倒是要仔細地想壹想,妳本來是東方的壹塊桃木,後來被雕成了人。壹旦到了八月,大雨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漲,波浪滾滾的河水將把妳沖走。那時,妳只能隨波逐流,不知會漂泊到什麽地方。老兄,妳還是多為自己的命運操操心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那些自以為高人壹等的“聰明人”,在嘲笑別人的時候,應該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謙虛謹慎,使自己進步得快壹些
11、猴子現巧遭禍
壹群猴子住在江邊的壹座山上。這座山飛瀑流泉,樹木繁茂,風景十分秀麗。每年春天過後,滿山遍野都長著野果。說不清是什麽年月,壹群猴子來到這山上安家落戶,從此以後,壹直過著不愁溫飽、悠然自得的生活。
有壹天,吳王帶著隨從乘船在江上遊玩,當他在江兩岸的奇山異峰中發現這風景秀麗的猴山時,感到異常興奮。吳王令隨從在猴山腳下的江邊泊船,帶領他們下船登山。
山上的猴子們往日的平和與寧靜,突然被這麽多上山來的人打破了。猴們面面相覷,它們嚇得驚慌失措四下逃走,躲進荊棘深處不敢出來。
有壹只猴卻與眾不同,它從容自得地停留在原地,壹會兒抓耳撓腮,壹會兒手舞足蹈,滿不在乎地在吳王面前賣弄著它的靈巧。吳王拉開弓,用箭射它,這只猴子並不害怕,吳王射過去的箭都被它敏捷地抓住了。吳王有些氣惱,便命令隨從們壹起去追射這只猴子。面對這麽多人射過去的箭,猴子難以招架,當即被亂箭射死。
吳王回頭對他的隨從們說:“這個猴子,倚仗自己的靈巧,不顧場合地賣弄自己,以至於就這樣丟掉了自己的性命,真是可悲。妳們都要引以為戒,千萬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顯示和賣弄自己的壹點雕蟲小技。”
智慧的人知道藏而不露;有了壹點點本事就喜歡賣弄的人是愚蠢的。他們不是弄巧成拙被人笑話,就是最終落個失敗的下場。
12、魯嬰泣衛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城門衛士的女兒名叫魯嬰,生得聰明伶俐,多愁善感,富於同情之心。這天,是個月朗星稀的夏夜,壹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講故事。大夥兒正玩得十分開心的時候,魯嬰卻躲到壹旁去偷偷地哭了起來。
她的壹位好朋友發現了以後,以為發生了什麽事,便走過去悄悄地問魯嬰:“妳到底是為什麽事而傷心哭泣呢?”
魯嬰睜開淚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後說:“白天我聽人家說,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歡打仗,缺少愛心,當時我心裏就很不是滋味。剛才大夥兒在講故事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所以就哭了。”
這時,早已圍上來的壹群姑娘們都爭著來勸慰她:“衛國王子的品行不好,這跟我們魯國有什麽相幹?再說打仗,那是諸侯間的爭王爭霸,妳壹個平民家的女兒,管得了嗎?為這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著!”
魯嬰聽了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她說:“我的想法跟妳們不同。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前幾年,有個宋國的大司馬打了敗仗,逃亡時經過魯國,他的馬就將我家好好的菜園子踩了個亂七八糟,使我家平白無故地遭受了損失。去年,越王勾踐為復仇而攻打吳國,魯國國君為了討好越王,就在民間搜尋美女去獻給他,結果將我的姐姐選中了。後來,我的哥哥前往越國去探視姐姐,又在中途被吳越混戰的將士所殺害……”
說到這裏,魯嬰早已泣不成聲,難以自持了,圍在壹旁的姑娘們也難過得壹個個低下了頭。過了壹會兒,魯嬰才停止了哭泣,繼續說道:“這兩件事告訴我,打起仗來是沒有國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現在,衛國的王子又是這樣喜歡打仗,而我卻只剩下壹個弟弟了,說不定哪壹天災禍又會突然降臨到我們姐弟頭上,這又怎麽能不讓我擔心害怕呢?”
魯嬰從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間萬物互相聯系、互為因果的哲學道理,並據此對事物的發展方向作出判斷,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未雨綢繆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