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博的知識是睿智的體現,而淵博的知識、睿智的頭腦則來源於平時壹點壹滴的學習和積累。"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等俗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壹個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講與口才能力,就必須盡可能做到讀萬卷書,識萬般理,平時養成多讀書看報的習慣。沒有人天生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而博聞強記的背後是艱辛的汗水。
二、關註生活,加強生活積累
有些人在和人談話時,為什麽別人都不大愛聽呢?關鍵就是缺乏生活的積累,凈說些不著邊際的話,這樣是很難打動人心的。所以,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強生活積累顯然也很重要。加強生活積累關鍵是要走出去,積極面對生活,感受生活,嘗試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用眼睛欣賞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聽生活的聲音,用心靈感受生活的脈搏。因為,畢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三、緊跟時尚,把握時代脈搏
現在的社會進步很快,只有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說出的話才能夠吸引別人。如果妳用上個世紀的口氣和詞語與現代的人來交流,那就只能夠被人稱為"土老冒"了,誰還願意聽妳講話呢?所以,壹定要多註意壹些時尚的語言,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
四、崇尚真情,加強情感積累
"言為心聲",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沒有感情就等於人沒有生命。從表面上看,口才不過是用嘴巴去敘述,而實際上,是用心、用感情去和聽眾進行交流。當然,感情不可能憑空產生,感情要來源於平時的經歷和積累。沒有豐富人生情感經歷的演員不可能成為出色的演員,同樣,沒有豐富情感經歷的人不可能有豐富的情感語言,所以,壹定要註意加強個人的感情積累。
寫文章講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話其實和寫文章是同壹個道理,只有自己看的東西多了,才能夠說出有水平、有見解、有說服力的話,才能夠打動人心。
第4節:讓自己的聲音充滿魅力(1)
很多人都愛聽相聲,都會被相聲中那種惟妙惟肖的聲音、語氣給逗樂了。為什麽流傳了幾千年的相聲藝術至今還是經久不衰呢?其中壹個原因就是相聲演員的聲音充滿了魅力,能夠使人愛聽,願意聽。所以,侯寶林、馬三立等藝術大師的精品段子如今還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
聲音是語言的載體,是我們了解外面世界的媒介,美妙的聲音能帶給人美的享受。要不宋世雄、趙忠祥等人的聲音怎麽會感動那麽多人呢?人們總是被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所吸引,當妳處於茫然無助之時,溫暖的聲音可能會讓妳頓生雄心,重新站起來,從而使事情有了"柳暗花明又壹村"的轉機。
所以古諺語中就有"良言壹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說法,聲音的確具有超乎尋常的魅力。
所以,能說會道的人都需具備聲音的魅力。要想使自己的聲音具有魅力,就要提高自己的口語發送能力。
那什麽是口語的發送能力呢?簡單地說,就是說話時對語言的速度節奏、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大小、語流的頓挫斷連的控制和變化能力,它是語言形象的壹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壹個人有較好的聲音發送能力,不但發音明亮悅耳、字正腔圓,而且還能隨著交際的內容、場景、雙方的人際關系的不同,有高低抑揚、快慢急緩、強弱輕重、頓挫斷連、明暗虛實等多種變化,其聲音就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和迷人的藝術魅力。
怎樣才能提高口語發送能力呢?
壹、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楚
讀錯字或發音不準,會鬧出笑話,毫無魅力可言;吐字不清,含含糊糊,使聽眾感到吃力,也會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
二、要註意聲調和語調
聲調即單個詞的調子,語調即貫穿整個句子的調子,兩者決定了聲音的高低抑揚。語調可分為降調和升調兩種基本類型,隨著句子的語氣和表達者感情的變化,可以變化出多種類型。語調有區別句子語氣和意義的作用。如"妳幹得不錯"說成降調,是陳述性句式,帶有肯定、鼓勵的語氣;說成升調,是疑問性句式,帶有不信任和諷刺的意味。在談話時應註意把握語調,以增強吸引聽眾的魅力。
第5節:讓自己的聲音充滿魅力(2)
註意語言的速度節奏
人們說話時,影響速度節奏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內心情緒的起伏變化。速度節奏的控制和變化壹般要通過音調的輕重強弱、吐字的快慢斷連、重音的各種對比,以及長短句式、整散句式、緊松句式的不同配合才能實現。人們應掌握這些規律,做到快慢適中,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增強語言形象的美感。
此外,提高口語發送能力還應註意說話的語氣,從語言的音強變化等方面來改進語音形象。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音是語言的載體,聲音動聽,可以給人壹種美的享受,使別人都愛聽自己所說的話,所以我們在談話的時候,要註意使自己的聲音富有感染力,這樣才能夠打動別人。
第6節:要有點"變色龍"的本領
壹個人要善於說話才會受歡迎,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來和人溝通,通俗壹點,就是要有"變色龍"的本領,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說不同的話。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方法:"與智者言依於傳,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川,與戰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這段話是什麽意思呢?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和聰明的人說話,要見識廣博;和見聞廣博的人說話,要有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說話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情;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好鬥的人說話要態度謙遜;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顯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須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要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而在這方面,《紅樓夢》裏的王熙鳳可以說就是這樣的例子。鳳姐就像壹個高明的心理學家,她非常善於察言觀色,辨風測向,經常是對方還沒有說出口時,她便已經猜到了;若是對方剛說,她就已經辦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林黛玉剛進賈府時,王夫人問:"是不是拿料子給黛玉做衣裳呀?"鳳姐答:"我早都預備好了"。
脂硯齋評《紅樓夢》曾這樣說:她並沒有預備衣料,她是機變欺人,但是王夫人就點頭相信了,像這樣的例子多得很。還有在大觀園那個詩社,探春這裏剛出口,說鳳姐我們想請妳做個"監社禦史",鳳姐馬上就猜到妳們是缺個"進錢的銅商",妳們是想要我兜裏的銀子,那麽她說:"我明兒立刻上任,放下五十兩銀子給妳們慢慢做會社東道。"這邊剛剛說,她那裏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來,所以李紈說:"妳真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
鳳姐這種揣測對方的心理,善於察言觀色,像我們剛才所舉的還是壹些比較平常,比較普通的例子。有的時候,她還可以壹百八十度地大轉彎,同壹件事情,原來還這樣說,現在又那樣說,但是她都說得入情在理,十分動聽。
邢夫人要討鴛鴦,便先來找鳳姐商量,說老爺想討鴛鴦做妾,就是把這件事先跟鳳姐說,鳳姐壹聽,就連忙說:"別去碰這個釘子。"她脫口而出,"老太太離了鴛鴦,飯也吃不成了,何況說老爺放著身子不保養,官兒也不好生做。"反而勸告邢夫人,"明放著不中用,反招出沒意思來,太太別惱,我是不敢去的。"她先這樣說,覺得這個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這個邢夫人呢,壹點兒也聽不進去,反而冷笑說:"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這麽個花白胡子的……"意思說要個妾有什麽不可以,她說老太太未必好駁回,反而埋怨鳳姐,說我還沒有去妳倒說我不是。鳳姐聽了邢夫人這話,知道邢夫人聽不進去。見邢夫人心性大發,鳳姐知道方才那番實話全不對路,就立即調頭轉向,改換話鋒,連忙賠笑:"太太這話說得極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麽輕重,想來父母跟前,別說壹個丫頭,就是那麽大的活寶貝,不給老爺給誰。"而且她舉出例子,她說那個賈璉,就是賈赦邢夫人的兒子,"璉二爺有了不是,老爺太太恨得那樣,但是見了面,依舊拿心愛的東西賞他"。是說老爺太太待賈璉,父母待兒子這樣,如今老太太待老爺自然也是那樣了。
妳看她這個出言何等現成,何等有說服力。當時邢夫人又喜歡起來。同樣是討鴛鴦這件事,壹正壹反的兩番說辭,同出於鳳姐之口,居然都通情達理,動聽入耳。像這樣能夠順應對方心理,急轉直下又不著痕跡的本領,我們在《紅樓夢》裏,只有在鳳姐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我們說鳳姐的這種機變之速真是能夠讓人嘆為觀止。
在現代社會裏,仍然不乏這類"會說話"的人。他們身處不同的社會環境,從事不同的職業,在這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置身壹個環境,必先搞清人和人的關系,搞清身邊每個人的所好所忌,搞清人們喜歡聽什麽厭惡聽什麽,人們高興聽什麽他們就說什麽,討嫌的話絕對不說。特別是面對互相矛盾的雙方,他們會左右逢源,兩面討好;說此好,能撓到癢處,引來發自內心的歡喜;論彼非,能點到痛處,觸及軟肋,讓人頻頻頷首。到了壹個陌生的環境,他們會十分謹慎,對誰都露笑臉,唱頌歌,對誰都客客氣氣,熱情洋溢,對誰都不講掏心窩子的話,妳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參加討論會,他們會盡量避免開第壹腔,輕易不顯露自己的觀點。有時逼到頭上不得不講時,也是說些模棱兩可、不疼不癢的話,壹旦後面發言同自己觀點不壹致時,能夠很自然地拉回來,絕對避免觀點交鋒。在領導面前,更是鼓動如簧之舌,說恭維話,說體面話,但由於"會說話",更顯得落落大方,言辭懇切,娓娓動聽,不溫不火,既不顯得謙卑,又不露阿諛奉承之態,領導聽了不討嫌,很舒服,有時還心曠神怡。
妳看,具有"變色龍"的本領對於壹個人的交往是多麽的重要。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註意"變色",成為壹個受人喜歡的人,那麽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第壹,註意觀察他人
說話壹定要看對象,要根據說話對象的不同情況來確定自己說話的方向。如果是壹個豪爽的人,那妳說話就應該豪爽壹點;如果是壹個內秀的人,說話就應該文明壹點,這樣大家才會喜歡妳。所以,在張口說話前壹定要註意觀察人。
第二,註意觀察周圍的情況
說話還要看周邊的情況,說話要能夠恰當地和當時的情景融合到壹起,避免說出不合時宜的話來。
每壹個人同樣都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風格,如果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能夠抓住對方的喜好,說別人願意聽、喜好聽的話,就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妳備受別人喜歡。
第7節:有"禮"說遍天下都愛聽(1)
無論壹個人在社會上扮演什麽樣的角色,充當什麽樣的身份,禮貌壹直是維持人際關系不斷互動的規則。
有句話叫做"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壹個有禮貌的人到處都會受歡迎,受到人們的熱誠接待,而壹個習慣於出口不遜的人,就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
從前,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忽然見壹位老漢從路邊經過,他便在馬上高聲喊道:"餵!老頭兒,離客店還有多遠?"老漢回答:"五裏!"年輕人策馬飛奔,急忙趕路去了。結果壹口氣跑了十多裏,仍然不見人煙。他暗想:這老頭兒真可惡,說謊話騙人,非得回去教訓他壹下不可。他壹邊想著,壹邊自言自語道:"五裏,五裏,什麽五裏!"猛然,他醒悟過來了,這"五裏",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便掉轉馬頭往回趕,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聲:"老大爺",話還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走過去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壹住。"
這是壹則流傳很廣的故事,其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是它告訴人們這樣壹個道理:在人際交往中要講究禮貌。"人而無禮,不知其可",有這樣壹個真實的故事,便能說明壹個人在言談舉止方面如果不註意禮貌所帶來的後果。
第8節:有"禮"說遍天下都愛聽(2)
禮貌就是壹個人的名片,說話有禮貌的人到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禮貌不禮貌,看似小事,可有時會直接影響到大事的成敗。正如有位名人說的那樣:"禮貌是人類***處的金鑰匙","禮貌是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麽都值錢","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的感情","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壹切學識都重要"。所以我們在日常交往中壹定要註意禮貌待人。
可以說,周總理是禮貌待人的楷模。他常說:"衣著整齊是壹種禮貌,表示對人家的尊重。"他雖身為國務院總理,卻總是謙虛恭敬、彬彬有禮,處處以禮待人。每次服務員給他端茶,他常常是站起來用雙手接過去,並微笑點頭致謝;每到壹處視察工作,他總是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壹壹握手,親切道謝;每次在深夜回家的途中,他也總是再三囑咐司機要禮貌行車,讓外賓先走。外國記者贊美說:"大凡見過他的人都認為他具有壹種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周總理逝世時,壹些外國報紙說:"全世界向他致敬,沒有人唱反調,這是罕見的事情。"周總理以禮待人,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贊譽。
那麽我們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應該怎樣註意自己語言的禮貌呢?壹般需要註意"四有四避"的問題,即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識,要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
第9節:有"禮"說遍天下都愛聽(3)
第壹是有分寸。這是語言得體、有禮貌的首要問題。要做到語言有分寸,必須配合語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識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確交際的目的,要選擇好交際的體式,同時,要註意如何用言辭行動去恰當表現。當然,分寸也包括具體言辭的分寸。
第二是有禮節。語言的禮節就是寒暄。有五個最常見的禮節語言的慣用形式,它表達了人們交際中的問候、致謝、致歉、告別、回敬這五種禮貌。問候是"您好",告別是"再見",致謝是"謝謝",致歉是"對不起"。回敬是對致謝、致歉的回答,如"沒關系"、"不要緊"、"不礙事"等等。
第三是有教養。說話有分寸、講禮節,內容富於學識,詞語雅致,是言語有教養的表現。尊重和諒解別人,是有教養的重要表現。尊重別人符合道德和法規的私生活、衣著、擺設、愛好,在別人的確有了缺點時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諒解別人就是在別人不講禮貌時,要視情況加以處理。
第四是有學識。在高度文明的社會裏,必然十分重視知識,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學識的人將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敬重,而無知無識、不學無術的粗淺的人將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鄙視。
我們再來看看"四避":
第壹是避隱私。隱私就是不可公開或不必公開的某些情況,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秘密。在現代文明社會中,隱私除少數必須知道的有關人員應當知道外,不必讓壹般人員知道。因此,在言語交際中避談避問隱私,是有禮貌的重要方面。歐美人壹般不詢問對方的年齡、職業、婚姻、收入之類,否則會被認為是十分不禮貌的。
第二是避淺薄。淺薄,是指不懂裝懂,講外行話,或者言不及義。言辭單調,詞匯貧乏,語句不通,白字常吐。如果與淺薄者相遇,有教養、有知識的人聽他們談話,則無疑會感到不快。社會是知識的海洋,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是萬能博士或百事通。我們應當學有專攻又知識淵博,但總有不如他人之處,總有不懂某種知識之處,要謙虛謹慎,不可妄發議論。
第三是避粗鄙。粗鄙指言語粗野,甚至汙穢,滿口粗話、醜話、臟話,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連子孫、及其兩性,不堪入耳。言語粗鄙是最無禮貌的語言,它是對壹個民族語言的汙染。
第四是避忌諱。忌諱,是人類視為禁忌的現象、事物和行為,避忌諱的語言同它所替代的詞語有約定俗成的對應關系。社會通用的避諱語也是社會壹種重要的禮貌語言,它往往顧念對方的感情,避免觸忌犯諱。下面是壹些重要避諱語的類型:
首先是對表示恐懼事物的詞的避諱。比如關於"死"的避諱語相當多,就是與"死"有關的事物也要避諱,如"棺材"說"壽材"、"長生板"等。
其次是對談話對方及有關人員生理缺陷的避諱。比如現在對各種有嚴重生理缺陷者通稱為"殘疾人",是比較文雅的避諱語。
最後是對道德、習俗不可公開的事物行為的詞的避諱。比如把到廁所裏去大小便叫"去洗手間"等。
總之,語言文明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並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學習,加強修養,使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能得到進壹步的發揚光大。
"敬人者,人恒敬之"。禮貌是壹個人應有的基本修養,在和他人交談的時候,有禮貌的人都會給人壹種好感,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註意做到自己的壹言壹行都有禮貌。
第10節:掌握好說話的語氣(1)
語氣在和別人談話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說話對方容易接受、願意接受,有的人說話對方就不容易接受、不願接受或者很難接受。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於語氣的不同造成的。壹句同樣的話,如果用不同的語氣來說,就會起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效果。例如,"我愛妳"這三個字,如果用真摯的語氣說出來,那就是滿懷著對於自己愛人的壹腔真情;如果用油腔滑調的語氣說出來,那就是另外壹種情景了,所以,壹定要註意自己在說話中的語氣。
王老師就很善於用自己的語氣幫助孩子們。在他的班上有壹個孩子,性格比較孤僻、不善言談,被別的同學稱為"弱智"。
王老師在擔任他的班主任後,就對他進行了深入地了解,經常鼓勵他。有壹次在課外活動時,這個同學獨自壹人坐在教室裏,王老師便走過去,用最溫柔、最耐心的聲音同他說話:"我發現妳上課聽講挺認真的,而且反應並不比別人慢,老師相信妳是壹個聰明的孩子,只要妳努力學習,壹定會成為壹名優秀的學生。"這個同學聽了王老師的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王老師又把他帶到孩子們中間,並且陪他壹起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學生受到王老師的影響,都爭著和他做遊戲。慢慢地,他和同學們的關系變得融洽了,學習也提高上去了,再也沒有人說他"弱智"了。
在這位同學的轉化過程中,老師的愛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愛心正是靠這種富有愛心的溫柔語氣表示出來的。
說話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但卻不是靠聲高來實現的,而是靠語氣的得體而取勝。雖然說"理直"就"氣壯",但有理也要有禮,有理不在聲高。有理再加上得體的語氣,才會收到"情通理達"的效果。所以,把握好說話語氣的分寸,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事情有輕、重、緩、急,語氣有抑、揚、頓、挫。只有把握了說話語氣的分寸,才能使說出的話被對方充分理解和接受,才能收到說話的預期效果。
第11節:掌握好說話的語氣(2)
當然,說話語氣的運用要分對象,分場合,分時間。不同的情況,要運用不同的語氣,這其中的分寸,就需要說話者靈活掌握了。
第12節:控制好說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