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曾軼可·布爾迪厄·康德:審美批評的權利

曾軼可·布爾迪厄·康德:審美批評的權利

為什麽會把曾軼可這樣壹個流行文化符號和布爾迪厄和康德這樣的哲學大師放在壹起討論呢?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對於流行文化的判斷和發聲的時候,我們幾乎很難形成***識,即時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

壹個很小的辯論幾乎隨手就來:曾軼可在機場安檢事件中犯的錯,值不值得被封殺?

王源抽煙有沒有錯?

脫口秀演員拿愛豆抽煙來編段子,有沒有錯?

毫無疑問,法律有法律的邊界,觸犯法律必將受到嚴懲。但是公權力的邊界和話語討論的邊界呢?很難說清楚。有行規,還有感情。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討厭ta,而封殺ta。直到審查和批評來到妳自己的領域。

曾軼可最近壹個比較讓我思考的熱搜是:#曾軼可質疑節目組招募標準#,壹個鵝廠出的綜藝《黑怕女孩》。

“我覺得從最開始,壹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莫名其妙,就是這個觀眾,哪裏找來的。”

“妳可以找觀眾,但妳壹定要懂得音樂的觀眾、因為節目的使命是什麽、樹立音樂的審美,引領中國的黑怕,中國的音樂去走向壹個更好的地方。”

我認為說得太好了。大家請註意貫穿日常工作生活的壹個邏輯就是:用戶是最大的,用戶是最有發言權的。無論是藝術還是消費品,妳的創作動機是什麽,妳的推導邏輯是什麽,最終都抵不過壹句:我就是真實用戶,我覺得妳說的不對。

這裏面取消了每個行業的審美標準存在。它取消了專業性的底線存在。所以有大量可見的用套路和弦和APP制作的抖音神曲,有大量讓人不適卻所謂洞察了人性大數據的洗腦廣告。在那些持有決策權的人口中,他們low,但有效。因為用戶買單。

曾軼可從本能上提出了溝通對象的專業性要求,不是誰都可以欣賞藝術,哪怕是流行音樂。

康德在他的真善美哲學世界裏定義了什麽是:美。

美是合邏輯的無目的性。

美本身不考慮善惡、真實與否。

妳不能說壹部紀錄片極度真實,所以藝術價值必然高。

妳不能說壹個人有顯而易見的缺點,所以否定他的藝術性。比如郁達夫那病態的美學。

這是現代美學的哲學基礎。

回到當代人的生活。

布爾迪厄認為:審美趣味不僅是審美,審美不是無目的的,審美趣味是壹種階級區隔。就是通過特定的審美趣味,來區隔我是壹個什麽階級的人。

比如壹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了國慶去野餐的圖,有人指出他用的餐布和椅子是日本的壹個小眾藝術家品牌,那他和指出這件事的人的目的都是:我們是超越簡單有錢人的階級範疇。我們是中產和城市精英。

妳去星巴克不僅是因為它是第三空間,更是因為他彰顯了妳的審美趣味。

因此我的結論是:妳看什麽聽什麽吃什麽用什麽都決定了妳的審美趣味,審美是技術性的有高低區別的,審美是有目的的現代生活。當妳刷著短視頻愉快地過著國慶的時候,妳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告訴妳妳很快樂,但妳的審美趣味會提示妳,妳不只是大數據算法下的韭菜。資本可以決定壹個選秀冠軍是誰,但資本不為時代的藝術和審美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