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真的存在嗎?
現在對於夏朝是否存在都有很大的疑問,更別說夏啟了,當然如果夏朝存在,那麽夏啟存在的概率就很大,如果夏朝就不曾存在,那麽問夏啟是否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夏朝存在嗎?
據說至今沒有可靠的考古依據,而且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那些專家們,他們真的在斷代還是在坑爹呢?
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的懷疑依然如故。這種懷疑來源於壹個很簡單的西方理論: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就不能明確證明。因此現在這個問題仍存在疑問。
夏啟怎麽死的?
夏啟如果真的存在,那麽他的死因可能也是個未解之謎,畢竟文獻中未曾有過詳細的記載,我們無從考證,只是壹些古老的傳說。
夏啟殺母是真的嗎?
啟殺益?
竹書紀年言啟殺益,也屬汙詞。三朝元老,年高體邁。無力輔啟,不足為怪。益病亡後,益每年都要以犧牲供之,既殺益,又何有此行?啟殺益不足為信!
伯益歸政就國,六年後益死,王歲以犧牲,不無祀之。
歷代通鑒
啟賢能敬承繼王之道,伯益奉啟踐天子位,葬王於會稽,衣冠儉素,從王命也。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天下歸啟,啟位後六年益亡。
有史籍說,啟為了辟謠,特請楚地姊歸神人塗孟去伯益家鄉,對伯益死因進行偵察破案和_訟,後查果然是惡人載臟,他便對那些身上帶有殺人血跡的人進行了大逮捕,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此我要插進壹個有關啟的笑話。近年新出壹書,名曰秦始皇。書中有壹老人,向秦始皇講了有關啟殺益的故事,言大禹死時,啟還幼小,是益掌管江山,後來啟慢慢長大後,便想稱王。後因受別人的挑撥,啟便抄益之家,刺殺伯益。
此故事編得很不圓滿,漏洞百出。我真不明白,為什麽古今竟有許多人會輕易相信它。
文學傳記、中國通史是壹個嚴肅的主題,比不得神話小說,卡通幻影,也比不得今日某些帝王、宮庭電視鬧劇,為了搏得觀眾讀者壹笑和取得可觀的票房效益,可以不憑史實,不尊重歷史,可以隨心所欲戲說壹通。而個人傳記、通史教材,則壹定要內容真實,實事求是。大禹治水是在堯舜之時,而啟正生於大禹治水之初,故有大禹數過家門而不入之故事。
舜在位五十年,禹在位八年。即使啟生於舜初,啟為王時也應近六十歲。不知啟吃了什麽神仙妙藥,能告老返童,難道人間真有長生不老藥,不死仙方?或大禹老年得子?夏啟為王只有短短八、九年,八、九年中,能得五子,可謂年少有力,多子多福。
啟伐有虞氏時,尚未成天子,故呂氏春秋言伯啟伐虞伯益死之前壹年,西河叛,益令彭伯壽征西河之叛。次年即被害,是否為西河人暗殺,然後載臟於啟也很難說。因此夏啟為自己的名譽,特請孟塗去巴蜀_訟、辟謠破案,孟塗司神於巴後,很快就破了案,將犯案人見血即執。
案破第二年,夏啟也因悲憤相加年老而亡,享年九十五歲。何謂悲憤相加,同父親誌同道合,同甘***苦的三朝元老,死得不明不白,而且自己又因他之死而枉受壹盆臟水,怎能不悲傷,怎能不氣憤?將心比心誰能受得了?更何況是壹位九十多歲的老人?
大禹十四歲而始用,九十三歲而踐帝位,百歲而崩,在位八年禦批歷代通鑒輯覽。
大禹百歲而崩,何能老年得子?文學傳記秦始皇,失之於真,損之於眾,害之於已,誤之於後人。
何為三年舉喪制,亡年稱辟位,次年謂踐位,笫三年言載格,踐位為實,載格為考績。載格之年數,仍算在其前任。
故啟雖為禹子,因禹薦益在先,所以啟無權辦禹之喪事,只得令益為之,三年後,啟為王,益落選。
啟祠禹位,廢_之規,古之_讓制不幸在啟結束,但啟也是萬不得已,並非是有野心惡意。
三聖授受,事體不同,堯之薦舜,攝也!舜之薦禹,總百官也;禹之薦益,相之也。通鑒前編禹哀民不得已而即位,三載考功,五歲政定,周行天下。吳越春秋
吳越春秋有大禹三十未娶,此乃數據錯位,大禹十四歲治水,方有百年而終。更可能是將舜三十歲未娶張冠李戴。
舜囚堯?
堯在位七十年時認識舜,也是經過多種考驗,長期觀察,二十年後因自己年邁,才令舜攝行天子之政。在離開其政二十八年後因病而終。在政98年。自公元前2201年至公元前2104年。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呂氏春秋
堯認為:丹朱不肖,不足授其天下,於是乃權舜。為什麽呢?因為授舜,則天下得其利,授丹朱,丹朱受其利,而天下受其害,我不能因利壹人,而害天下之眾史記。
堯之亡時,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四年都不舉樂,以思堯德史記。此能言堯德衰?此等德高望重之人,誰敢囚之?此等百歲老人,囚之何用,又有何益?
堯在政時,舜雖不為天子,但已攝政在身,大權在握。何憂不為天子。
囚堯於己不利,為天理所不容,諸侯不服,百姓不依。
堯捐骨肉而禪有虞,終無吝嗇。
舜為堯之女婿,女婿反丈人,二妃怎依?後又怎會為舜殉身湘江!堯之禪舜,幾乎已到了命令式,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
舜,妳給我聽好,我之所以要妳為天子,是因為國家之需要,在妳身上負有天壹樣大的責任。妳必須應天順民。
堯知舜功德大成,欲使陟帝位,舜辭不受,乃使舜攝行天子事,代已巡守。
稽古錄
堯取富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究,天祿永終,及堯三年喪畢,舜踐天子位。娥皇無子,次妃女英生商均,次姬登癸生二女宵明、燭光。有庶子八人皆不肖,故以天下_禹。舜年八十壹即真,八十三而薦禹,九十五而使禹攝政,攝政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於鳴條,年百歲。韓非
舜以堯二十壹年甲子生,五十壹年甲午征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歲癸卯崩,有苗氏叛,虞舜南征,崩於鳴條,殯用瓦棺。帝王世紀
由此可知舜受命於四海困究之危難之中,怎可言堯德衰,舜逼堯?所謂堯德衰,舜逼堯謠言偽說之源,極可能就是對堯讓位於舜而不滿的丹朱、獾_、鯀、三苗,這個四人幫。
堯舜之心,常以天下為憂,而不以帝為樂南齊書。
不能以今日之小人思維看待堯舜,認為當皇帝就壹定是榮華富貴,沒有憂愁心患,堯舜也有他們的苦衷,身在江湖不自由,自古忠孝難兩全,顧國難顧家,丹朱、商均皆不肖。
三兇猖獗,四海困究,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常使堯舜有畏難情緒,逃負想法,多次想讓位於許由、巢父等人,而許由、巢父等人又為四方遊士,山野道人,本性清高,不貪權愛政,虛圖名利,只求長命百歲,因此堯舜是打錯了算盤,選錯了對象。
舜至蒼梧,也非禹所逼,而是自願。有大禹這樣經過長期考驗值將信賴的人,有何不放心,樂得遊山玩水,考察民情,竊負而逃,尊海濱而處,終身沂然,樂而忘天下。
再說其時,大禹只是攝政王,軍政大權仍在舜身,是否南征有苗,其權在舜,而不在禹。只是在蒼梧,聽說有種丹藥,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才被比戎長胡大王所獻的白瑯之霜,十轉紫金花所害。
舜禹死因清楚,非禪之說,不攻自破,可以休矣。
在堯舜禹三王死後不久,便有人不顧事實,對他們汙蔑攻擊,妄想變聖人為惡魔,結果適得其反,自己成為惡魔。真金豈怕火煉,事實勝於雄辯。
觀堯之道,乃知天下之輕。觀禹之誌,乃知天下之細。淮南子.精神訓。此可證舜囚堯?
舜視天下猶棄敝屣也,竊負而逃,尊海濱而處,終身沂然,樂而忘天下!孟子此言是指禹逼舜?
兔死狐悲,造謠中傷,古今中外,大有人在。希特勒死於自焚,千真萬確,有其假牙可證。但其殘兵敗將硬要造其元首未死之謎。林彪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汗,其死黨信徒硬要載臟於人,言為導彈所擊。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由_可見,而現今有些人卻要我們相信堯德衰、舜囚堯、禹逼舜、啟殺益,告訴我們大禹是壹個自私自利的野心家。把自己的立場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
史記、漢書、淮南子、等眾多古籍,早已對三聖的豐功偉德作出極高正確品價。而那些惡毒攻擊堯舜禹之流,不是別有用心,便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決非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