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壹久,他的司機記住了講座的內容,有壹次,司機說:“教授,我們老是這樣蠻無聊的,不如這樣,到慕尼黑讓我來講,妳戴著我司機的帽子坐在前排,如何?”普朗克同意了,於是司機上臺發表了壹通長篇大論,講的是頭頭是道。後來有壹個物理學教授站起來,提了壹個非常難的問題,普朗克的司機說:“哇,我真沒想到,我會在慕尼黑這樣先進的城市遇到這麽簡單的問題,我想請我的司機來回答”。
這是查理.芒格分享的壹個很有趣的故事,笑話剖析後是壹個關於知識的嚴肅話題:普朗克的知識和司機的知識。
最近幾年,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市場上湧現了大量的“焦慮販賣者”和“知識搬運工”,確實迎合了壹些人的需求,也有積極的引導效果,但是也會有壹個誤導——用體力的勤奮(我壹直在學習呀)代替了方向的錯識(碎片化的知識是迷魂藥),沒有系統的學習,再多的碎片化的知識(或者說是信息)都不能帶給妳有價值的改變。
“妳有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
“妳知識體系的基礎學科是什麽?”
追本才能溯源,很認同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學習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這是壹種正確的治學、修身方式,“妳必須領悟所有比妳自己的學科更加基礎的學科的所有重要思想,只有掌握了那些最基礎的知識和原理,妳們才能夠清清楚楚地解釋問題”。
是成為普朗克還是他的司機,是由妳學習的態度與知識的性質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