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人天生醜陋,有的人身有殘疾,有的人因罪受過刑罰,有的人心理遭受過創傷。當遇到這種種不如人意的事情時,我們該怎麽辦呢?於丹教授認為,善於講寓言的莊子借用壹個個外表醜陋、近乎猙獰的怪人,來表達了自己的壹個觀點,那就是無論人生遇到什麽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如果覺得無路可走,那是因為妳像井底之蛙壹樣,目光短淺,沒有看到更廣闊的天空存在。人生就像壹次旅行,如果我們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怎樣才能找壹條屬於自己的路呢?怎樣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呢?請聽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講《於丹?6?1〈莊子心得〉總有路可走》。 今天我們來說《莊子》裏面壹個很奇異的話題,就是《莊子》的寓言中,為什麽會那麽多形態與常人不同的人,比如說壹些殘疾人,壹些受過刑的人,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他們身體條件都比常人要相去很遠很遠,但是這些人或者有抱負,或者有理想,或者活得很快樂,或者活得很成功,這又是壹些什麽樣的人? 莊子寫過壹個叫支離疏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已經夠奇異了,他描寫這個人什麽樣子呢?他說這個人,雙肩高過他的頭,這個頭有多低呢,低到他的肚臍以下,這個本應該是垂在後面的發髻呢,他是沖著天的,他的五臟六腑都擠在後背上,還是個駝背,然後他的兩條腿就直接長在肋骨旁邊。妳看這樣壹番形容,這不僅是醜陋了,而且近乎猙獰啊,這樣的壹個人走出來,不是像怪物壹樣嗎?那這個人又怎麽生活呢?那這個人怎麽生活呀,莊子說他就替別人縫衣服,洗衣服,也足夠養活自己,另外他還有余力替別人去篩糠、簸米,這個掙得的錢足夠養活十口人。那麽莊子得出壹個結論,說妳看像支離疏這樣的人,盡管看起來他是那麽猙獰醜陋,但實際上,他在自食其力的時候,比別人獲得的更多。 關於支離疏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武俠小說家溫瑞安寫的《四大名捕》系列,熟悉武俠小說的人都會知道,四大名捕之首就是無情,無情是壹個什麽樣的人呢,其實無情他是壹個武林世家,但是由於他的父母在江湖上結下了冤仇,被仇家去屠斬全家的時候,他的父母都死了,那麽抓到這個小嬰兒的時候,他的仇家心狠手辣,說我們不弄死這個孩子,讓他活下來,但是他作為壹個武林的傳世之人,我們從小廢掉他的武功,讓他生不如死,不能為父母復仇。所以就把這個孩子的腳筋挑斷,讓這個孩子從小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就癱瘓了,所以別人看到他是壹個手無縛雞之力、孱弱不堪的樣子。但是敵人總是對他毫無戒備之心,準備讓他束手就擒的時候,走向他仍然看到這個書生面含微笑,但是走到他近前的時候,無情的獨家絕活是什麽,是他在微笑的時候,可以從他的嘴裏猛噴出來壹口鋼針,這個鋼針是可以致敵於死地的。所以在四大名捕裏面,無情為首,他勝過了其他的那些鐵手,追風腿,勝過他們所有人,是為什麽呢?其實是因為他的武功已經內化了,由於他先天肢體的殘疾,他有了無人可比的精湛內功。其實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可以作為支離疏的壹個延伸呢?這樣的故事在我們今天,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人群裏面,沒有嗎? 臺灣著名的教授傅佩榮先生研究完莊子之後,得出壹個心得,他說真正看懂莊子會明白世界上總有路可走。這句話看似很樸素,而且它不是壹個學術結論,是壹個人生結論。但是大家想壹想,如果從古聖先賢的典籍中,我們都能得出這樣壹個結論,任何時候世界上總有路可走,這對我們來講,可能是人生大用了。 [畫外音]莊子的寓言告訴我們,壹個人即使外貌醜陋,身體殘疾,也可以自食其力,得享天年,這是因為他找到了壹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於丹教授認為在我們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中,也有壹些人很不幸地成為身體上有殘障的人,他們是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呢?而他們的選擇又給我們什麽樣的啟示呢? 也許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沒有長成支離疏這種形態的人,但是中國的殘疾人,是將近六千萬,這麽多的殘疾人,他們的身上或肢體殘疾,或智力有障礙,總而言之,他們也是我們陽光以外角落裏面我們看到的這麽壹批人,這些人會生活成什麽樣子呢? 有壹個非常著名的紀錄片,叫做《舟舟的世界》,大家都看到武漢有這樣壹個男孩子,這個孩子先天智障,他的智力測驗水平相當於三四歲的兒童,再也沒有成長發育。我們看到這個片子的時候,舟舟已經驗26歲了,但是他的智力水平,這壹生遺撼地停留在了這個水準上。但是他有壹個鮮為人知的世界,那就是他的音樂。舟舟在指揮上是壹個天才,這是因為他父親在武漢歌舞劇院,他從小生活在這個環境裏,這個環境對他來講,不是壹種知識的學習,不是壹種業條的培訓,而是壹種生命性靈的浸潤。他是在這個環境中泡大的,他是被音樂滋養大的,所以每當有大型的交響樂演出的時候,指揮在前臺,他在後臺,壹個人心醉神迷,指揮得應該說合拍中節,他跟音樂之間有壹種超越任何知識的默契,所以舟舟不僅家喻戶曉,在全國成為名人,而且可以走出國門,去國際上指揮比賽,這又是壹個什麽現象呢?其實對這個現象來講,應該說是壹個生命的奇跡。是因為他智力的殘缺,而表現了他生命裏的壹種性靈天真,這種天真和音樂不經意地有了這麽壹點默契。 在去年的春節晚會之後,大家都記住了《千手觀音》,其實從邰麗華這樣壹個領舞,到《千手觀音》這個殘疾人的表演群體,大家看到那樣的美奐美輪、金碧輝煌,真正讓人感到端莊、肅穆、美不勝收的壹個群體的時候,是不是想到了恰恰因為他們是聾啞人,她的心神安定,內斂,她專註,所以從她臉上表現出的祥瑞之氣,到他們肢體上的整齊劃壹,也許換壹個健全人,我們絕做不到。所謂殘疾,就是某壹項器官的功能,受到損害的時候,人體的其他器官是有代償功能的。所以大家經常說眼睛不好的人,耳朵特別靈敏,這就是代償功能。其實人體是有很大奧秘的,我們有太多太多的密碼,沒有開發出來。支離疏也許僅僅是壹個意象,但是把這壹意象放大,我們會覺得有很多我們壹望之下,覺得是人生遺撼的事情,果真那麽遺撼嗎? [畫外音]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上有殘障的人,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另壹類人,他們雖然身體健全,卻曾經因犯罪,而受過刑罰,這樣壹群人,又往往處在社會的邊緣,備受世俗的冷眼和岐視,那麽這種犯過錯受過刑的人,有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在《莊子》裏面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有壹個叫申徒嘉的人,這個人不是他先天殘疾,是因為他後天受了刑罰,古代有壹種刑叫刖刑,就是斷去壹腳,那麽這個人少了壹只腳,肯定是犯過過錯。他跟鄭國的大夫子產同樣在伯昏無人的門下做學生。大家都覺得這是壹個學府凈地,所以子產壹看,自己有這樣壹個同學,自己貴為大夫啊,心裏頭就總很不舒服。 有壹天他忍無可忍地就跟申徒嘉說,他說妳看以後咱們要是聽完課走的時候,妳要是先出去呢,我就等壹會兒再走,如果我要先出去呢,妳也等壹會兒再走。咱們就別壹塊兒出去了,妳看現在我著急有事走,妳走路也不方便,妳索性在這兒再等壹會兒,妳等我走遠了再出去吧。申徒嘉就問他,他說我聽說跟著老師學習,壹個明亮的鏡子,如果它真的明亮,是不落塵埃的,如果真正落上塵埃的話,就不能明亮,人心也是如此啊!妳怎麽會覺得跟我這樣的人在壹起就是壹種恥辱呢?妳心裏那種明亮的東西哪兒去了?子產說,那我是壹個執政者,我是執政大夫啊,申徒嘉就更冷笑了,他說在咱們老師的門下,還有妳這樣的執政大夫啊,他說我跟老師在壹起之前,我聽到有很多人恥笑我,他們由於雙腳健全,覺得我是殘疾人總在笑話我,所以弄得我心裏不平衡,我來這裏學習之前,我是滿懷的怨氣,我對這個社會很敵對,但是我見了老師以後,我的怨氣就四散了,他說我在老師門下,整整學習了19年,他從來不覺得我是壹個獨腳之人,他沒說過這個話。而妳現在用這個作為標準,還說妳自己是壹個執政大夫,妳難道不慚愧嗎?子產聽完以後臉色就變了,突然之間覺得有壹種內心的慚愧湧起來了。 這是壹種什麽樣的慚愧,這是壹個肢體健全的人,在壹個肢體不全的人面前流露出的慚愧,這種慚愧是源自於他內心的缺失,他明白了壹個人並不靠他的肢體,甚至不靠他的權位來評價他是否成功,而在於是不是真地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於丹心語)。 同樣的事情,莊子甚至還附會到了孔子的身上。他說有壹個受過刑的人,叫做叔山無趾,無趾也是指他斷去了壹只腳,叔山是他的字。這個叔山無趾有壹天去到孔子的門下求教,孔子正在給學生上課,這個人來了,說我能不能請教您壹些人生之道,學壹些學問啊?孔子壹看,覺得這是壹個活典型,反面教材,可以給學生講講課了。就跟他說,妳年輕的時候,做人不謹慎很魯莽,招致了禍患,所以落成今天這個樣子,妳已經這樣了才到我這想要來學習,妳覺得人生還來得及嗎?妳不反省嗎?叔山無趾當時就安安靜靜地說,他說我正是因為年輕無知,我會失去壹只腳,但我現在知道,生命中有比壹只腳更尊貴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來找妳求教。他說,天沒有什麽東西不覆蓋,地沒有什麽東西不承載,夫子,我視妳為天地,但是妳排斥我這樣壹個人,那好,我走了。孔子當時,當然這是莊子寫的啊,說壹位萬世師表,那種慚愧之情油然而生。 [配音]孔子:對不起,那就請妳進來指導指導我的門徒吧。叔山無趾沒有說壹句話就走了。孔子遺撼啊,回過頭來跟學生講,說大家看壹看,這樣壹個已經有過過錯受過刑罰的人,還知道生命中有比他的腳更完備,更值得尊敬的東西,到我這裏來討教,而我們是全身全德之人,我們孰能不進取呢?在這裏莊子舉出種種這樣的人,是為了說明他們仍然有壹種內心的力量。用孔子在《論語》中的說的話,君子不是無過,而是過而改之。君子之過勿憚改,他不怕改正。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6?1子張》。他錯的時候大家都看見了,他改了以後大家重新敬重他,這些敢於亮出自己的弱項而且孜孜以求的人,仍然能獲得人的尊敬(於丹心語)。 從申徒嘉到叔山無趾,也許在他們的歷史上,都是曾經有汙點的,那麽他們付出的代價,不是像現在蹲幾年大獄就走出來,身體上看不出來,而是從身體上就能看得出的代價,這些人並不像支離疏那樣先天殘疾,他們其實背負著雙重壓力,支離疏只是壹種壓力,別人看著覺得他不好看,他是壹個怪人,但是他沒有道德上的愧疚,而這種砍去壹支腳的人,壹看就是永遠恥辱的烙印,這些人是扛著雙重的負擔,但是為什麽他能在世界上活得坦然。這樣的人,如果我們對號入座,說全社會現在有多少,其實全社會就算是蹲過大獄肢體健全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我們應該換壹個角度去放大這個群體,那就是每壹個人捫心自問,我自己在心靈上有沒有這樣的殘缺呢? [畫外音]無論是申徒嘉還是叔山無趾,他們雖然犯過錯誤,但是他們知恥而改,用壹種內心的力量,找到了壹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當心理不堪重負產生殘缺時,將會導致什麽樣的後果呢? 人難道只有肢體殘疾這壹說,沒有心智上有殘疾而不自覺嗎?其實在今天,是壹個表面看起來媒介發達咨詢貫通,科技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的時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壹個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許我們心智上的殘缺更多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2006年的春天,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做過壹期節目叫做《壹只貓的非常死亡》。 那麽這個節目呢是說了2006年四月份,在網格上令人震驚的壹起虐貓事件的背後真相。
當壹只小貓死於壹只高跟鞋的踩踏,整個的過程曝光在網上的時候,大家激起的是那種憤慨、悲憫、指責,大家壹直在搜尋說背後這個兇手是誰,而這個故事其實牽扯到了三種人。
在這裏面有三個角色,第壹個就是踩死小貓的這個女人是誰,第二是誰拍下了這段錄像,把它掛在網上,第三這是壹個什麽樣的網站,它需要這種殘酷的內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