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光明的未來(原創)

光明的未來(原創)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是1998年版《新華字典》的修訂本的壹個例句。

如果這時候我問妳,妳會怎麽感受這句話?是的,妳現在心裏想的就是諷刺以及看不起。

其實有這種感覺是非常正常的,設想壹下,妳是壹個中專生和售貨員,而他是壹個北大生,妳們怎麽可能平起平坐,甚至說“都”有光明的未來呢?

這句話和現實嚴重脫離,但是,我們該怎麽解讀這句話?

很顯然的,這句話,已經不是任何壹個個體所能夠決定的了,流傳到現在,妳去網上查查看,這句話已經有了新的變體。

而“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變成了壹個固定的諷刺句式。

而這怎麽說呢?我給妳舉例子:

①妳爸反對同性戀,妳媽搶購雙黃連,妳妹舉報ao3,妳弟保護中國女孩,妳非八擡大轎華夏男兒不嫁,妳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②妳梭哈美股,他抄底原油,我滿倉大頭菜,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③姐姐在寫文章投稿,哥哥在中國銀行的公司接受紅利,弟弟犯錯,被法院判了高額罰款,而我在b站看電視劇,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沒錯,以上都是我舉的調侃向的例子,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寫出這個例子的創作者們對《新華字典》上的那句話做了怎麽樣的壹個解讀。

而這都在指明壹個觀點,“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就是在粉飾太平,現實告訴我們,希望也不是會在妳絕望的時候出現。

《新華字典》是作為文字用法的書籍,按道理來說,不應該給我們這樣的壹個句子,而它給了我們這樣壹個句子,就可以說明過去真實存在過的現實例子是有的。

而翻找百度,找這段話的出處則是在1990年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修訂的《標點符號用法》,那麽,而在這段話所反映的1990年之前的那個現實裏,張華,李萍和我確實都可以擁有光明的未來,我並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所以我不是很清楚在三十年前,社會是什麽樣的。

但是,在網上有這樣壹篇文章,是由清華和人大的兩位學者聯合發表的壹篇論文,大家可以去看壹下,《教育的職場價值與教育不平等》,論文,總會有研究對象。

而他們的研究對象恰好是90年代前後的中專生,更加有趣的是,這項研究所屬的壹個項目名字就叫“光明的前途”。

而這篇文章解讀了,為什麽中專的李萍能和考上張華平起平坐。

首先,時代背景很重要,當初的時代背景是“建國初期,百廢待興”。

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大量”這個詞很重要。

但是!此時的高等教育嚴重不足

“嚴重不足”和“大量”正好撞上了。

於是在50年代初,國家從蘇聯引進了中專的教育模式,而中專講究三個字,“短平快”。

初高中畢業生在接受三四年的專業教育後,直接進入國家安排的工作崗位(國家安排很重要)

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

這是今天的學歷鄙視鏈,大專尚且如此,中專則是被人嘲諷的對象之壹,但上述所講的則是現在,而我說的是以前,中專生真的是人上人,因為這是時代的需要,把中專生推上了人生巔峰!

在1952年,教育文獻中,國家就規定“中專教育的責任在於培養未來的國家幹部”。

而在此之後,又有許多文件特別強調了中專生的地位以及價值。

而時間來到了1984年,針對當時當地各部門,有四分之壹的中專生在當工人的事實,有關部門在壹篇報告中認為,中專生被高才低用。

從這裏就看出來,當年國家對中專生的定位是多麽高。

而事實的確如此。

那好,回到《教育的職場價值與教育不平等》這篇論文中,

論文中有壹組數據,1990年和2000年兩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計算了不同時期中專生的社會經濟地位指數,也就是SEI。

而在SEI中,中專生達到了35.71,而普通高中畢業生是57.53,22分的差距,而在當時,本科生的SEI是63.73,這已經是相差無幾了(1990年)。

這時候有人會問,既然有大學生的存在,又怎麽會輪得上中專生做人上人呢?

我會用事實告訴妳,當時的中國很窮,而很多中國的學生都來自貧苦的農村,他們背負著家人的期盼和壓力,而這也造就了中專生,回到“中專生的教育模式是短平快”的時候,也許妳就會理解這些窮孩子為什麽會選擇上中專而不是大學,因為窮,在當時,中專畢業就可以尋找到優越的工作機會賺錢養家,而且可以比本科生優先壹步得到國家培養,未來出任領導職位的機會也就更大。

這是壹條捷徑,有錢,有前途,種種因素都使得中專才是當時最熱門的選擇。

在90年代之前,人們就讀中專的熱情相當之高,當時的升學局面和我們現在完全顛倒。

壹類學生上中專,二類學生上高中,而有些地區的中專錄取分數線甚至比重點高中還要高。

而這是有例子的,比如,

①當年“我媽”去了重高,上了大學,但是“我爸”全市第四名,可是,他去了中專。

②我老師講過壹段話,這也是可以作為壹個例子,他說:“在那個年代,初中的時候,成績壹流讀中專,出來大部分都是進體制內,成績二流讀高中,繼而讀大學,而我們的老師則是“二流”,也就是讀大學,當了高中老師,但是,收入之類的完全比不上當初中專出來進體制的同學。”

可是遺憾的是,中專生的輝煌時間並不長,大概在90年代後期,這種身份就失去了原有的優厚待遇,從神壇掉下來了,無人問津。

好了,回到最開始的話題,90年代之前,為什麽“我”也可以和北大畢業生平起平坐(百貨公司售貨員)?

而關於這個,大家可以去看壹下《不許打罵顧客》這個微記錄。(諷刺當時某些售貨員惡劣態度短片)。

而這個短片,我們可以發現,售貨員在當時的地位不低。

而這可以在網上搜《本店絕不打罵顧客》的壹篇報道,相信我,妳看了這篇報道,妳就會覺得,當時的售貨員是有多狂啊。

而這也可以搜壹下《上海國營商店營業員使用禮貌語言的調查》這篇報道。

報道中,國營店員“使用禮貌語言比率”為30%,而個體商販則是100%。

而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原因就是他們處在商品分配的壟斷地位,無論妳是國家幹部還是專家學者,誰能買到東西,他們說了算。

所以總結起來,《新華字典》所言非虛,而這句話,放在90年代前,北大,中專,售貨員,妳都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但是,這個世界是變化很大的,壹成不變的東西早晚會被淘汰,在今天,我們覺得最開始這句話搞笑,但是,罪責並不在作者本身,時代的變遷才是真正的根源。

有時候妳就是很難判斷,不同的選擇會帶來怎樣的命運。

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人生的命運就好像是從大學的專業開始分化,事實也是如此,不同的專業代表著不同的未來。

而我們壹邊調侃著《新華字典》的這句話時,也在吐槽自己的專業。

有這樣壹句話很有意思,“計科軟工人生巔峰,環化材生茍且偷生。”因此有人就調侃說,“我”和“李萍”之所以和“張華”有光明的前途,其實很多人都可以怎麽理解為“張華雖然考上了北京大學,但卻在化學系學習,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讀機械制造專業,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這就表明了(開始圍繞主題咯),專業選擇的壹念之差讓他開始懷疑人生。

而這,可以去搜壹下“王者榮耀項目年終獎”,也就是巨額年終獎。而在這時候,有些材料學畢業的博士還在領著壹個月幾千塊的工資。

如果知道今天這個結果,妳會不會後悔當初沒有選擇計算機呢?

人生到處是選擇,問題的答案是什麽?

總有人是幸運兒,也總有人選不對,有些學長說,畢業之後的道路是如此的泥濘,而有些人在畢業之後才發現,眼前根本就沒有路。

在香港大學收錄的民間歷史檔案裏,妳們可以去看壹下壹個叫做黃良泳的青年所經歷的人生抉擇。

生於1970年,酷愛武俠小說的黃良泳經歷過很多磨難,考上了當時被稱作“金融黃埔”的湖南財經學院,這也是頂尖的金融院校,前途壹片光明,於是黃良泳就在當時滿心期待中,聽從自己父親的建議,選擇了當時系裏三個專業中(金融統計,國民經濟計劃,統計學)的國民經濟計劃(當時最熱門),而在他讀到大三的時候,這個熱門專業,被國家取消了(悲慘吧)。

而作家蔡駿,和他有著相似的經歷,他是民用電報專業,他之前有說過,當他費盡心機把2000個毫無規律可言的民用電碼倒背如流的時候,還沒來得及踏上工作崗位,社會淘汰了民用電報……

同樣命運的也有BP機,而BP機被淘汰的時候,同樣的,也打碎了很多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

1993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尋呼機研發成功,它的研發單位後來靠著壹名手機廣告語聲名遠揚,“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

僅僅五年,中國尋呼機用戶突破6000萬,位居世界第壹,當時僅僅是北京壹座城市,就湧現出了超過300家無線尋呼臺,它的火爆讓尋呼接線員成為了當時最熱門的職業。

在那個年代,普通人的工資為600元/月,而尋呼機線員可以達到800元/月到1000元/月不等,有些公司的接線小姐甚至可以拿到3w塊錢的年薪!也就是2500元/月,而在當時,2500元是非常多的。

而為了得到這壹份工作,候選者必須經過嚴格的普通話測試(舉個例子,我現在是二甲普通話,是比較不錯的普通話水平,但是,如果放在當時,我的普通話只能是二乙,雖然說不差,但是二甲和二乙有著很大的差距。)

五筆輸入法打字速度測試,然後還需要了解很多知識,比如化工,醫學等多專業的學名與術語。

在當時,通過考驗,成為壹名尋呼小姐,是很多女性夢寐以求的事情,也是證明自己的壹種方式。

但是,可惜的是,傳呼小姐的時間很短。

在1984年,《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壹份有關職業的讀者調查。

而調查中顯示最受歡迎的職業前三名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我爺爺之前是貨車司機,但是他現在90多歲了),而教師,科學家,還有醫生,排到了倒三位。

而在今天,妳們會選擇之前的前三名嗎?

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的出租車司機,就是神壇。

這個可以去看壹部電視劇,《愛妳沒商量》。

故事內容是,劇院女演員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的愛情故事,而在今天,這種戲份已經很難出現。

因為,出租車vs網約車,出租車是輸了的。

那麽,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最開始的這句話,“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而在當時,李萍是當初成績最優秀的那個,如果放在現在,妳會怎麽想嗎?

但是,如果她知道後來的結果,她還會選擇讀中專嗎?

人的壹生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今天的我們,也總是被各種各樣的選擇所困惑。

高中去哪讀?

學文還是學理?

大學專業選什麽?

要不要考研?

該不該對TA告白?

去大城市還是回老家?

哪個行業更有未來?

要不要和TA結婚?

我該怎麽辦?

而這些,總有壹個選擇,讓妳懊悔不已,但是,也總有壹個選擇,讓妳心生期待。

其實,很多選擇,在壹開始就像拋硬幣那樣,上帝會投篩子嗎?

簡單隨機,直到事後,我們才會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給當時的那次選擇賦予更多的意義,而誰能確定,哪個選擇會更光明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回到壹開始的話尋找。

在2012年6月1日最新《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中,原始的例句變成了“張華考上了大學,李萍進了技校,我當了工人,我們都有美好的前途。”

沒有人能告訴妳哪條路是對的,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的趨勢該是怎麽樣的。

也許光明的道路只有壹條,但美好的定義,可不止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