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為2020年的國內車市做“結案陳詞”似乎早了點,但今年的形勢頗為特殊,整體走勢反而變得清晰明朗。其實經歷了2018年的初次負增長,2019年跌幅擴大以後,本來大家對2020年車市早就持悲觀態度。再加上年初的疫情肆虐,國內車企大多被迫停工停產,給今年的車市帶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
幸好疫情控制及時、國家調控措施給力、“金九銀十”的重現以及接連報捷的月銷量讓大家總算松了壹口氣,這樣先抑後揚,不經意地秀出全球車市領頭羊的格局,簡直就是凡爾賽文學最佳詮釋。
新勢力:2019論生死、2020談市值
短短幾年時間,從最初百余家造車新勢力紮堆出現,到目前仍在運營,且每月能夠賣出上百臺車的僅剩下9家。賽麟、博郡、拜騰這些名字已經慢慢從大家的記憶中被抹去,當初資本湧入時飛得有多高,現在就跌得有多痛。
把“2019、蔚來、李斌”這三個關鍵詞輸入搜索引擎,前5條結果必然少不了以“2019年最慘的人”為標題的文章。確實,經歷了?ES8自燃召回、裁員、部門縮減的風波以後,很多人都看著蔚來的笑話。
誰又想到,那些在蔚來股價跌至不到2美元期間勇敢抄底的人,現在已經坐擁50多倍的收益。壹年前還面臨退市風險的蔚來,現在市值已經超越通用,緊隨戴姆勒集團身後。暫且不論這裏面有多少泡沫成分,至少蔚來的腳跟已經站穩了。
非要給蔚來找壹個轉折點的話,我想到了2019?NIO?Day。因為在深圳灣體育中心的舞臺上,蔚來向我們展示了EC6、新款ES8以及100?kWh液冷恒溫電池包。可見用實實在在的產品力來說話,比那些華麗的PPT更有用。
小鵬與理想汽車亦是如此,何小鵬與李想相繼敲響了紐交所的IPO鐘聲。根據財報,小鵬汽車在2020年第三季度首次實現毛利率轉正,P7也成為造車新勢力最快交付破萬車型;理想汽車連續兩個季度實現正毛利率,同時截至11月,理想ONE已累計交付26498輛。
當這些數據擺上臺面時,意味著造車新勢力邁過賣壹輛虧壹輛的艱難起步階段只是時間問題。接下來它們要面對的已經不再是量產交付,而且如何擴大產品陣容,並且徹底完善產品軟件、硬件層面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問題了。
除了頭部這三家新勢力以外,別忘了第二梯隊的威馬、哪咤分別獲得上汽與上海國資委領投的100億與華鼎資本領投的20億元人民幣,它們正快馬加鞭地朝著IPO的目標奔跑著。隔壁的零跑也在密鑼緊鼓地洽談B輪融資,據稱規模達30億。而後起之秀高合HiPhi也在北京車展秀出HiPhi?X的當天,贏得壹片喝彩聲。
能夠經歷2019、2020年的洗牌而留下來的新勢力,或多或少都有些絕活在手。站在長遠角度,造車新勢力們的要面對的挑戰還是很艱巨,畢竟傳統車企尚未在新能源領域徹底發力,新勢力的先發優勢能否持續下去,兩三年後便能見分曉。
豪華品牌:和誰爭我都不屑
很多人都沒想到,疫情後最快恢復元氣,並且坐擁全年最高增幅的竟然是豪華車市場。根據今年1-10月的數據統計,目前豪華品牌份額已擴充至13.6%的歷史高位。按照前三季度的累計銷量,奔馳以56.97萬輛的成績繼續穩坐豪華品牌龍頭老大的地位,隨後寶馬和奧迪分別以55.97、51.21萬輛的成績緊隨其後。
在我看來,豪華品牌異軍突起的背後還是離不開消費升級的市場大環境。雖然疫情的爆發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有所影響,但更多的只是延遲而不是取消。畢竟房子跟車子依然是大多數人作為改善物質生活的終極目標,在房價高居不下,而車子越來越便宜的情況下(同樣的價錢能買到更高級的車),豪華品牌自然成為了香餑餑。
況且豪華品牌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狀態,諸如A級、1系其實25萬元不到已經能買到了;再加上壹線城市的限牌政策,更助長了消費者孤註壹擲買豪車的心態。對了,豪華品牌本身的品牌號召力,或者說面子加成對於很多消費者而言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以上種種都是促成豪華車今年大賣的原因。
但比起BBA亙古不變的格局,二線豪華品牌的魁首之爭要精彩得多。借著國產後的主場作戰之便,凱迪拉克以終端優惠撕開對手的防線,奈何常年不降價的雷克薩斯勢頭更猛,其1-11月累計銷量已達到202647輛,同比增長12.4%,已經達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11月銷量更趕超了凱迪拉,買漲不買跌的說法不僅在股市,在豪華車市場也同樣適用。趕上風口的豪華品牌還包括林肯、沃爾沃以及捷豹路虎。其中長安林肯產品陣營中已經有冒險家和飛行家兩款SUV,不久後航海家也會納入國產的範圍內,補全35-50萬元之間的產品空檔。力求借助國產化降低成本的紅利,在超越捷豹路虎之余,進壹步縮小與沃爾沃的差距。
此外,豪華品牌的榜單中還出現了兩個值得留意的新面孔:特斯拉、紅旗,它們壹家是造車新勢力,壹家是國家隊。也許對於它們是否夠資格擠入豪華品牌的行列仍存在爭議,但這個問題的最終的話語權還是消費者。只要消費者肯買賬,它們就是豪華品牌。別忘記,Model?3銷量已經力壓3系/C級/A4L好幾個月了。它們未必侵蝕BBA的份額,但足夠把謳歌、英菲尼迪這些小眾豪華品牌給吞掉。
合資品牌:分化加劇
在南上加南的2019年,以“兩田壹產”為代表的日系合資品牌依然春風滿面。而這股頑強的韌性還壹直延續至今年,在“兩田壹產”的引領下,今年10月份日系品牌以23.9%的市場份額超越德系品牌。可以說除了豪華品牌以外,主流日系合資品牌算是最快從疫情的波及下觸底反彈。
其中“兩田”深耕多年的混動陣線已初見成效,同時產品布局上也仿效了大眾的雙車投放戰略,包括威蘭達/RAV4榮放、飛度/LIFE皆是如此。加上消費者越發重視安全性、可靠性的背景下,“兩田”這般順風順水也是意料之內。
而日產雖然暫時未在混動以及純電領域大展拳腳,但依靠軒逸、奇駿、逍客三根頂梁柱的支撐,東風日產1-11月累計銷量已經突破百萬輛大關,提前完成2020年全年銷量目標。
合資品牌最戲劇性的壹幕出現在南北大眾上,與壹路高歌的壹汽大眾相比,上汽大眾今年過得很不是滋味。截至11月,上汽大眾仍然是Top10廠商中唯壹銷量同比下滑的那位,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到了,無非是去年帕薩特碰撞事件所引起的蝴蝶效應。正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而已。
盡管從C-IASI最新公布的碰撞測試成績來看,2021款帕薩特總算成功亡羊補牢,重拾G級評價。但在消費者那丟失的信心,恐怕得壹段時間才能慢慢拾起來了,誰叫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呢。另外還得留意,上汽通用已經緊追慢趕地貼在屁股,別克GL8、換上四缸發動機後的英朗成為別克品牌強而有力的助推器,上汽大眾的龍頭老二的地位壹不留神也許就給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聯手的上汽通用替換掉了。
今年還是韓系品牌的產品大年,索納塔10、全新K5、第七代伊蘭特、全新名圖、帕裏斯帝等車都悉數引入國內。但在品牌號召力不如德系、日系,產品性價比又不夠某些頭部自主品牌接地氣的情況下,韓系雖然具有不弱的反撲之力,但持久度恐怕堪憂。
自主品牌:幾家歡喜幾家愁
還記得上文提及的豪華品牌份額擴張?豪華品牌所占領的底盤,正好是自主品牌所丟失的。或者換個說法,豪華品牌的下探擠壓了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而合資品牌自然也向下布局,拿自主品牌的蛋糕來開刀。
華晨、眾泰、力帆、夏利在2020年相繼倒下,而江淮賣身大眾,海馬、東南也陷入苦苦掙紮的局面,唯獨頭部自主品牌也展現出自己鋒銳壹面。以長安為例,蟄伏了兩年以後,CS75系列、逸動、UNI-T成為長安品牌的三大支柱,同時長安歐尚也借助X5、X7煥發了活力。設計層面的厚積薄發、藍鯨動力的技術優勢是長安在2020年迎來高光時刻的關鍵。
相比之下,長城汽車雖然穩紮穩打,皮卡領域的風頭壹時無兩,但SUV領域無法再下壹城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它。第三代H6已經獲得無數好評,可惜高端品牌WEY卻後繼乏力,哪怕WEY坦克300技驚四座,不過與領克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恐怕壹時難以扭轉。
作為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吉利已經不再依靠單壹車型來撐起大局,而是多點開花,其轎車、SUV領域均有建樹。基於CMA架構打造的星瑞更實現首月7017臺銷量的成績,放在廝殺得難分難解的轎車市場也是頗為不易的。另壹邊廂,領克品牌隨著產品陣容的擴張,整體銷量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中國品牌高端化的進程上,領克算是闖出了壹條血路。
至於奇瑞、傳祺、比亞迪、榮威、名爵自主車企,它們要在為數不多的份額中為自己謀得足夠的生存空間,沖擊中高端市場是必由之路。電動化固然是這些品牌突破20萬元價位的契機,但壹條腿走路難免步履蹣跚。當SUV紅利期已過,轎車市場又未能取得預期成績時,選擇哪個方向去突圍便至關重要了。
這裏不得不提及壹下五菱,它以自己最擅長和接地氣的手法打造了宏光MINI?EV和凱捷這兩個爆款。事實證明,與老百姓走得最近的人,才是最懂老百姓的人。但對於五菱而言,現有的產品未能築下牢不可破的護城墻,而高端化的征途道阻且長,新寶駿今年的聲量明顯被五菱蓋過,五菱要跨過15萬元心理線的難度,估計比其它自主品牌都要高。
寫在最後
如果說2018年之前的汽車市場還是誰進來都可能分壹杯羹的狀態,那2018年以後已經開始洗牌和淘汰的階段了。新四化的浪潮沖刷下,那些來不及轉型和升級的車企,壹定會成為茫茫大海中被淹沒的那壹顆沙子。
消費升級,核心還是產品價值的與時俱進。新能源時代確實給了很多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與國外車企站在同壹起跑線的機會,可以預見2021年還會有不少平地而起的爆款車型出現,但借用最近大熱的“丁真效應”為例子,丁真的爆紅不是重點,他背後的理塘縣是如何從“貧中之貧”成功摘帽,並走到今天才是值得我們去關註的。
正所謂眼見他人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戰略定力”是國家對外發言中常見的字眼,其實這也同樣適用於國內車企,走好自己的路,曙光也許會遲到,壹定不會缺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