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篇胡說八道的文章,把別人的成功簡單總結成“會營銷”,是洗腦文的常用伎倆。不過,同樣是現代藝術的開創者,為什麽畢加索能成為第壹個生前就把作品送進盧浮宮的人,而梵高只能死後享受盛名?這確實值得研究。
最簡單的原因,畢加索活得夠長,92歲,畫得夠多,作品總計近37000件。如果梵高也能活這麽長,也能畫這麽多畫,他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
能活下去,是生命的頭等大事,才談得上“改變物種”。而想要活下去,妳就要耐得住寂寞,保持平庸、創新的平衡。
梵高幾乎是在壹夜之間,就完成了風格蛻變,可惜此時上蒼卻只留給他兩年了,人們完全來不及理解這種鮮艷的色彩和淩亂的風格。
而畢加索呢?雖然他的風格也在變,但每次都剛好在人們理解的邊緣,所以他的畫也能很早賣出去(絕非營銷)。而且,在每次變化前,他總能將壹種風格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從“立體主義”開始,他更是引領著整個藝術界的最新潮流。他不再是壹個藝術家,而是壹個社會的思想者,壹個時代的偶像,帶來壹種象征未來的思維。
梵高就像是壹個生命個體,在環境變化之前,他的基因就開始突變了,最後成為壹個怪胎,在孤獨中死去。
畢加索就像是壹個物種,有著自己壹以貫之的風格,大部分時候保持穩定,但又保持了突變的能力,每次在人們厭倦某種風格之前,他總能像魔術師壹樣,變出新花樣,讓妳眼前壹亮。
梵高和畢加索,本質是壹樣的,都是人類這個物種進化過程中的“使命承擔者”,但我們能否選擇做“畢加索”,不做“梵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