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打針,並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
何況由此帶來的壹些心理影響,還會遷移到其他事情上。
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認為這很簡單,只要把孩子摁住或哄騙著打了就沒事了。
家長應教育孩子盡可能平靜地接受,並培養他們忍耐痛苦的勇氣。
麻麻:? 寶寶現在生病了,咳嗽,還發燒。妳覺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
寶寶:? 不舒服
麻麻:那寶寶想不想讓病趕快好了。
寶寶:我想。
孩子這個時候開始咳嗽 也在發燒。
我親親孩子的臉蛋
麻麻:醫生開的藥能寶寶的病好了 能讓寶寶變得舒服。要是不打針 病就總好不了。
小孩子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能正確地把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會聽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早點痊愈。
雖然孩子理智上接受了打針,但小小的心靈還是害怕。
寶寶:媽媽,打針疼不疼吖
麻麻(微笑,平淡的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像妳那天坐小板凳摔到妳的小屁股壹樣。
孩子聽了焦慮自然減緩。
麻麻:妳覺得那天摔的疼的厲害,還是只有壹點點。
寶寶:有壹點點疼。
麻麻:哦,那打針和那個疼差不多,也是有壹點點。
(媽媽坦率地告訴孩子)
寶寶摔跤不哭,打針也用不著哭,對不對
(孩子點了點頭)
(孩子有些焦慮和緊張)
麻麻:媽媽覺得寶寶很勇敢,妳試試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 。
(媽媽的話給了孩子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勇敢,又給孩子退路,讓孩子知道想哭也沒事)
?媽媽和孩子說話的表情始終是愉快和輕松的。表現出打針確實是簡單的事。
孩子也會坦然,孩子的願望是當英雄,同時對媽媽的話深信不疑,因為媽媽從沒騙過她 ,既然只是“有壹點點疼”那也沒什麽好怕的。
然而很多家長,每天都采用哄騙,威嚇,強制的手段讓孩子紮針。
家長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沒有教會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勇敢面對 。
對於必須要孩子承受的壹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
? 壹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
如果大人首先壹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二是對於為什麽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孩子他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 三是對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
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除孩子的緊張,就說“壹點也不疼”,孩子上壹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壹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 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壹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壹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 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妳”,或“吃了這藥就給妳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
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壹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疼”,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