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錯覺的用途

錯覺的用途

利用空間錯覺,豐富商品陳列,降低經營成本。壹位行人路過壹家房頂懸掛各種燈具的商店,各式各樣的燈具連成壹片,璀璨奪目,吸引他不由信步走了進去,看著看著才發現這個商店並不大,只是由於周圍全鑲上了鏡子,從房頂延伸下來,使整個店堂好像增加了壹倍的面積,由於鏡面的折射和增加景深的作用,使得屋頂上懸掛的燈具也徒然增加了壹半,顯得豐盛繁多,給人以目不暇接之感。這就是空間錯覺在商業中的妙用。在寸土寸金的商場中,如何陳列商品,直接關系到商品的銷售效果。如果借鑒以上做法,在商品的陳列中充分利用鏡子、燈光之類的手段,不僅能使商品顯得豐富多彩,而且能減少陳列商品的數量,降低商品損耗和經營成本。在壹些空間較小的區域,利用鏡子、燈光等手段使空間顯大,不僅能調節消費者的心情,而且也能使銷售人員以好的心情為消費者服務,避免由於心情不好而造成主顧間的矛盾沖突。利用時間錯覺,調整心態,提高經營績效。也許妳有過“等人”的經歷,時間的難熬令人頭痛不已,心情也出奇地糟糕。如果妳壹邊等人,壹邊看書或聽音樂等,妳就會發現時間過的也挺快的。這是由於妳在看書或聽音樂時,分散了對時間的註意,實現了對時間由有意註意到無意註意的轉移,從而造成了“時間快”的時間錯覺。在很多商場裏我們都能聽到音樂聲,但大多數商場卻不知道音

樂到底該怎樣播放才好。音樂對人的情緒的影響是很大的,樂曲的節奏、音量的大小,都會影響到顧客和營業員的心情。心情好,主顧之間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就會出現很多的商機,就會取得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在顧客數量較少時播放壹些音量適中、節奏較舒緩的音樂,不僅能使主、顧心情更加舒暢,而且還能放慢顧客行動的節奏,延長在商場的停留時間,增加較多的隨機購買幾率,也使銷售人員的服務更加到位。如果在顧客人數較多時播放壹些音量較大、節奏較快的音樂,就會使主、顧的行動節奏隨著音樂的節奏而加快,就會提高購買和服務的效率,避免由於人多效率低而引起的心情不好,矛盾沖突增多的情況的出現。 利用形重錯覺,促進商品銷售。壹斤棉花和壹斤鐵哪壹個重?鐵重——這就是形重錯覺。有這樣壹個笑話令人深受啟發:壹位老太太領著孫子去買拖鞋,結果,買了壹雙“大”拖鞋回來

。孩子穿著不合適,掛不住腳,老太太卻興奮地說:大拖鞋與小拖鞋價格壹樣,當然買大的了,劃算——這就是形重錯覺產生的銷售效果。有些商家把大小(包括體積、重量、尺寸、厚薄等)不壹但價格相等的商品放到壹起銷售,人們就會覺得買大的比買小的合適,這樣,商家的“愚蠢”就使消費者“占了便宜”,從而也就促進了商品的銷售。 舞臺美術設計是利用人們的視錯覺來完成戲劇空間造型的創造。所謂視錯覺“是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對事物存在狀態,所感覺到的客觀真實與事物本質的客觀真實不相同的知覺形象”。錯覺的出現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光波傳到眼睛裏,然後把感光元投進視網膜,這些視網膜圖像無論是來自二維圖形還是來自我們的三維世界,都會在壹個曲面上變成半平面形狀。因此,視網膜在輸入圖像時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歧義”。當圖像中沒有足夠的信息來消除歧義,錯覺就隨之產生。最突出的錯覺就是視錯覺,舞

臺設計師常利用戲劇布景、服裝設計、舞臺燈光、演員化妝等方面的視錯覺來增強知覺形象的鮮明性。舞臺美術設計是視覺語言的表述技法,需建立在研究、利用、誘導視錯覺的基礎上,才能充分有效地傳達藝術家們的創作意圖,讓觀眾相信眼前事物形態的真實性。那麽,如何將視錯覺現象運用於舞臺美術設計之中呢?筆者從幾個方面,結合幾十年舞美設計操作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在舞臺美術設計中恰如其分地運用視錯覺現象,就要探索、研究引起視錯覺的原因。人們產生視錯覺的原因有事物間的對比,人對事物觀察時的知覺預測等各種因素,其中對比是引導視錯覺的主要因素之壹。事物差別所形成的對比現象“是事物相矛盾的元素產生相互幹擾,從而使得相矛盾的雙方產生強的更強,弱的更弱的反向誘導現象”,造成視錯覺的對比主要有兩種: 即將不同形態進行對比時,在視覺形態外部輪廓特征上所展現出的差異,這種差異在視知覺中存在著很多歧義,比如相同的形態放置在不同環境中時,就給人們不同的知覺印象。

首先,當同壹形態的事物被形態比它小的事物包圍時,就會讓人感覺它比實際的要大壹些;當它被形態比它大的事物包圍時,就會讓人感覺它比實際的要小壹些。把這種視錯覺現象運用於舞臺美術設計往往會取得很好的表現效果。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安康市歌劇團與陜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聯合赴京演出的大型歌劇《颯爽英姿》,講述了陜南農村女民兵丹英、鐵蓮子、劉琳為代表的“鐵姑娘連”響應黨的號召、奔赴戰備鐵路築路工地的故事。在“頂天立地”壹場戲中,舞臺背景設計為百米隧道,排架林立、燈光明亮,表現出“鐵姑娘連”戰士們在隧道中緊張繁忙的施工場景。為了營造隧道深處出現塌方,丹英臨危不懼抱起巨大的支撐木向斷裂處頂去的危險情景,我們在布景周圍布置了很多小的支撐木,成功地運用了景物與視覺比例關系,使主要角色及道具的形象更為逼真。

其次,事物之間的遠近對比也是重要的空間構成因素。在舞臺有限的空間裏,運用遠小近大、遠虛近實的特點,塑造戲劇空間的遠近關系,充分調動視錯覺,同時,分析空間深度所存在的特殊性,這決定了舞臺設計人員對舞臺美術設計的基本要素處理原則,可用的方法有透視法、重疊法等。透視法本身是畫家使客觀事物在平面上具有立體感和空間層次感地表現出來的方法,但舞臺美術設計者也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對舞臺透視進行充分把握和演繹,在空間有限的舞臺上營造出無限的戲劇空間。在安康市歌劇團參加陜西省藝術節演出的歌劇《榆錢兒》、《悠悠三江水》等劇的舞臺設計中,筆者曾充分利用視錯覺的特性,使用多個墻片,利用現代燈光的變換手法加以處理,達到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秦巴深山密林的意境。同時通過運用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方法,在舞臺上構成了縱深的空間,營造了很好的視覺效果。

重疊法則是基於人眼的錯覺,通過布景間的重疊構成舞臺的空間。視覺經驗告訴我們,兩個事物部分重疊時,雖然位於後面的部分被遮擋住,但我們心目中仍然可以聯想到它的完整形象。如流行於陜南民間的皮影戲,人物、動物、景物均為單層平面制作,景物造型及演員尺寸比例與實際平臺造型,需要運用小而細膩的造型手法,利用人為燈光的鋪設使觀眾通過視覺聯想成為完整的藝術形象。造型相同而大小各異的布景,可以通過重疊構成舞臺的錯覺景深。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演出的《新長征組歌》不僅把舞臺的景物重疊,還利用更科學的技法,把舞臺表演區進行了多層重疊,將演員的表演區擴展到更多層次,全面展現了紅軍長征途中不怕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的宏偉壯觀場景,利用現代燈光和制景,給觀眾壹個全新的藝術享受。 “各種色彩在構圖中的面積形狀,位置以及色相、純度、明度等心理刺激的差別構成了色彩之間的對比”,當同壹色彩被放置於不同色彩環境中時,可以給人不同的色彩知覺印象。當壹種小面積的色彩被另壹種大面積色彩包圍時,雙方的色彩特征更為鮮明,對比更加強烈。大面積色彩與小面積色彩的相互排斥,使得小面積色彩在明亮度、色相純度、冷暖等方面給人更為強烈的錯覺現象。在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廣泛利用了這種現象,現代京劇《紅燈記》“痛說革命家史”壹場戲中的李奶奶和李鐵梅、“刑場鬥爭”中的李玉和以及現代歌劇《江姐》在獄中壹場戲中“繡紅旗”時的江姐和戰友們的形象……都采用了在黑暗的背景中投入亮度較高的小面積紅、橙色形成更為強烈的對比,為藝術表演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對於塑造劇中主人翁形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時,色與光又是壹對孿生兄弟,借助於現代燈光和調控手段,我們可以把五顏六色的光投射到舞臺的每壹個角落,用來創造環境、刻畫人物、渲染氣氛、解釋劇情。人們的視覺習慣也是先註意光和色後註意形態,同樣是自然色,在不同的光線映照下會呈現出許多變化來。所以每壹種光就會有了冷暖、強弱之分,燈光師把握色彩鋪設的合理性,在舞臺上組織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視覺信息。在色彩選擇時,要以實際生活內容為依據,以劇情、場景設置的需求互補光色,在突出夜景時,藍色光重於其他色,就要註意合理設置暖色光源,如果為了追求色彩的冷暖關系,而違背實際生活規律,不考慮劇情、場景的需求,隨意設置色彩,就會給觀眾的視覺造成消極錯覺。

除了形態及色彩上的對比以外,觀眾對視知覺的預測也會引起錯覺。預測屬於心理範疇,因此它所引起的視錯覺來源於人們的視覺經驗和潛意識。人們憑經驗就可以感知對象,有時觀眾即使沒聽清楚舞臺上的臺詞也能看懂壹出戲,就是因為視覺預測所接受到的內容已“暗示”了觀眾。暗示的歧義越大,造成的錯覺成分越強烈,觀眾通過各自的視覺經驗和潛意識,通過壹個劇名、壹段音樂、壹段臺詞都會產生無限的遐想和預測。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文藝先輩們往往運用暗示的手法:四個龍套就可代表千軍萬馬;演員壹套馬上動作就可表現穿越高山大河;壹張桌子就成為高大城墻。我們在工作中應仔細分析觀眾的預測趨向,充分調動觀眾這種預測力,營造劇場氣氛,讓觀眾參與塑造舞臺人物形象的任務。總之,在舞臺美術設計的實際工作中,可以巧妙地利用視錯覺,在舞臺藝術形象的形態和色彩關系中構成既不同於客觀事物,又貌似現實生活的空間,同時利用各種舞臺表現形式和舞臺的變換,使表演區與觀眾連成壹片,這樣才能讓觀眾在欣賞戲劇表演時感受到舞臺藝術的無窮魅力。